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城农业:“老一产”变“新六产”

金秋十月,云淡风轻,蟠龙河畔,落英与白鹭齐飞,佳木与良田一色。在岸边的龙润生态园内,观光电车缓缓穿行,芍药、百合、葡萄、苹果、西红柿……百花绰约绕园,蔬果飘香不绝。一座集生态采摘、休闲娱乐、农事体验、教学实训、试验示范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生态园呈现在眼前,而该园仅是薛城区蟠龙河现代农业公园乡村旅游集群片区中的一隅。

“1+2+3”等于6,“1×2×3”也等于6。农业“新六产”是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近年来,薛城区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紧扣产业兴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动农业“老一产”向“新六产”转变。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拓展、供应链融合,实现“三链重构”,让各个环节增值,真正产生乘数效应。

如今,“新六产”正成为该区强农富农“新引擎”,特色发展“新窗口”。10月16日,在山东省2018年精品粮油展上,薛城区的枣庄市银牛面业有限公司、山东金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枣庄市农家盛圆面粉有限公司、枣庄市天汇餐饮有限公司和枣庄小巷食品有限责任公司5家粮油加工企业入选参展,分别展销了高筋麦心粉、超级雪花粉、富硒挂面、学生营养餐和牛肉酱等名优特产品。

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 纵向延伸产业链

近期,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公布前六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监测合格和第八批示范村镇名单的通知》,周营镇(果蔬)为第八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据了解,周营镇坚持以创建品牌为目标,以标准化生产为核心,依托北部核桃、黄桃、樱桃等优质水果,南部无公害蔬菜、有机蔬菜等特色农产品,加强特色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抓好沙河崖青萝卜、早春土豆等特色产品的名牌申报,打造了精品化、特色化的现代农业新格局。

合作社“强身”“健体”才能撬动集体经济。目前。全区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达863家,入社成员4.46万户,发展土地适度经营规模主体446家,经营土地面积7.33万亩,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156家。国家、省、市级示范社分别达到2家、11家、63家。

薛城区以粮食加工、肉类加工、木材加工等产业为重点,通过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农业生产、加工、物流、研发和服务相互融合,提升产品加工增值效益。全区共培植银牛面业、夫宇食品、健袖农业、丰康生物等农产品加工企业49家。

同时,该区在建设用地、资金信贷、税收等方面,积极为企业解决创业及扩大再生产等难题。其中,银牛面业相继实施了一二三期工程建设,可形成年加工小麦60万吨、高档挂面6万吨生产能力;丰康生物立足食用菌种植,开发研制出了杏鲍菇酱、杏鲍菇精粉等高端产品;健袖公司利用生态蛋鸡养殖项目,向前延伸发展标准化原料基地,向后延伸发展鸡蛋深加工产业。

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横向拓展价值链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快速崛起的新业态,已成为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新增长极。我区坚持全城旅游理念,立足农业生态涵养、休闲观光和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在发展现代种植养殖产业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农业生产与休闲观光、农耕体验、文化传承、节庆采摘深度融合。目前,全区共建设龙润生态园、绿之园、涧溪、界沟蓝莓等示范园18个,乡村旅游集群片区3个,乡村旅游接待点26处。

美丽盆景要想变成亮丽风景,必须打破用地难的“怪圈”。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给农民吃了“定心丸”。为盘活土地资源,全区共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5.72万本、承包地确权面积25.63万亩,农村土地流转面积11.49万亩,占家庭承包面积的43.8%。

单丝不成线,孤木不成林。薛城区持续推进实施蟠龙河现代农业公园乡村旅游集群片区发展工程,包装打造枣庄新六产示范基地;实施绿道驿站综合提升工程,丰富农家乐、民宿、拓展运动、文史馆等业态;实施张庄乡村旅游区提升工程,争创乡村旅游后备箱示范基地;实施周营大沙河生态水系乡村旅游培育工程,对接运河文化带,扮靓新城南大门;实施中陈郝古瓷窑文化旅游区包装工程,留住诗意般的江北瓷都乡村生活画卷。

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 优化融合供应链

如今,薛城区的银牛“发达”面粉、夫宇“沟帮子”熏鸡、金瑞丰“果荷”咸鸭蛋、周营“沙河崖”青萝卜、张庄“千寿槐”石榴等特色农产品纷纷“触网”,入驻京东、淘宝、阿里巴巴、天猫、健袖商城等电商平台。

区供销社负责人告诉记者:“2017年以来,我区网上销售量达到2950余吨、网上销售额完成3620余万元。”

薛城区坚持政府引导、部门联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建立健全了初、中、高三级电子商务培训体系,依托鲁南网络经济产业园、枣庄电商馆、百世云仓等载体平台,加快农村电子商务产业人才培育,2017年以来累计培训村(居)电商人才2100余人次;整合薛城及周边地区特色产品优势资源,采取O2O模式,实现农村特色产品电子商务集中推介销售。阿里村淘、京东供销、邮政买卖惠、贵诚e购、车轱辘电商平台已在全区蓬勃发展。目前,正在积极建设区、镇、村三级电商服务站,推动"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发展。(曹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