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先取之,必先予之」影響力六大武器——互惠

“欲先取之,必先予之”影響力六大武器——互惠

互惠原理是什麼?

“欲先取之,必先予之。”古人很早就一針見血的指出了互惠機制的存在。互惠原理是指:要是人家給了你什麼好處,你應當儘量回報。所以想要引導對方付出,先給予是更有效的方式。

不懂互惠原理的人都是這樣的:你先幫我一個忙,我再感謝你。而更有效的方式是我先給你恩惠,等你產生虧欠後,我再要求你幫忙。

互惠原理為什麼有效?

人是社會動物,願意給予回報的人更容易得到別人的認可,從而在惡劣的環境中生存下來。所以互惠是經過長時間進化,內置在基因裡面的心理機制,一旦場景合適,潛意識的虧欠感就會被立即啟動。

互惠原理利用的是人們在受惠之後的負債感和感恩圖報的心理,具有碾壓其他五個影響力原理的力量,也即是說,互惠原理在說服人們、讓人們順從方面最為有效。

互惠原理怎麼使用?

我們在想要說服別人的時候,最重要的是看到對方腦海中的想法,瞭解到對方最在意什麼,最好能夠提前給到相應的好處,再要求對方付出會是更有效的方法。

之前有內容平臺找我讓我多發一些文章,剛開始我還不樂意,然後對方跟我說:“我們已經給你進行了這個領域達人的認證,同時把你的內容加入了推薦池,以後有更多曝光機會。”我就有些動搖了。這裡的一個關鍵是,要先給到對方不容拒絕的好處,而不是說你做了什麼,我再給你什麼。前者是利用互惠帶來的虧欠感,可以以小博大,後者是利用簡單的價值交換,對方會衡量價值的。

這本書中也介紹的一個案例:多年前有一個宗教團體克利須那協會,這個協會的成員穿著和行為都很怪異,人們不怎麼喜歡他們,這導致他們的募捐很困難。後來協會想了個辦法,到機場給過往的行人送一朵花,哪怕行人不要,也要硬塞到他們手裡,然後再向他們提出募捐要求。這時,大部分人在互惠原理的影響下,乖乖地掏出了錢包。

線下店的試吃,互聯網產品的免費都是使用的互惠原理,先付出,再索取。特別是互聯網產品,提供一點免費的服務,就獲取了大量最有價值的用戶數據。

一個低成本使用互惠的方法

夸人,特別是不動聲色的夸人,是一種非常低成本而且有效的互惠方法。被人稱讚也是人類底層的心理需求和偏好,被誇對方也會時刻想著在未來給你回報。當然不是說無腦吹捧,關注對方在意的,同時注意尺度。

一種隱秘的互惠方式:拒絕-退讓策略

拒絕-退讓策略簡單來說就是“先大後小、先難後易”原則。先提一個比較大的要求,等對方拒絕,這時你再退讓,提出一個比較小的要求,對方也會從產生虧欠感,從而答應你的要求。

售樓人員一定會帶你看最好、最貴的戶型,然後再依次引導購買稍便宜的戶型。這是公開的售樓方法。如果想借1000塊錢,不妨先提出借10000,如果對方表示為難,再提出借1000,就更容易成功。

需要注意的是“大”的要求不要過於離譜,否則就顯得沒有誠意,而引起別人的反感。

如何避免別人使用互惠原理對自己的影響?

如果對方是善意的恩惠,我們接受無妨,以後想著回報。但是如果覺察到對方是在利用人內心互惠的心理機制,想要謀取利益,甚至推銷你不需要的東西,就需要保持警惕了,不要輕易接受這樣的恩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