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備案進行時,合規大考迎來關鍵性時刻

10月30日,廣州互聯網金融協會在官網發佈《關於開展廣東省P2P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自律檢查的通知》(下稱“通知”)。通知指出,廣東互金協會將與廣州互金協會、東莞互金協會等單位成立廣東省P2P網貸機構自律檢查工作組,對廣東省(除深圳外)在10月10日提交自查報告的P2P網貸機構開展自律檢查。

自此,標誌著北上廣深四地網貸機構全部完成機構自查工作,相關部門也都已停止接收自查報告,陸續啟動第二步自律檢查工作。

四地合規檢查目前進展

目前進展最快的是上海,9月30日就已停止接收自查報告,多家平臺目前已受檢或正在檢查當中;

北京緊隨其後,10月22日,北京互金協會召開了自律檢查啟動會,隨後公開了紀檢監察小組成員結構,並預計自律檢查時間截至到11月30日;

廣東互金協會於10月30日發佈通知,也已開始啟動自律檢查工作;

深圳雖然還沒宣佈開展自律檢查工作,但在10月15日就已停止接收自查報告,相信也在緊鑼密鼓的佈置中。

自律檢查的關鍵性

如果把機構自查步驟比喻成考試填卷,自律檢查步驟就是現場打分,而行政核查則是對考試內容和打分情況的最終判定。可想而知,打分環節有多重要,直接影響了平臺是否能通過考核。

這次自律檢查主要由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與地方互金協會主導,通過上門現場檢查的方式,針對檢查內容進行盤查,最終將自律報告提交至地方網貸整治辦。

我們要注意,“一票否決制”是第三步驟時地方網貸整治辦才有權行使的權利,也就是說協會只能反饋真實情況,並不會直接判定平臺是否通過檢查。

根據北京互金協會預計的自律檢查完成時間來看,各地自律檢查工作大概將於11月底全部完成。

對於平臺來說,合規備案的重點是什麼?

1、業務合規

必須滿足小額分散原則,不能出現大額標。大額標因為單個借款金額過高,風險較為集中,出現逾期牽扯較廣,對於平臺來說,也有自融的隱患。

不得從事違規業務和撮合借貸以外業務。違規業務如校園貸、現金貸、首付貸、淨值標等;其他業務如基金、銀行理財、金交所、券商資管、保險或信託等。

不允許開展下線業務。線下門店僅限風險管理,允許存在線下門店,但僅能開展信息採集、核實、貸後跟蹤、抵質押管理等風險管理業務,這順應了三農、車貸業務開展的需要。但嚴禁在線下以任何形式開展資金端、資產端產品宣傳業務。

必須嚴控業務規模。早在2017年6月,就有文件要求網貸平臺在整改期間不合規業務要逐步壓降至零,不得新增不合規業務。也就是說有存量不合規業務的平臺是不允許備案的。

2、運營合規

備案必須要有三個硬件配置,對接了白名單存管銀行且實現全量銀行存管,有ICP許可證,信息安全系統等保三級,其中ICP許可證需平臺備案後才能申請,所以有些平臺還未獲取是有原因的。

平臺不能存在底層資產與產品期限錯配,自動匹配工具也必須實現點對點的模式。P2P普遍存在的期限錯配現象導致雷潮期間爆發高流動性風險,不少平臺因此倒下。所以期限錯配是整改重點,其中也包括活期、類活期產品。

3、信批合規

根據2017年8月25日銀監會發布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信息披露指引》,包括備案信息,組織信息,審核信息,項目信息在內共有63項細則。

大白覺得平臺應加大借款人項目信息披露,不僅可以提高底層資產透明度,也讓出借人可以有自己的選擇判斷能力,只有透明運營才能贏得出借人的信賴。

合規檢查後,備案流程到底是怎麼樣的?

根據8月17日全國整治辦下發的通知來看,備案並不簡單。在所有合規檢查結束後,將會對考核平臺進行歸類處理,很可能按照“合規、整改、清退、兼併”四個分類進行處理,只有合規和整改類可繼續運營。

針對合規類平臺給予優先備案資格,即使獲取資格後,也要接入相關係統試運營一段時間,也就是說第一批備案平臺最早也要在2019年的第一季度或第二季度才會產生。

尚千餘家平臺尚未提交自查報告,這些平臺怎麼回事?

根據最新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時間,共有400多家平臺提交了自查報告。而未提交報告平臺則不具備後續檢查資格,那剩下的1000多家平臺如何自處呢?

現在沒有交自查報告的平臺,多半是沒資格的,或者是不敢交的,亦或者是不想交的。有的根本沒收到整改通知書,有的沒有加入協會,連提交的途徑都沒有,只能退出。

其實別看P2P有1400多家平臺,但前100平臺待收就佔了60%,也就是說未提交自查報告的平臺基本沒有生存的可能性。

年底大限,合規檢查是否會引起雷潮?

雷潮未必,退出潮是肯定會有的。目前行業經歷6,7月份的雷潮後,主流平臺基本穩定,且大部分已提交自查報告,迎接合規檢查。即使檢查不通過,在強監管維穩和有效的歸類退出機制引導下,平臺也會有序退出。

年底合規檢查結束後,對於無法備案又運營不下去的平臺而言,等待的結果只有被收購或退出。畢竟自上次監管發聲禁止成立新的P2P網貸平臺後,目前存留平臺還是有些價值的。

行業合規化正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中,相信在監管的帶領下,行業會向著更健康更普惠的方向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