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的童年不該離開高質量動畫的陪伴

網視導讀:我國的動畫行業,在經歷了寒冬之後,從《大聖歸來》捲走9.56億人民幣開始回暖。2017年又有兩部動畫電影《大魚海棠》、《大護法》分別贏得了票房與口碑上的關注。

而番劇方面,我國的動畫行業,做的倒是越來越好。《羅小黑戰記》、《狐妖小紅娘》、《勇者大冒險》、《小綠和小藍》、《全職高手》……在數年的沉寂過後,屬於青少年們的番劇突然出現了“爆發”。

但是似乎與此同時,適合兒童的動畫,還是沒什麼起色。能做成系列的,還是譭譽參半的那幾部。

適合孩子們的動畫,似乎越來越少了。

兒童動畫的輝煌期

若要說兒童動畫,我國並不是沒有過輝煌期。

小編這一代人的童年,可能是最幸福的童年。國外的動畫片引進了一大把,國內的動畫也在行業人員的努力之下出了許多精品,2004年以後又在補貼之下開始爆發。

注:2004年之前,進口動畫片幾乎佔領了中國動畫市場,2004年後,針對原創動畫片的扶持政策陸續出臺,以稅收優惠和補貼大力扶持國產動畫,並對進口動畫限制播出,將黃金時檔播出資源劃給國產動畫。因此在2004年補助政策推行後,國產動畫數量激增。

而小編這裡不提引進的動畫,只說國產動畫或合作動畫。

在那之前的,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我國開創的水墨動畫複雜的已經不用小編來吹,自有國際獎項加身。《九色鹿》、《小蝌蚪找媽媽》……那時候的中國動畫也在嘗試各種各樣的方向。《雪孩子》、《神筆馬良》……這是我們無法忘卻的經典。

孩子們的童年不該離開高質量動畫的陪伴

便從八九十年代的經典動畫來說,也是怎麼看也看不完。《黑貓警長》《葫蘆兄弟》《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西遊記》……

孩子們的童年不該離開高質量動畫的陪伴

二十一世紀初的動畫也多種多樣,或者稱得上百花齊放。除了較為傳統的兒童動畫,還有一些題材較為開創性的作品。

《藍貓淘氣三千問》、《小虎還鄉》、《小鯉魚歷險記》、《哪吒傳奇》、《魔豆傳奇》、《天上掉下個豬八戒》、《圍棋少年》、《瑤玲啊瑤玲》、《我為歌狂》、《虹貓藍兔七俠傳》、《秦時明月》、《精靈世紀》……

這個年代的動畫是小編最熟悉的,也說了最多,就不放圖了……他們都是80後、90後珍貴的童年記憶。

它們教會了我們什麼?在潛移默化中,他們告訴了我們各種各樣的內容。關鍵詞大概是科學知識、與夥伴的交流方法、樂觀的心態、成功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堅持夢想。

儘管不少兒童動畫的情節對大人而言顯得幼稚,但是這樣的故事對小孩子剛剛好。另外附上外加良好的節奏,就吸引住了小朋友們的目光,用他們的故事,給孩子們展現的正確的三觀——儘管不能說有什麼絕對強大的教育意義,但也至少留下一個良好的印象。

其中《我為歌狂》、《秦時明月》、《虹貓藍兔七俠傳》的內容除了小孩子可以看,青少年們也可以從中看到更多的東西。

只是現在,似乎很久沒有正經而製作精良的兒童動畫出現了。

若硬要掰扯一下,《喜羊羊與灰太狼》、《熊出沒》算是經久不衰的兩個兒童動畫系列了。無論網友們都在說什麼,他們確實都將這兩個系列做到了現在。但是小編看他們卻各有各的缺點。

孩子們的童年不該離開高質量動畫的陪伴

《喜羊羊與灰太狼》的名事件就不說了,有孩子模仿其中內容將其他孩子吊了起來還點了火。不過除了這些,裡面部分劇集(請原諒小編無法對超過五百集的動畫做出詳細統計)中的科普內容還是好的。在刨除了其中較為惡性的內容後,小編勉強給他打了個在及格線下徘徊的分數。

而《熊出沒》展示的則是相對優秀的製作水平和無法理解的混亂邏輯了。儘管小編陪著年幼的表弟看過不少集《熊出沒》,還是沒搞清這到底是兩個山大王破壞生產還是熊大熊二勇鬥盜伐者的故事。這就讓人對其中“對兒童的教育意義”這個環節產生了懷疑。

翻拍不止電視劇 還有動畫

前兩天,各位可能在微博被《命中註定我愛你》的翻拍刷屏了。而事實上對經典的翻拍和續集製作,在兒童動畫的領域也是存在的。

《新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新葫蘆兄弟》都已經重新制作完畢。《新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還出了幾部劇場版。《海爾兄弟宇宙大冒險》也剛剛播放完畢。

