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盖”设计重出江湖,或将引领手机全新发展方向?

“滑盖”设计重出江湖,或将引领手机全新发展方向?

在算法方面,本时期取得了若干重要突破。例如,20世纪60年代,适应工程上描绘造型规则的物体的需要,产生了包括诸多算法的计算机几何学。用计算机绘制工程图当然比手工方便得多,但工程图还不等于艺术作品。大约从70年代开始,人们着手以新的公式或算法对非规则图形加以描绘。1975年,法国数学家曼德布罗(1924—2010)发明了分形算法(直译为“碎片几何方法”),并出版了著作《分形理论》(1975)(23)。“分形”一词源于拉丁文fractus(用于描述破碎的、不规则的石头),曼德布罗所指的是一点都不规则、但这种不规则的程序在一切等级上都相同的形状。(24)早在1917年,法国数学家法图已经探索了名为“自我相似性”的结构特性,(25)其后朱莉娅亦有所论,(26)但未受重视。曼德布罗所发明的分形算法可用来逼真地描绘山、海岸线等非规则物体,博得业界青睐。1982年,曼德布罗出版《自然的分形几何学》一书,系统说明了他的理论。(27)1987年,他担任了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从此,分形算法获得了更为广泛的传播。他曾在论文《分形和一种为科学缘故的艺术》对这种算法的艺术价值做了如下概括:绝大部分碎片艺术不是受托为任何商业目的而制作的,虽然早期都出自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它未必涉及审美可感性。因此,我们认为碎片几何看来已经创造了一种艺术新品,与为艺术缘故的艺术、为商业缘故的艺术并列:这就是为科学(和数学)缘故的艺术。它不可分解地基于计算机的应用。在某种意义上,它是计算机艺术的一种形式,但计算机只是工具,而不是要旨。最重要的事实是:令人惊讶地复杂和美丽的图形可以由令人惊奇地简单的算法生成。可以用“算法艺术”这一术语来概括碎片艺术的特性。它并非提出了“人工创造性”的问题,但算法艺术经常被感知为根据自己的条件而美丽。因此,创造性、美、艺术的生产与消费必须分开来考虑(1992)。

“滑盖”设计重出江湖,或将引领手机全新发展方向?

“滑盖”设计重出江湖,或将引领手机全新发展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