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的真諦—電影《大隻佬》的啓示

因果的真諦—電影《大隻佬》的啟示

最近有因緣重新看了劉德華、張柏芝的電影《大隻佬》,我們內地的名字是《大塊頭有大智慧》。本片於2003年上映,榮獲了許多大獎:第2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十三項提名,更奪得最佳電影獎、最佳編劇獎、最佳男主角獎,及第十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男女主角獎……但是我們內地卻反響平平,原因是大陸重新剪輯出來的版本和原來的電影根本就是兩部電影。個人認為這是杜琪峰導演最好的作品,沒有之一。

電影有兩條主線:

1.劉德華飾演的“大隻佬”(粵語,意為大塊頭),原來是五臺山石窟寺的一名武僧了因。當年,他的好友小翠被逃犯孫果殺死,了因和鄉民進山尋找孫果,沒找到,憤怒之中,他亂棒一氣,誤殺一隻小鳥。殺鳥後,他很內疚,在鳥死的樹下打坐七天七夜,得到宿命通,能看到“業果”。他知道鳥該死,小翠該死,他們的死,都是過去的業,可是情感上接受不了,於是脫下僧裝還俗。到了香港,當了一名脫衣舞男。了因被捲入一起案件,原本打算什麼也不管。但因為辦案的女警李鳳儀(張柏芝飾演)十分溫柔善良,他決定協助李鳳儀。然而,能看見業果的他,也看見了張柏芝的前世,一名極度兇殘的日本侵華軍人,他一次次在危急關頭救李鳳儀,卻也看見根本無法阻止李鳳儀被殺的命運……

2.張柏芝飾演的李鳳儀則是另一條線,生來善良的李鳳儀,對每個身邊的人,都是一句話,“我想幫你”。認識了因以後,當她知道自己前世是殺人如麻的日本軍人,很快會死時,她在家裡哭了很久。然後,擦乾眼淚,高高興興去上班。故意去參加一些危險工作,例如抓捕逃犯,追查毒販。她說“如果我一定要死,我希望能對大家有點幫助。”最後,她偷偷地來到內地,進入五臺山附近的深山老林。她想找到孫果,給了因一個交代。她在石洞中看到孫果長期居住的痕跡,看到他寫下的那些血淋淋的猙獰的字,不是憎恨,而是憐憫。“那一刻,我覺得孫果好可憐。”李鳳儀由衷說出這樣的話,因此最後死在孫果手上,她沒有一絲一毫的恨。這是她自己選擇的結局——解脫了因,也解脫孫果的最好死法。

圍繞著因果和業力,本片有很深的思考。

因果的真諦—電影《大隻佬》的啟示

我們先來說說佛教有關因果的理論:

一、業力有四條法則:

第一個,業果是決定的。

第二個,業果是增長的。

第三個,沒有造的業是不會受果的。 

第四個,造過的業,如果沒有破壞的話,是永遠存在的,是一定要受報的。

二、因果的全稱是因、緣、果、報。種下因以後,若沒有緣則不一定會感果。有果必有因,但有因未必一定有果。

三、不存在介入因果一說。別人的因果不能傷了我們自己的菩提心,因為我們的行為也是別人的緣。

看完電影,我們就會發現,了因對於因果的認識是漸進的。被動地接受小翠的死,接受那隻小鳥的死,故意不去救那隻狗狗,一開始不打算管李鳳儀,這都是被動的接受因果,認為萬般皆是業,半點不由人,這是悲觀的被動的因果觀。這種因果觀認為,造了業就一定要承受果報,誰也跑不了,跟別人沒關係。這種因果觀從大乘佛法來說是不那麼完整的,它讓我們變得冷漠,變得對眼前的苦難視而不見,讓我們傷害了自己的菩提心。甚至可以發展到不介入他人因果的邪見因果。

再到後來了因被李鳳儀的善良打動而主動去救李鳳儀,了因的思想在發展,雖然業是自作自受,但是自己造了業,如果通過懺悔,通過今生的善業,是有可能讓惡果晚成熟或者不成熟。李鳳儀的善良,就是緣,是善緣,給她阿賴耶識中善的種子提供了養分,讓善的種子先成熟。她的善良感召到了了因,因此才有了因幾次的救她。李鳳儀的懺悔,李鳳儀的主動行善都能改變她未來的果報。所以不是了因救了李鳳儀,而是李鳳儀自己的善良救了自己。李鳳儀主動懺悔惡業,接受已經出現的果,併為未來種下善因,她關注的是當下的善行,而不是現在出現的果。這是一個佛教徒應有的價值觀。如果劇情到這裡為止,那當然是大團圓的結局,不過那就過於淺顯了。

故事繼續發展,當孫果殺了李鳳儀後,了因發現自己無法救李鳳儀的命,他爆發了,開始質疑佛教的因果理論是否合理。在幻境中,他遇到了“自己”,一個和自己長相一模一樣,卻衣衫襤褸如逃犯的人,那個”自己“,其實是未來要殺掉孫果的自己——孫果殺了李鳳儀,所以我要殺他,然後我和他之間開始新的業的糾纏,一場激烈的廝殺後,了因放下屠刀,終於明白:“你(和自己長相一模一樣的幻象)是我心中的佛……佛只在乎當下的因。至此了因領悟到了真正佛教的因果觀:過去的惡業,盡力懺悔。沒來得及懺悔乾淨就要受報的,要坦然承受。就像李鳳儀死亡 的果報是無法改變的,她認識到這一點以後就坦然面對,但有生之日人還是積極行善。即使知道果是無法改變的,也要努力為未來種下善因,功不唐捐,我們所做的一絲一毫的善業,不會因為死亡而消失。從了知業果的那一刻起,我們要關注的是當下的因,而不是我們現在的果報,現在的果報是過去的因,何必為過去的因耿耿於懷呢。

影片結局,了因終於領悟到業果的真諦,放下仇恨,找到逃犯孫果帶他回來自首。在他的背影中,隱然現起李鳳儀臨終之前,最後一個心願,李鳳儀站在懸崖邊,手裡捧著一枚柳絮——那是柳樹的種子,是因,是希望,她說:“希望以後,再也不會有人殺人。”李鳳儀讓了因明白了因果。了因,瞭解因果,了結因果。

因果的真諦—電影《大隻佬》的啟示

縱觀電影,會給我等凡夫帶來幾點啟示:

首先我們明白了善惡終有報。然後我們也知道了努力造善因,給自己善的種子提供養分,也讓自己成為別人的善緣。 並且我們懺悔之後就不要再糾結過去,要關注的是自己現在的行為,當下的因才是最重要的。同樣重要的是,我們要明白生命無限,所有的努力都不會白費的 。最後我們也能夠明瞭已經成熟的果要安然接受,併為未來努力。

菩薩畏因,凡夫畏果,正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