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耕民族——畲族


畲族,中國南方遊耕民族,一千多年來,畲民不畏艱辛險阻,從原始居住地——廣東省潮州市鳳凰山四散遷徙到福建、浙江、江西、安徽等省份,有的還到貴州和四川,90%以上居住在福建、浙江廣大山區,其餘散居在江西、廣東、安徽等省,畲族早在唐永泰二年就從福建羅源遷居浙江景寧。

唐代,居住在福建、廣東、江西三省交界地區的包括畲族先民在內的少數民族被泛稱為“蠻”、“蠻僚”、“峒蠻”或“峒僚”。南宋末年,史書上開始出現“畲民”和“拳民”的族稱。畲,意為刀耕火種。

1956年中國國務院正式公佈確認畲族是一個具有自己特點的單一的少數民族。從此,畲族成為法定的族稱。

1985年4月22日,即畲族傳統的三月三節,中國首個畲族自治縣——景寧畲族自治縣成立 [3] ,也是中國唯一的畲族自治縣,有“中國畲鄉”之稱。

畲族是中國人口較少的少數民族之一 ,根據中國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2010年11月1日畲族人口為708651人。

畲族有自己的語言——畲語,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通用漢文,唱畲歌,且畲歌是潮州歌謠的源泉。 [5-6] 99%的畲族所操語言接近於客家語,但在語音上與客家語稍有差別,有少數語詞跟客家語完全不同

普遍認為畲族和瑤族同源而屬於廣義瑤族:盤瓠傳說、盤王圖騰及盤、藍、雷、鍾四大姓,相同,一些語詞相同,而且自古來畲族的他稱和部分自稱中都有“畲瑤”、“瑤”、“瑤家”、“山瑤”、“瑤人”等稱呼。

自古畲族的他稱和部分自稱中都有“畲瑤”、“瑤”、“瑤家”、“山瑤”、“瑤人”等等跟瑤族密不可分的稱呼。

畲族又自稱“山哈”,是與他們的居住環境、遷徙歷史有關。“山哈”是指山裡客人的意思。先來為主,後來為客,先來的漢人就把這些後來的畲民當為客人。畲族原分佈在閩、粵、贛三省結合部。元、明、清時期,從原住地陸續遷徙到閩東、浙南、贛東、皖東南等地山區半山區。

關於畲族來源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人主張畲瑤同源於漢晉時代長沙的“武陵蠻”,與瑤族同源,持此說者比較普遍。 自古畲族的他稱和部分自稱中都有“畲瑤”、“瑤”、“瑤家”、“山瑤”、“瑤人”等等跟瑤族密不可分的稱呼。

遊耕民族----畲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