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節,再忙也要過

他們陪你長大,你呢?

這個節,再忙也要過

很多父母,就像住在養老院

現在有些做子女的,如果條件比較好,稍微有一點地位、財富,就會給父母找個保姆,或者另外請人照顧,自己根本不去看望。在他們看來,自己的事業、生活更重要。

還有些人,父母在世的時候不盡孝,父母一過世,就馬上趕過去,因為關心遺產怎麼分配。

這些現象越來越嚴重,是非常不孝的風氣,很不好。

吳支謙翻譯的《未生怨經》中說:“夫善之極者,莫大於孝;惡之大者,其唯害親乎?”漢地大德也經常引用這句話,意思是:最大的善,莫過於孝順父母;最大的惡,莫過於禍害雙親。

這個節,再忙也要過

老人,是用來敬的

“孝”這個漢字,有特殊的構成:上為“老”,下為“子”,意思是弟子應該恭敬老師,晚輩應該尊敬長輩,子女應該孝敬父母。

在這裡,“孝”被當作經典。按照藏傳佛教的傳統,佛語才叫“經”,其他菩薩、大德的言論、註釋,通常叫“論”,經和論之間有一定的差別。但在漢地,包括《六祖壇經》《孝經》等也稱為“經”,可見在古代,這些法寶特別受人尊崇。

因為“孝”有著深厚的內涵和奧義,可以詮釋為隨順、恭敬、承事,也指向更高的道德和倫理,並不僅僅是對父母的孝順。

這個節,再忙也要過

給孩子一個孝順的榜樣

很多人以為,《孝經》是對孩子講的,其實不然,為人父母者更應該學。以前講《弟子規》的時候,我也希望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來學,這樣的效果可能會更好。

因為世間的很多成年人,一方面不會教育孩子、培養下屬;一方面也不會孝順父母、尊重上級。方方面面都顯示出,他不懂孝道,很需要學習。

今天的社會上,經常會看到“熊孩子”,其實“熊孩子”的背後,很可能就有“熊父母”。

從一些新聞報導裡來看,孩子的不當行為,往往是受父母的影響,加上父母的過度溺愛、維護,對孩子的惡行不但不制止,反而任由它釀成大禍。

這些情況,值得所有的父母思考。

這個節,再忙也要過

不學,不知道自己不孝

學過《弟子規》的人,在對待父母方面的確會有所改變。

有些人的父母已經離世了,現在就特別後悔,覺得父母在世的時候沒有好好照顧,自己很不孝。

能這樣想也很好。不管你認可的是東方文化還是西方文化,有一顆想對父母尊重、報恩的心,非常重要。

不同文化對此一般都有共識。比如佛教的《佛說父母恩難報經》《地藏經》《盂蘭盆經》等經典,都講了很多關於孝的故事和道理。

因此趁父母健在,我們很有必要去學習、懂得這些道理;即便父母不在了,也有必要去了解,才知道自己哪些做得不應該、不如法,才會好好懺悔。

這個節,再忙也要過

那些吵過的架,你早就後悔了

其實父母在世的時候,母子之間、父子之間,最好不要吵架,因為一旦他們不在了,你會常常想念他們的功德。

我有一個熟悉的朋友,親人剛去世。他說這個人活著的時候,自己每天都看他不順眼,現在他走了,這些缺點卻都想不起來,反倒每天想著他對自己怎麼好,他有什麼優點……但那個時候,已經晚了。

有時候想想自己,覺得在孝順父母方面應該沒有什麼後悔;只是在報答恩德方面,做得還很不夠,因為按照藏地的傳統,子女會做很多善事、功德迴向父母,尤其在父母離開之後。

這個節,再忙也要過

盡孝,幸福會紛至沓來

一切的善,從孝順父母開始。

如果對父母都不孝,可能也不會愛自己的家庭;如果對家庭都不愛,也不可能愛這個社會;如果對社會沒有愛心,又怎麼談得上對整個國家、人類乃至所有的眾生,去愛,去維護?非常困難。

所以,我們對父母應該有愛、有敬,還要將孝的理念推廣開來,影響所有的人類。有了這樣的理念,社會會安定、繁榮,人們會安居樂業,生活會格外幸福、美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