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寶寶去大自然,是我見過最好的「放養」方式

說到帶寶寶出門,很多家長的第一反應可能是「商場」或者「遊樂場」。對於帶寶寶去大自然,總會聽到一些猶豫的聲音:

寶寶那麼小,去外面玩什麼呢?多髒!

外面危險那麼多,磕著碰著怎麼辦?

不缺錢還是去貴的地方吧,旁邊還有工作人員指導……

我們總想給寶寶最完美的安排,其實我非常理解這種擔心。

保護寶寶固然重要,但千萬不能讓「保護」變成了「限制」。學會適當地放手,讓寶寶不斷去接觸自然裡的新鮮事物,獲得源源不斷的生命力,他才能快速成長。

在我看來,帶寶寶去大自然,就是最好的「放養」方式了。

大自然為寶寶積累

更富生命力的感官體驗

絕大多數家長,帶寶寶認知事物的方式,就是看書、看繪本,但大自然顯然是更好的教材。

蟲鳴鳥叫、青草花香、流水潺潺……大自然的豐富刺激,能讓寶寶更全面地瞭解事物,擁有更豐富的內心世界,從而充滿靈性、活力。

在大自然裡,孩子們還可以通過「視聽聞味」去認知事物。草地、沙灘、砂石、果實不再是顏色的簡單組成,它還可以聞、可以聽、可以摸,有的甚至還可以嘗。

前段時間我被一篇遊記種草,帶著我兒子大錢,和朋友一家去一個不知名、人很少的兒童遊樂園,驅車前往,卻發現遊樂場早已被拆掉了,變成了一片荒蕪。

我們大人都覺得很喪氣,感覺浪費了時間,正準備讓孩子們回去的時候,發現他們正在撿石頭,大錢還很驚喜地跑來告訴我:「媽媽,這塊石頭的形狀像小狗,那個像雞蛋。」

他們一會兒去摸摸花,一會兒去找找螞蟻,看看飛蛾,捉捉蝴蝶,甚至用樹枝在沙地上創作,很開心、放鬆。

後來每次我們提到螞蟻啊,蝴蝶之類的,大錢都能手舞足蹈地描繪個不停。對我來說,這是一個驚喜,也是屬於他自己豐富的真實體驗,這是很難從其他的途徑裡獲得的。

帶寶寶去大自然,是我見過最好的「放養」方式

大自然滿足了寶寶天生的探索欲

大自然在寶寶的眼裡,永遠是新的。每次進到大自然裡,寶寶們敏銳的觀察力總能發掘出新鮮感。

這種源源不斷的新鮮感,正是來源於寶寶的不斷探索。所以,只要寶寶是安全的,我們就不要去限制他的活動。

在週末,我常常會帶大錢去公園玩,有時候不一會兒就給我撿來了一堆楓葉,然後很高興地告訴我他撿了什麼。而有的時候,就會連續向我發問:「媽媽,這片是綠色,這片為什麼是黃色呢?這些黑點點又是什麼?」

之後我便給他解釋:「樹葉新鮮的時候是綠色,變老了就會發黃,黑點點是因為被蟲咬了。」

後面在一次繪畫課上,主題是秋葉,全班就只有大錢的葉子各有不同,除了綠色,還有紅色,有的上面有一圈黃色,有的葉子上還帶有黑點。

原來,在大錢蒐集樹葉、探索的時候,就已經默默記下了大自然裡秋葉該有的模樣。

帶寶寶去大自然,是我見過最好的「放養」方式

寶寶的感官能力和探索能力的成長,是寶寶進階很多其他能力的基礎,對寶寶的創造力、專注力、社交力的發展,也都是有好處的。

大自然的奇妙如果一定要量化,那一定是無窮無盡的。這些奇妙之處,將在寶寶在大自然的每一次奔跑、跳躍、歡笑當中得到體現。

放手讓寶寶盡情享受自然很重要,這也是我最後很想和大家說的。

尊重寶寶天性,順其自然

面對大自然,寶寶能感受到的新鮮事物太多了。想要寶寶在自然中快速成長,我們就要學會放手。在保護孩子的同時,我們更要尊重寶寶天性,順其自然,讓寶寶自然而然地用自己的真實反饋去面對大自然。

很多時候我們認為很無聊的場景,就會被寶寶視為珍寶。而這些難得的珍寶,就會讓寶寶成長。

帶寶寶去大自然,是我見過最好的「放養」方式

曾經,我們媽媽群裡還就這件事討論分享過多次,很多媽媽說起寶寶在自然中的成長,發現有的寶寶詞彙量更多了,而有的寶寶性格更開朗了。

最後大家都認同,不帶孩子觀世界,孩子哪來世界觀。有時間,就要多帶寶寶出門看看這個世界真實的全貌。

帶寶寶去大自然,是我見過最好的「放養」方式

我相信,寶寶浸潤在自然中,體驗或探索過的事物,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寶寶。

經常帶寶寶去大自然,讓他親眼看一朵花生長,去聞一片葉子的清香,去感受樹幹的粗糙與強壯。這樣,寶寶也像一顆種子,被自然萬物滋潤著,生根、發芽、成長。

所以不必著急,尊重寶寶的天性,順其自然,任他去體驗和探索,耐心等待自然和寶寶碰撞所產生的奇蹟和驚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