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傑之四大天王》:徐克的特效、腦洞、怪趣味

通常一個電影系列發展到第三部,對於創作者而言基本進入了一個瓶頸期,很難再找到一些新鮮有趣的角度結構故事,而對於觀眾而言,也會產生審美疲勞,失去為續作買單的興趣。電影史上有很多經典的電影都在第三部,甚至第二部的時候就失去了光彩,變得平庸乏味。但是,對於《狄仁傑》系列而言,卻一部比一部煥發出更多活力,給觀眾更多新鮮的刺激。

《狄仁傑之四大天王》:徐克的特效、腦洞、怪趣味

從2010年的《狄仁傑之通天帝國》到今年暑期上映的《狄仁傑之四大天王》,八年時間,徐克用旺盛的創作力和天馬行空的想象構建了一個“狄仁傑宇宙世界”。在這一過程中,導演徐克、監製陳國富、編劇張家魯組成的金牌團隊,嚴格按照電影工業化流程運作,將頭腦中對大唐的想象化作銀幕上的真實。

《狄仁傑之四大天王》:徐克的特效、腦洞、怪趣味

《狄仁傑之四大天王》是徐克導演五年磨一劍的作品,徐克的此次“亮劍”勢必會再次引發對於國產電影工業技術的探討。對於這樣一部特效鉅製,無論是在故事情節還是視覺特效上,都將會給觀眾帶來一次全新的觀影體驗。

《狄仁傑之四大天王》:徐克的特效、腦洞、怪趣味

其實,《狄仁傑》的三部拍下來,觀眾能夠明顯感覺到徐克導演對於電影特效技術的不斷探索與嘗試。第一部中徐克打造了威嚴霸氣的通天浮屠以及奇異詭譎的地下鬼市,第二部又開創性的使用水下3D拍攝技術,而到了第三部《四大天王》中,徐克又創造了很多特效奇觀,特別是影片最後,“四大天王”大戰“怒目金剛”的十五分鐘段落,精彩刺激,特別燃,怒目金剛變換出各種造型,想象力大膽,將國產特效提升到了一個新的維度。

《狄仁傑之四大天王》:徐克的特效、腦洞、怪趣味

一直以來,徐克導演都是當之無愧的華語電影特效第一人,並且他對於電影特效的運用極具超前意識。80年代的《新蜀山劍俠》是香港第一部邀請美國《星際大戰》特技小組支援特技鏡頭的奇幻武俠片,香港電影特效史上的一部里程碑之作。之後,《龍門飛甲》是內地首部真正意義上的3D武俠片,《智取威虎山》中嘗試雪地裡3D拍攝,《狄仁傑之神都龍王》中又嘗試水下3D拍攝。徐克在電影視效上一直在不斷探索,給觀眾帶來驚喜。

《狄仁傑之四大天王》:徐克的特效、腦洞、怪趣味

徐克導演一直在嘗試新技術,《四大天王》可以說是他的一部集大成者,是國產電影工業的一個新標杆。如果說《我不是藥神》是中國電影現實主義題材的標杆,那麼徐克的《狄仁傑之四大天王》是中國特效片的最大堅持。

《狄仁傑之四大天王》:徐克的特效、腦洞、怪趣味

除了視覺特效之外,《四大天王》中還有都屬於徐克導演的風格印記。這一部中新加入的兩個角色:馬思純飾演的水月和阮經天飾演的圓測法師。這兩個人物是帶有強烈徐克烙印的,就像是《笑傲江湖》中林青霞版的“東方不敗”,《通天帝國》中鄧超飾演的患有白化病的裴東來,在人物造型上都十分驚豔,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馬思純的造型邪魅神秘,有著徐克一貫的怪趣味,臉上的銀妝,眉毛上鑲的珠子,扮相讓人印象深刻,過目難忘。而剃成光頭的阮經天,導演更多的時候是讓他保持內心的一種平靜,有種大師的感覺。兩個新加入的角色給這部片子帶來了更多新鮮的元素。

《狄仁傑之四大天王》:徐克的特效、腦洞、怪趣味

在這部片子中,狄仁傑面臨了更嚴峻的挑戰,各方勢力窺伺而動,都想置狄仁傑於死地,並且之前完美無瑕的狄仁傑在該片中也有缺點,經常心病發作,內心有時也會產生恐懼感,顯得更為真實自然。徐克導演總是能夠想盡一切辦法去實現他想要的東西,劈山開出其獨特的異想世界。《狄仁傑之四大天王》就是一次革新式的徐克電影。在徐克的電影裡,有你未曾經歷過的江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