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27歲,我未成年丨世界標準日

我27岁,我未成年丨世界标准日

我27歲,我未成年

孟子曰:“羿之教人射,必志於彀,學者亦必志於彀。大匠誨人,必以規矩,學者亦必以規矩。”

規範人的社會行為,社會總要訂立一些制度法規、標準規範。於是世界上各行各業就有了相對統一的標準,也出現了一個特殊的節日——世界標準日。

世界標準日由來

世界標準日(World Standards Day),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成立紀念日。10月14日這一天被選定為世界標準日。世界標準日的目的是提高對國際標準化在世界經濟活動中重要性的認識,以促進國際標準化工作適應世界範圍內的商業、工業、政府和消費者的需要。

世上不存在絕對的標準,沒有一個標準適用於所有人。“這些規則、標準一旦被制定出來,就產生了一種惰性,或者說是一種維持自身存在的下沉力,就像液態的水泥漸漸凝固為固態的水泥塊一樣,變成了沉重的一大坨。”(李銀河)面對規則與標準,大部分人的本能反應是無條件服從,而不去思考標準是否合理、適用。

長久以來,社會上充斥著的價值觀將“啃老”的標準單一化,但隨著社會現狀的變化,我們或多或少都不可避免地從父母那裡啃金錢、啃精力,很多年輕人被冠以”27歲未成年“的評價。

以下是2017年全球首次購房者的平均年齡分佈圖,中國首都北京的年輕人榮登最小年齡榜首。歐美髮達國家的購房者普遍年齡在35歲左右,而中國年輕人27歲就在首都有房了。這都是“啃老”的結果。

我27岁,我未成年丨世界标准日

當今,面對全員啃老的現實,是不是也應該適當地以更加詳實的標準來看待呢。

1.何為啃老族

# 定義

“啃老族”也稱“傍老族”“新失業群體”等,在英國使用“neet” (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一詞指稱一些不升學、不就業、不進修或參加就業輔導,終日無所事事的人群。在我國一般指已經成年、離開了學校,擁有正常勞動或謀生能力、但經濟上仍然不能獨立,要靠父母提供全部或者部分生活費用的年輕人。根據老齡科研中心公佈的一組調研數據,我國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養小”現象,有30%左右的成年人被老年人供養著。

# 兩種類型

今年9月中旬,一則《六旬老父錘殺36歲啃老兒子》的新聞一在各大社交網站出現,立即引起熱議。

新聞中的小鄒36歲了,沒老婆,沒工作,沒收入,長期賴在家裡啃老,酗酒成癮,喝完酒甚至會毆打父母。在屢次勸說無效後,父親老鄒忍無可忍,2017年10月18日夜晚,趁老伴兒在廚房洗碗,老鄒將兒子騙到一個碼頭的水閘處,趁其玩手機的空當,掏出腰間別著的錘子照直朝兒子的後腦勺砸去,連揮兩錘,錘錘致命。小鄒當即倒地死亡。事發後,縱然老鄒殺子有著不可言說的苦衷,但還是被判處有期徒刑13年。

我27岁,我未成年丨世界标准日

新聞中的小鄒就是典型的顯性啃老族,顯性啃老表現為子女心安理得地向父母索要各種物質、精神上的資助,逃避社會,拒絕長大,整日無所事事,他們平均年齡在二三十歲或者更大,社會學家稱他們為“新失業群體”。

顯性啃老族走上啃老這條道路,往往都是小時候父母一切包辦,溺愛過度,自己沒有任何機會去獨立承擔某個責任,做某件事,結果完全淪為一個沒有獨立人格的社會蛀蟲。

2017年有一部日劇叫《公主小屋》,女主幸獨自在東京打拼,是一名居酒屋服務員,勤勤勉勉工作了8年,終於看中了一套自己夢寐以求的公寓,卻發現夢想太遙遠,以她的經濟能力根本買不起。

幸也終於懂得,有些夢想不是光靠努力就可以得到的。

我27岁,我未成年丨世界标准日

和影片中的幸一樣,許多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輕人也慢慢接受了這個現實。根據Boss直聘發佈的《2017高校應屆生競爭力報告》,2017年全國高校應屆畢業生的平均薪酬為5074元,同比上漲14.1%。看完收入看房價,根據中國社科院最新公佈的2018年全國261個城市房價排名,2018全國房價排名中房價最高的是北京的67822元/㎡,緊隨其後的上海、深圳、廣州。

綜上,一道送命題:5000元月薪要多少年能買得起50000元/㎡的房子?

