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生與死,貧與富,金錢價值觀,平凡之句戳人心

《我不是藥神》一上映,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並引起了熱議。本是跟隨著喜劇去看的,卻是帶著感觸的淚離開的。心中的五味雜陳久久難以平息。劇中簡單的臺詞,卻讓人沉思之後,會發現其背後現實的深意。每一句在日常,在簡單不過的臺詞,卻在電影中的情景下,呈現出了恰到好處、恰如其分現實感觸。

《我不是藥神》,生與死,貧與富,金錢價值觀,平凡之句戳人心

對生與死的考量,對貧與富的掙扎,對錢的價值觀,三者在聯繫中拷問著人性的選擇。生與死的選擇,看似兩者在平常不過,卻是人生最難的抉擇。兩千年以前的孔夫子認為對於死,最好不要刻意的去談論。弟子曾問死,子曰未知生,焉知死。本來的意思是活人的事情都不瞭解,不清楚,活著的時候怎樣做人都沒弄懂,哪有時間去研究死人和該為死人做些什麼。

《我不是藥神》,生與死,貧與富,金錢價值觀,平凡之句戳人心

一個人連生這個話題都沒弄明白,活還沒活夠,大千世界都沒享受夠,誰又會想去死。生老病死雖是人生必經之路,但沒有人無緣無故的想去生病,想去死的。《我不是藥神》中的臺詞“他才二十歲,他就是想活命,他有什麼罪!”“希望以後會越來越好吧,來吃個橘子先。”看似平凡的話語,卻道出了生,一個簡單的活命話題。作為一個有病而為活命而掙扎的人,他有什麼罪。當面對生與死的考量,看到生的希望,都想在活命的情況下會越來越好,誰又不想呢?

《我不是藥神》,生與死,貧與富,金錢價值觀,平凡之句戳人心

當貧與富能決定生與死時,在每一個人都想活命的基本要求下。富又成了每一個人的需求,因為富決定了避過疾病的威脅,而能再次延續生命,一如既往的活下去。當然,這裡的富不是精神上的富,而是讓人感到很“庸俗”的錢多就是富。所以在《我不是藥神》中,命,就是錢!僅僅四個字。在電影的情景中,無人可以提出反駁,甚至是老子再世,還是看淡生死的莊子出現,都會在看到這部電影后陷入深深的沉思,自己曾經堅守的生死的信念,是否正確,或者有很多地方不嚴謹。老莊經常強調的勞我以生,息我以死,雖然被後人奉為生與死的經典之句,卻任何人都寧願勞作,也不願休息。而《我不是藥神》中的經典臺詞,雖然不被所有人所認同,但當面對那種情景下,每一個人都願意去實踐,去嘗試,去掙扎一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