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陽人燒包

燒包是一種享受;不然,誰燒包?有了燒包的享受,燒包的人言談舉止便飄飄然,待人接物不由自主地擺闊,趾高氣揚起來。如此看來,燒包便是燒包的人的精神奢侈。

燒包,因變得富有或得勢而忘乎所以。《阜陽縣誌》(黃山書社1994年8月第一版)定義是人愛表現或炫耀自己,還註釋了“乾燒”一詞:“自己無可表現,卻硬要表現。”《渦陽縣誌》(黃山書社1989年12月第一版)這樣解釋燒包:“不顧經濟條件吃穿,說大話,出風頭。”關於燒包的定義,阜陽人無須看什麼典籍或有關注解,都明白,也都知道燒包的表現,更瞭解各自身邊那些燒包的人的性情與燒法。

阜陽人燒包


阜陽地兒,人們嘲罵燒包的人有幾句“名言”。哪幾句?一句說“燒得跟紙店的驢一樣”,一句說“燒得跟趙德光的驢一樣”,一句說“燒得跟王炮娘(一說“王炮”)的褲襠一樣”,一句說“‘鴨爪子”的狗——燒得不輕“。四句”名言,句句有典。

“燒得跟紙店的妒一樣。”紙店的妒燒的啥樣?故事可笑。

毗鄰太和縣界溝集(今界首市)的河南沈丘縣有集市名紙店。過去的一天,紙店一農夫趕著毛驢到界溝集買石灰。買好後,主人讓毛驢馱著石灰布袋往家趕。路上,天降大雨,雨水傾注驢背,那生石灰自然燒燙得毛驢四蹄不著地兒地飛奔。主人緊追慢攆,總是落在毛驢後邊。到了家,主人從毛驢背上卸下石灰布袋,見毛驢脊背的毛皮潰爛一層,同情至極。故事傳開,人們即借毛驢慘遭生石灰燒燙一事譏諷那些動不動炫耀闊綽者。

“燒得跟趙德光的驢一樣。”趙德光的驢燒的啥樣?事實佐證。

趙德光(公無1932-1965),亳縣(今亳州市譙城區)雙溝集西關人,生前任生產隊會計、飼養員。1965年3月30日深夜,集體的牲口屋失火。趙德光將浸溼的棉褲頂在頭上,六次闖入火海,救出牲口八頭,僅一頭被大火燒死。當救火的群眾趕到時,趙德光已奄奄一息。趙德光犧牲後,阜陽專區在雙溝集召開萬人追悼大會,追認其為烈士。

阜陽人燒包


趙德光救出的牲口有沒有毛驢,不得而知,但亳縣人至今習慣笑話燒包人燒得跟趙德光的驢一樣。

“燒得像王炮娘(一說“王炮”)的褲襠一樣。”王炮孃的褲襠燒的啥樣?有傳說風趣。

爆竹,阜陽方言叫“炮”,編成串兒的爆竹叫“鞭炮”,加工爆竹叫“擀炮”。

阜陽境穎河(沙河)岸邊,王家袓袓輩輩擀炮,人們稱其為“王炮”。那天,王炮娘坐在木桶上歇息。不料,王炮抽菸的一星飛火被風吹落到木桶裡,剩餘的一點兒炮藥(火藥)霎時燃起。說時遲,那時快。王炮娘嘣起身,扭頭見褲襠部位讓炮藥燒成一個大洞,燻得屁股蛋烏青,火辣辣地疼痛。

自此,有人趕時髦,過分講究穿戴,或因富貴而擺闊忘乎所以,傲似一切,人們即罵其燒得像王炮的褲襠一樣。

阜城內外以及阜陽境南部有人使用王破的比喻,則說燒得跟王破的屌樣。破,該是“炮字的諧音。此說雖見粗魯,但罵意無異。

“‘鴨爪子”的狗——燒得不輕。”“鴨爪子”的狗燒的啥樣?也有傳說。

利辛縣張村鋪(原屬渦陽縣)有一外號叫“鴨爪子”的窮漢,餵養了一條狗。每次出門,“鴨爪子”生怕自家的狗被人家的狗咬傷,總是把它鎖在屋裡。一天,“鴨爪子”家失火。左右鄰居前來撲救,見屋裡沒啥東西可燒,燒死的唯有心愛的狗。後來,人們即藉此事比喻家徒壁立、硬充光棍的人是“鴨爪子”的狗——燒得不輕。此喻,在利辛、渦陽、太和幾縣廣為人們口頭使用。

當代阜陽人引申了“燒包”一詞的定義,還衍生了其詞彙與句子,如抖、跐毛、作精、洋蛋、洋腥兒、洋貨兒、跩牌子、窮燒、乾燒、能屌臺、燒個熊、尿得高、打腫臉充胖子、勒緊褲帶講面子、跩得跟熊二一樣、燒得像聖人蛋、燒得不知王二哥貴姓了。衍生的詞彙與句子中,有的狹義,有的多義。它說明阜陽人的燒包在發展,在進步。與時俱進,燒包先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