但是除了《海爾兄弟》的續集以外,這些翻拍的質量都不盡如人意。(《海爾兄弟》的續集依舊是科普路線,儘管小編對畫風接受不能,但根據豆瓣評論區的反響來看,家長與孩子都對其做出了好評。)

這種質量與評價上的不過關不是在於畫面色彩上的。這麼多年過去,儘管作為非專業人士無法從專業角度給出質量評價,但從色彩和分辨率上,這些翻拍動畫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有了很明顯的進步的。但這些進步也僅限於此。

從前的動畫,做的認真。即使不提製作過程非常複雜的水墨動畫,與技術先進的《秦時明月》與《精靈世紀》,那些年優秀的動畫都做了比較明晰的故事主題。

而現在的兒童動畫,儘管有了相較過去更加優秀的技術條件,但這種條件卻並沒有認真的應用於兒童動畫中。部分動畫的畫面顯得更加僵硬了。

孩子們的童年不該離開高質量動畫的陪伴

其次是情節與傳達的教育內涵。

豆瓣網友Der Home,在《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的評論中敲下了這樣一段話。

我不知道主創當時的想法有沒有達到這種境界,但我覺得大頭兒子小頭爸爸立志創造一種近乎完美的父子關係。父子不僅僅是血緣上的關聯,而且實實在在是生活中的朋友,可以相互傾訴依靠。他們可以穿個褲衩在床上頭頂頭而老爸不會生氣;兒子是作詩“天才”,老爸不會像逼著仲永一樣讓他去上補習班,去當小四;兒子做錯了事,老爸永遠是一副老小孩的樣子,最多表面上板個臉,到最後還是happy ending。

而新版中的劇情呢……小編找了一段劇情梗概大家感受下。

大頭兒子鄰居土豪家有個游泳池,大頭和小小頭想去游泳但是鄰居不讓,鄰居自己遊。於是大頭小頭偷偷鑽到鄰居家游泳,鄰居來了,大頭小頭假裝鯊魚嚇跑了鄰居,於是繼續在鄰居家游泳。(巴黎籬笆@豆瓣)

當兒童動畫的故事內核,失去了教育意義甚至起到了相反的作用,那麼這部動畫有存在的意義嗎?

兒童缺失的不止是動畫

當然,儘管這裡討論的是兒童動畫的缺失,事實上孩子們缺少的內容不止這些動畫。

小編特意去翻了一下CCTV少兒頻道的官網,在劇集裡發現有一部名字不太和諧的劇。

孩子們的童年不該離開高質量動畫的陪伴

檢索之後,小編髮現這是一部主題為緝毒的劇。

孩子們的童年不該離開高質量動畫的陪伴

或許對於少兒而言,網上了流行的、適合青少年的劇集並不適合觀看,所以不進行引進。但是同時,緝毒劇就適合在這頻道的冷門時段播放嗎?這種行為或許是為了規避曾經流行過的一種行業陋習,用爛片在凌晨播放以獲得補貼。但是,這也同樣不是貼合“少兒”主題的內容。

這是否某種程度上,展示了“少兒”的內容缺失呢?

小編看著這份週末的內容單,突然想起了小時候看的內容除了動畫片與特攝片(通俗概括即為《奧特曼》一類的片子類型),以前的電視上還有《小神龍俱樂部》的《藝術創想》欄目可看。

孩子們的童年不該離開高質量動畫的陪伴

這檔欄目的主角,用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超強的行動力,將廢棄物變成了一件件充滿著瑰麗想象力的藝術作品。

寓教於樂的內容、藝術啟蒙的內容,同樣有所缺失。

其實以上的問題無論是引進還是自己尋找資源,家長們都能找到相應的解決辦法。但這樣總不是個事兒啊。

同時,必須要注意的是,現在的兒童在獲得了更多信息渠道的同時,專門為兒童所做的內容越來越少了。

當然,小編在這裡,並不是想用尖銳的語言攻擊兒童和兒童動畫缺失的現狀,而是想提出另一方面的思路,內容為王。

就在今天,小編在首頁刷出了“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被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授予終身成就獎”的消息。

宮崎駿大師的作品是老少咸宜的,無論在商業還是藝術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孩子們會從他的動畫中得到一些淺顯的教育,但在觀看的時候更多的是被故事的人物內容感動。而大人們看的時候心思則要更加複雜的多——我們能在孩子們看到的內容以外,還會看出宮崎駿對環境、對戰爭、對男女平等、對世界的思考。這樣的動畫作品,並不是單純用“兒童動畫”或其他詞彙來定義的。

無論是兒童動畫還是其他類型的動畫,終究是內容為王。

推動一個產業的發展,除了國家政策的提倡以外,也需要企業的配合。小編希望真的有國企或企業,能夠參照宮崎駿大師,或者參照迪士尼,去做這方面的努力,將目前缺失的兒童動畫內容補上,能為孩子們創造動人的寓言與童話故事,達成“填補空白”、“盈利”、“給孩子一個美好的童年”三方得益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