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違法的未成年,讓人想到這些電影,都是法律庇護下的惡童

最近看到一個發生在廣西的慘案,13歲還在讀小學的女孩,因為嫉妒同窗好友比自己好看,故將其約到家中殺害並分屍。

但因兇手還是未成年人,最終女孩“不追究刑事責任”,只需被收容教養3年。

那些違法的未成年,讓人想到這些電影,都是法律庇護下的惡童

那麼,未成年真的就可以為所欲為麼?一個同齡孩子的命,只換來對方收容教養3年。

孩子的惡,和法律的缺失,讓我聯想到了下面的3部電影,不知大家又看過多少呢?

那些違法的未成年,讓人想到這些電影,都是法律庇護下的惡童

一、《彷徨之刃》

其實看到這個案子,小影最先想到的就是這部電影。

由東野圭吾同名小說改編而來,有韓國和日本兩個版本。

那些違法的未成年,讓人想到這些電影,都是法律庇護下的惡童

主要講述與父相依為命的少女被兩個未成年男生姦殺、錄像、拋屍後,卻因對方是未成年無法定罪,父親獨自給女兒報仇卻被警方擊殺的悲劇。

那些違法的未成年,讓人想到這些電影,都是法律庇護下的惡童

這部電影與13歲女孩的案子挺相似,只是現實中,逝者家屬並未採取報復行動。

只是電影與案件一樣,讓人憤怒而悲哀。

那些違法的未成年,讓人想到這些電影,都是法律庇護下的惡童

那些違法的未成年,讓人想到這些電影,都是法律庇護下的惡童

二、《告白》

這部復仇神作相信大家都看過,一箇中學老師的女兒被班上兩個男生殺死,並偽造成游泳溺水身亡的假象。

那些違法的未成年,讓人想到這些電影,都是法律庇護下的惡童

兩個學生也因是未成年不會被法律重罰,所以女老師開啟了復仇計劃。

先是聲稱兩個兇手喝了有艾滋病的牛奶,讓班裡的學生對他們進行孤立和暴力。

那些違法的未成年,讓人想到這些電影,都是法律庇護下的惡童

之後其中一個兇手的媽媽精神崩潰,想殺死兒子後自殺,卻被這個兇手亂刀砍死,算是毀了他的一切。

那些違法的未成年,讓人想到這些電影,都是法律庇護下的惡童

而另一個兇手試圖自殺並讓其他學生為他殉職,最終卻害死了自己最愛的母親。

女主沒有直接殺死兇手,而是間接毀掉他們的一生,這個復仇方式,的確夠狠。

那些違法的未成年,讓人想到這些電影,都是法律庇護下的惡童

三、《伊甸湖》

這部電影意在表現未成年人的惡,一對夫妻去度假,卻被一群未成年人殘害。

手段極其殘忍,在這裡,他們並沒有祖國花朵的樣子,而是一群被法律庇護的魔鬼。

那些違法的未成年,讓人想到這些電影,都是法律庇護下的惡童

那些違法的未成年,讓人想到這些電影,都是法律庇護下的惡童

類似的電影還有很多,比如《水果硬糖》、《道熙呀》等等。

只是這3部個人覺得非常貼合“反正我是未成年人,殺人不用償命”這樣的惡行。

沒錯,這句話就是來自16年山東省一出案子中一個14歲殺人者說的一句話。

那些違法的未成年,讓人想到這些電影,都是法律庇護下的惡童

法律始終有不足之處,但未成年的“黑化”,國家是不是也該反思一下教育呢?

一百個人點進來,有一個看到這裡就不錯了,不留言表達一下看法,多吃虧呀。

好電影值得你收藏、分享,關注我們坐等給您推送更精彩的電影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