我27岁,我未成年丨世界标准日

雖然畢業生的工資水平一直緩慢上漲中,但面對居高不下的房價、一線城市不菲的生活成本等,若僅靠年輕人赤手空拳,去對抗這種種焦慮的現實,無異於天方夜譚。

此種現實下,隱性啃老就成了當今社會的一種常見現象。它和顯性啃老有著本質上的區別,隱性啃老族不僅不懶惰,甚至可以說是很多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努力上進,接受過高等教育,擁有一份體面的工作,他們的啃老更多時候是迫於現實的權宜之計。

2.啃老意味著甘願困在枷鎖下

有一部分年輕人去“啃老”了,從此過上了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日子,還有一部分年輕人寧願最大限度地壓榨自己的價值,在一線城市的城中村艱難度日,做著薪資平平、日夜顛倒的工作,也不願回家。因為啃老的同時,也意味著無條件接受父母的所有控制,失去自由。父母無條件幫你買車買房的同時,要欽點你未來的結婚對象,要掌控你的職業方向,左手是清貧的自由,右手是沉甸甸的幸福,兩者從來都不可得兼。考慮到這一點,很多年輕人寧願多壓榨自己一些,也不想放棄掌控自己人生的權力。

國內第一檔專業財經脫口秀《吳曉波頻道》曾採訪過一位著名的90後創業者、陪我APP創始人孫宇晨,孫宇晨就是一個篤定地拒絕父母資助的年輕人,節目中,孫宇晨直言接受父母資助就意味著被控制

我27岁,我未成年丨世界标准日

3.啃老是一種陪伴

生命裡一直默默存在的東西總難讓人看得真切,比如親情。不是所有的“啃”都令人厭惡,在某種特定條件下,“啃老”是一種陪伴。

日本電影《比海更深》中的中年大叔良多年輕時是一位小有成就的作家,後來鮮有令人稱道的作品問世。他的生活窮困潦倒,妻離子散。因此良多開始啃老,某個颱風天,流離失散的一家人碰巧聚在了母親家。片中獨居的母親淑子唸叨道,“一家人能和樂融融也是難得”“還是要趁都在的時候好好對待”。

我27岁,我未成年丨世界标准日

“活到一百歲又有什麼用?我在這世上活得太孤獨。”這是大部分空巢老人的心聲。國務院2017年公佈的《“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指出,預計到2020年,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增加到2.55億人左右,佔總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高齡老年人將增加到2900萬人左右,獨居和空巢老年人將增加到1.18億人左右。中國社會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

長期以來,周邊大環境一直過度妖魔化啃老的負面影響,“啃老”直接成為一個羞於啟齒的負面詞彙。但如果搬回家和父母一起吃住,不僅可以減輕年輕人的生存、生活負擔,也可以更好地陪伴父母,社會上也許就沒有那麼多空巢老人了。不過退一萬步講,不論啃老與否,“你養我長大,我護你安老”都是為人子女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

不止中國,美國也如此,據路透社報道,由於經濟衰退,就業情況不佳,這使得越來越多年輕的美國成年人與父母同住,這種現象剛好與“空巢綜合症”相反,被稱為“滿巢綜合症”。年輕人向成年人過渡的時間越來越推遲,並且數量越來越多。年輕的成年人也因此推遲了結婚以及組建家庭。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高級研究員韋特(Vanessa Wight)認為:

“對於‘成年’的觀念正在改變,‘成年’不再是意味著離開家,結婚生子。”27歲未成年的現象越來越普遍。

魯迅先生說:年輕人第一要生存,第二要發展。當代年輕人要先有一個生存下來的能力,在家庭條件允許的前提下,也許可以適當“啃老”,積攢力量,謀求發展。不少人越來越認同、接受這樣的觀點,“啃老”在當今社會是一個可選的人生方向。

4.啃老有沒有評價標準

社會學家顧駿認為:“不管自己買房還是啃老買房,關鍵要讓父母開心。這才是判斷孩子是否孝順的標準。”在當下,啃老是一種悲哀,但也是一種無奈。啃老這個話題不僅牽扯到個體家庭的喜怒哀樂,更是社會發展的畸形產物。

作為一個同樣面臨“啃老困惑“的年輕人,我還是相信,這些笨拙、茫然的歲月都會遠去,我們這些“27歲未成年”終將變成驍勇善戰的獨立個體。

我27岁,我未成年丨世界标准日

關於啃老的一個分享

你認為你啃老了嗎?啃老的入門門檻是什麼?

文字:林檸檬 排版:林檸檬

文章觀點獨立,與平臺無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