跟《道德經》學: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練習」忍「字功

前段時間網絡上流行一個關於“平頭哥”的文章:這種動物報復心理很強,不會受一點點委屈,只要任何動物招惹他,他都會不計較生死的馬上投入戰鬥,“生死看淡,不服就幹”、“不是在打架,就是在去打架的路上”,這樣形容是很貼切。

我們身邊生活中奉行這種行為準則的朋友也很多:別人給我的痛苦、侮辱、不開心,我會加倍奉還。直到自己解氣為止。我暫且不論這種做事方式的好壞,我們先看看一位歷史上公認的“牛人” 是如何做的。

唐朝名將郭子儀和魚朝恩的故事:

郭子儀大家都聽說過,不必多說,介紹一下魚朝恩:魚朝恩是皇帝身邊的太監,御林軍總司令,權勢顯赫,炙手可熱,曾多次陷害郭子儀。

有一年,唐肅宗命郭子儀平定叛軍。為了監視郭子儀,皇帝讓魚朝恩為大元帥。魚朝恩瞎指揮,唐軍大敗,他卻把失敗的責任全部推到郭子儀身上,導致郭子儀兵權被奪,貶為一個閒官。

又有一年,唐代宗想重用郭子儀,又是魚朝恩從中作梗,沒用成,吐蕃進攻長安,唐代宗出逃,最終靠閒置的郭子儀幫忙解了圍,但功勞卻被魚朝恩奪走了。

最不能容忍的是,還有一年,郭子儀打仗大獲全勝,奉命入朝。魚朝恩聽從風水師的建議,為了堵郭子儀的官運,掘了郭子儀的祖墳。

這種仇恨大嗎?論實力,郭子儀手握重兵,也是皇帝面前的紅人,有實力和魚朝恩對著幹。那麼郭子儀是怎麼做的呢?他對皇帝說:“我在外面帶兵打仗,士兵們破壞別人的墳墓,我也無法完全照顧得到,現在我父親的墳墓被人挖了,這是報應,不必怪人。”就這樣,一場大風暴被他的一句話消弭於無形。

郭子儀是軟蛋、窩囊廢嗎?看看歷史對郭子儀的評價:“戰神級的人物” “功高蓋主,主不疑, 權傾朝野,臣不忌。” 集齊“富、壽、康寧等五福”的七朝元老,他活了84歲,一生有5個老婆,8個孩子。一生經歷了武則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肅宗、唐代宗、唐德宗七個皇帝,在複雜的宮廷鬥爭中,能活到自然死,多麼不容易。

表面上軟弱並不是真的軟弱,而是大智慧。

孟子說“君子不立危牆之下”,

老子說:“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

鄭板橋說:“難得糊塗”

這些古人的智慧,震古爍今。

一個非常較真的人,愛憎分明,凡事都想把道理弄明白,講清楚,眼中容不得半點沙子。這種精神如果用在學術上,可能會有所成就,但如果用在日常生活中,則可能是另外一種情況。為什麼?原因有三:

1、你打人一拳,就要防備別人一腳,你結怨越多,需要防備的也就越多,如果你遇到一個比你更狠的人,更衝動的人,一個小矛盾,可能會演化成一場大戰爭,戰爭就會傷人、耗財,所謂“小不忍,則亂大謀”就是這個道理。

2、如果一個人樹敵太多,他每天就出於焦慮、緊張的的防備狀態,那麼他的身心是疲憊的,內心就無法保持平靜,這對健康是非常不利的,健康是人的最大財富,如果健康沒了,一切都是0 。

3、人的一生,精力是有限的,我們要多花些時間做些對生命有益的事情上,比如學習充電、陪陪父母、與愛人一起帶孩子出去玩玩,如果把有限的精力都耗費在勾心鬥角,打擊報復上了,是在浪費生命,從時間上划不來。

因此,我們要:得饒人處且饒人,不逞口舌之快,不逞一時勇。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這樣你的身邊朋友就會越來越多,敵人越來越少,同時,你的心情是愜意的,感恩的,生活也是多彩的,只有這樣才是真正的智慧人生。

跟《道德經》學: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練習”忍“字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