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老人日巡長城30公里 看到長城破敗心就痛


在山西北部地區溝壑縱橫的山脈上,聳立著綿延不絕的長城遺蹟,它們是中華民族抵禦外族侵略的象徵,展現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但經過千百年的歲月蠶食,如今的城堡已是雜草叢生,蕭條淒涼。

為了保護破敗的古長城,近年來,山西北部地區一支由官方和民間組成的“長城護衛隊”應運而生,成為守護中華民族文明的基層力量。在每個日升月落的時光裡,他們用腳步丈量歷史,默默堅守著一方文明。

山西省是中國長城分佈較多的省份之一,主要分佈於9市40餘個縣,總長度累計3500多公里,現存較完整的城牆和遺蹟有1500多公里,而山西偏關又被稱作“中國長城博物館”,是北疆之門戶,京師之屏障。

天剛矇矇亮,山西忻州偏關縣許家灣村,60歲的高政清穿著印有“長城守護”字樣的衝鋒衣,孤獨地行駛在晉蒙交界處,開始了一天長達30公里的巡查長城工作。

從內蒙古自治區的頭道溝到山西偏關的柏楊嶺,綿延30公里的明長城是高政清一天的巡查對象,十幾個小時,高政清或騎摩托,或步行,孤獨地穿梭在荒無人煙的山丘之間。

高政清是偏關縣僅有的6名長城保護員之一,他的任務是對所轄範圍內的明代長城進行日常看護,記錄下每一段長城因自然及人為因素的損壞情況,並及時向上級彙報,以便及時修繕。

50多年前,擁有九窯十八洞的古長城曾是高政清兒時的樂園。這裡東西北三面牆上各有四個箭窗,在方圓數十公里一片荒涼的土地上,這座明代的古長城是他唯一的“玩伴”。

而如今,古長城經過歲月的蠶食,已面目全非,高政清也逐漸意識到保護長城的重要性。“每看到古長城受到破壞,我的心就痛。”

從小生活在長城腳下的高政清自1983年來到當地文化站工作後,便把這條伴隨其成長的古長城視為他生命的一部分。

“長城是中華民族不可多得的財富,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魂,保護長城,就是保護我們民族的歷史瑰寶。”在巡查古長城的路上,凡遇到遊玩者,他都會給講解保護古長城的重要性。

在古長城腳下,高政清在自家田裡收土豆。2014年9月,高政清向縣裡申請擔任長城保護員,成為偏關縣僅有的6名長城保護員之一,每月有300元人民幣的收入。雖然微薄,但高政清依然樂在其中。

夕陽西下,在空蕩的山壑中,高政清老人堅持要巡完古長城的最後一里路才回家,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夜幕降臨,高政清巡查完古長城回到村裡。“長城是中華民族不可多得的財富,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魂,保護長城,就是保護我們民族的歷史。”高政清說。

高政清痴迷研究古長城文化,在每日巡查長城的路上,他一旦打聽到長城的相關歷史,就會記在手背上。

對於長城文化的研究,目前高政清已寫有近50萬字的論文,發表在《中國長城博物館》、《山西長城》等專業雜誌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