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旬老人四世同堂年輕時曾邊境剿匪,現和老伴圖清淨住土窯


在陝西富平縣鳳凰山下的三鳳村有一位78歲的黃姓老人,年輕時當過7年兵,期間曾參加1959年的西藏平叛和1962年的中印戰爭。退伍後,他回鄉娶妻生子、種地務農。目前,老人已經是四世同堂,但他沒有和孩子們生活在一起,而是住在村中唯一的土窯內,與老伴相濡以沫,種菜養花,安享晚年清靜。在重陽節來臨之際,攝影師拜訪了這位老人。

當日,黃大爺因為氣短正在家裡輸液,他坐在靠窯洞門口的凳子上向攝影師介紹:“我18歲當兵,直接就去了西藏,那裡海拔高氧氣少,剛開始不適應,活動量一大就氣喘吁吁,後來慢慢就好了。第二年,我們這批兵參加了西藏平叛剿匪,之後又參加了中印戰爭。我所在的部隊是紅軍11師,是個英雄部隊,很有名的。”

“11師創建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1932年,是陝北紅軍保留下來的惟一成建制的部隊,也是最早進入藏北無人區參戰的部隊。”對部隊的情況,黃大爺記憶猶新,說起來也很興奮。在老人家的土窯牆上,掛著一張戰友們在2009年拍的合影。老人說,這些戰友都是一起去參的軍,當時縣裡共有幾十個人,“退伍後偶爾還會聚一聚,敘敘戰友情,現在老的老,去世的去世,活著的沒幾個了,所以也很少見面了。”


黃大爺4年前查出心臟有些毛病,偶爾會出現氣短的情況。因為問題不大,感覺不舒服的時候,老伴會請村醫來家裡看一看,幫著輸些液體。圖為黃大爺和老伴坐在窯洞內聊天說話。

黃大爺的老伴姓張,今年76歲,是個勤快的農村婦女,把家裡收拾得整潔有序。“我們有三兒一女,孫子有7個,大孫子都30歲了,也有了孩子,現在我們是四世同堂。”張大娘說,孫子們從小跟著老倆口長大,都是到了十二三歲上初中的年齡就走了,“這個土炕是養了兒子又養孫子,三代人都在這炕上生活過。”

張大娘介紹,以前村裡住窯洞的很多,後來隨著經濟條件提高,一家家的都平了蓋起了磚瓦房,現在村裡就剩她和老伴住的這一個窯洞院了。“我們也給三個兒子蓋了房,但我倆不想跟著孩子們過,怕麻煩他們。我倆身體都能動,自己過想幹啥幹啥,方便得很。再說這窯洞住了一輩子,冬暖夏涼的,習慣了。”


黃大爺的窯洞院原來有五六孔窯洞,為了給小兒子蓋房平了一半,目前只保留了三孔窯洞,一孔是夫妻倆的臥室,另兩孔放置雜物。平窯洞時,以前進出的院門沒了,老人將一孔養牛的窯洞打開做了新的院門。圖為新院門還保留著栓牛的石柱子。

隨著年齡增大,黃大爺和老伴將自己的地給了小兒子耕種,夫妻倆在窯洞院外開了一片菜地,種了各種蔬菜。“我每月有政府給的退伍津貼、養老金,日常花的夠用了。平時,我們吃的面呀油呀的是小兒子給送,門口菜園種的菜也夠我倆吃,不用花錢買。”黃大爺說。圖為夫妻倆種的菜園一角。

圖為張大娘在菜園一角將剪下的月季花枝插在泥土裡。她說,兒孫都孝順,逢年過節的都會回來看望他們,一家人集中在窯洞院裡一起吃飯,很熱鬧。看著一大家子人,她和黃大爺欣慰得很。“其實年齡大了也沒啥所求,就想要個清靜,我倆平時種種菜養養花,相互陪伴著,挺好的。”如要了解更多信息,請關注頭條號大河鄉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