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让你看懂瓷器上龙纹的演变过程

一篇文章:让你看懂瓷器上龙纹的演变过程

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是民族统一的标志,因此华夏民族被称为龙的传人。上下数千年,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

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结、一种血肉相联的情感。“龙的子孙”、“龙的传人”这些称谓,常令中国人激动、奋发、自豪。封建时候,龙是帝王的象征,龙的形象出现在各种帝王所用的东西上,如龙廷、龙宫、龙袍等。

龙纹作为我国陶瓷装饰的传统纹样,有单纯的龙纹也有和其他纹样组合而成的复合纹饰,如云龙纹、海水龙纹等

一篇文章:让你看懂瓷器上龙纹的演变过程

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在陶瓷制作上使用了龙纹装饰,其体态像鱼,有两爪,披鳞,这时的龙纹可能是氏族、部落的标志,与氏族图腾存在密切关系。

一篇文章:让你看懂瓷器上龙纹的演变过程

一篇文章:让你看懂瓷器上龙纹的演变过程

商周时期龙纹形象主要表现在玉器、青铜器皿中。这时的龙纹大致分为二类。一类是我们说的鳞虫形态的龙,也即是“蛇体形”,身体像蛇,无肢爪,有一首二体形,也有一体二首形。第二类兽体形龙纹,形状是:张目,有肢有爪,身像兽体,尾巴卷转。

春秋战国至南北朝的龙纹,此时期龙纹瑰丽多姿,神人蛇龙的浪漫世界开始出现。这时的龙都是兽体,爪是三趾,细尾而卷,张大口,头有角呈后卷状。

一篇文章:让你看懂瓷器上龙纹的演变过程

秦汉时期,龙的形象依然没有摆脱蛇身,头似牛首,有须,大耳,细长角对称,有翼,三趾,身附璧,所以当时的龙纹有“珠联璧合”之说。

汉以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一个分裂动荡的时代,龙纹的装饰艺术基本上还是继承两汉时代龙的形状与特征,在龙的周围往往衬以云朵、花朵,使龙的形象显得更加洒脱。

一篇文章:让你看懂瓷器上龙纹的演变过程

唐代推崇以肥为美,此时瓷器上的龙纹也多胖美健壮。眼睛从过去的圆眼变成了充满智慧的凤眼,此时的龙纹反映了人神沟通的宗教思想,也与当时国人信奉道教、佛教有关。

一篇文章:让你看懂瓷器上龙纹的演变过程

宋代时期龙的形象基本形成,景德镇瓷器上的龙纹最早见于宋代的青白瓷,多以刻划手法和印花装饰在盘碗的内壁或底心上,一般为适合瓷型特点的赶珠龙或团龙。其时的龙纹线条流畅,形象生动,多在空间处缀以白浪波涛,表现游龙戏水的生动场面。

一篇文章:让你看懂瓷器上龙纹的演变过程

元代瓷器多属青花,龙纹更是常见的纹式,龙的形象以威猛见长。龙头保持了宋代翅鼻长嘴、张口瞪目的特点同时,颈部则更为细曲,龙身修长而显矫健之气,尾端作圆球火焰状,腿长有力,爪坚而利,一般多为三爪龙。其青花线条遒劲、自由奔放,浓淡有致、粗细得当。中国历史博物馆珍藏的一件元代《云龙》玉壶春瓶,瓶身绘一条追云蹈光的游龙,笔法自由,勾捺晕点,运用自如;龙纹须发腿毛飘动,云彩光势更加强了龙的动感,蓝白相映,别有一种率真洒脱的神韵,反映了元代瓷匠高深的艺术造诣和娴熟的工艺技巧。

一篇文章:让你看懂瓷器上龙纹的演变过程

明代初期,龙的形象与前朝有颇多的相似之处。到了永宣年问开始有了明显的变化,并成为这一时期的特征。其时的龙纹无论是形象塑造或构图立意,以及笔墨运用,都体现了一种装饰性的效果。龙纹多与海涛配合装饰,龙纹以青花浓笔勾画,海水则以青花淡色“分水”,青龙白水,白有情趣。永宣期间的龙纹,有的以缠枝穿插装饰,有的与云头、火焰配景。

成化、弘治、正德三朝,景德镇御器厂出品的龙纹瓷器,大体相象,但与永宣朝又有区别。此时的龙纹主要表现其精巧清秀的特点:龙头一般作闭嘴状,龙须短、毛发向上躇曲飘动,龙身修长,粗细变化不大,腿稍短,五爪呈圆型。

至明代晚期的嘉靖、万历两朝,龙纹广泛装饰在各种造型的器物上,不仅有碗盘瓷尊,也有为数不少的大龙缸,不仅有青花,而且也有五彩。

一篇文章:让你看懂瓷器上龙纹的演变过程

清代瓷器上的龙纹不仅样式丰富,而且彩类繁多,不仅有釉下的青花、釉里红、素三彩、五彩,而且有釉上的珐琅彩、粉彩、古彩、墨彩、金彩等等,从一种技法到综合性装饰应有尽有。其时龙头各部位如额、腮、眼、鼻、嘴、须、耳、角等都描绘得工腻细致。有一种龙纹。龙头长眉长须,形同老翁。故被称作“老人龙”。这种老态龙钟的形象传说与康熙皇帝在位六十年历史有关系。

一篇文章:让你看懂瓷器上龙纹的演变过程

祖传窑青花云龙纹杯继承了历代景德镇的瓷匠的高超的艺术造诣和精淇的工艺技巧,紧紧地把握住龙的精神实质,创作了许多不同神态、不问造型、不同风貌的龙纹形象,或雄伟端庄、雄伟端庄,或矫健威猛、威严磅礴。

一篇文章:让你看懂瓷器上龙纹的演变过程

在收藏界,带有龙纹的藏品也是人们追捧的对象,龙纹的形态也成为了瓷器鉴定的主要依据之一,因此对瓷器的学习也是每个爱瓷之人永久的学习课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