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圈的悲涼九月,緬懷乘風而去的藝術家們

這個九月註定悲涼傷感,並不是秋風瑟瑟打涼著我們都身體,而是從內心深處無形都刮擊,秋風帶走了我們很多都藝術家乃至名人,他們曾帶給我們無數經典,他們再也回不來了,他們只是揮了揮手,經典卻再也沒有了,下面我們瞭解一下在九月離我們而去的偉人們。


文藝圈的悲涼九月,緬懷乘風而去的藝術家們


盛中國(1941年—2018年9月7日)

著名小提琴家,代表作品《梁祝》,最早在國際上為中國爭得榮譽的小提琴家之一。曾獲中國唱片總公司頒發的金唱片獎,澳大利亞ABC廣播公司將他列入“世界最偉大的藝術家”的行列,多次世界各地巡迴演出,在出使日本演出時日本政府授予他“文化大使”的稱號以表示他對中日文化和平交流的象徵。

文藝圈的悲涼九月,緬懷乘風而去的藝術家們


常寶華(1930年12月-2018年9月7日)

國家相聲藝術家,黨員,國家一級演員,曾參加抗美援朝的演出,主演過《錦繡歌城》喜劇片主角,主演創作相聲小品《帽子工廠》轟動一時,成為當時相聲直接介入重大社會生活的代表作品之一,創作相聲小品一百七十餘篇,常寶華被授予中國曲藝界的最高榮譽——“牡丹獎”終身成就獎。


文藝圈的悲涼九月,緬懷乘風而去的藝術家們


單田芳(1934年12月17日—2018年9月11日)

中國評書表演藝術家、作家、曲藝世家,代表說書作品《三國演義》,《隋唐演義》,《水滸全傳》等,他的評書生動有趣詼諧又不失機智,出版說書40多部,晚年退休還不忘每天錄書獻給觀眾,獲得國曲藝界的最高榮譽——“牡丹獎”終身成就獎。

文藝圈的悲涼九月,緬懷乘風而去的藝術家們

朱旭(1930年4月15日—2018年9月15日)

北京人藝表演藝術家、影視、話劇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在90年代活躍於影視圈,憑藉著爐火純青的演技在電影《變臉》中獲得第9屆東京電影節3項提名,並最終斬獲最佳導演及最佳男演員兩項大獎,參與了電視劇《末代皇帝》,《似水年華》等拍攝,獲得第2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委會特別獎 特別影人獎。

文藝圈的悲涼九月,緬懷乘風而去的藝術家們

布仁巴雅爾(1960年-2018年9月19日)

播音主持人,蒙古族歌手,曾憑著一首“吉祥三寶”紅遍大江南北,聲音遼闊純淨悠揚,代表作《天邊》、《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和《呼倫貝爾大草原》等草原名族風歌曲,布仁巴雅爾的離世宣佈世界再無“吉祥三寶”。

文藝圈的悲涼九月,緬懷乘風而去的藝術家們

劉文步(1936年至2018年9月21日)

相聲演員,代表作品有《大雙簧》、《樹沒葉》、《失空斬》、《竇公訓女》等,劉文步老師曾表示:“我儘量為觀眾多演,這出《雙簧》雖然極吃功夫、輕易不演,但我還是願意在適當的時候為觀眾演出。換取大家的笑聲,是我最大的心願。”劉文步老師在七旬年紀依然活躍在相聲舞臺上,為中國相聲事業傾盡畢生心血。

文藝圈的悲涼九月,緬懷乘風而去的藝術家們

臧天朔(1964年3月6日至2018年9月28日)

歌手,他在1987年他出版了第一張專輯,並憑藉這專輯收錄對“朋友”火遍大江南北,也曾在除夕之夜奔赴義演,2008年汶川地震時為災區孩子創作歌曲《孩子,別哭》,親自錄製歌曲《中國骨氣》為災區人民帶來鼓勵安慰,今年暑假的時候,臧天朔開辦了一個藝術培訓班,請來不少大腕助陣,教孩子們彈貝斯彈吉他組樂隊。


文藝圈的悲涼九月,緬懷乘風而去的藝術家們


張文霞(1934年-2018年9月28日)

著名相聲女演員,代表作《誇住宅》、《八扇屏》、《洋藥方》等以貫口活見長。在890年代因為禁止女演員說相聲而淡出舞臺,退休後,張文霞協助愛人田立禾先生挖掘整理傳統相聲,並且培養相聲新人,雖然年老不願重返舞臺,但是希望把餘熱發揮在幕後。


文藝圈的悲涼九月,緬懷乘風而去的藝術家們


師勝傑(1953年4月—2018年9月28日)

著名相聲演員,國家一級演員,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創作和表演的主要作品有:《婆媳之間》、《結婚》、《知錯就改》、《我要補課》、《姓名研究》、《愛優點》、《愛樹》、《叔叔你在哪裡》、《學評劇》、《姑娘小夥別這樣》、《戀愛歷險記》、《洞房絮話》、《同桌的你》等,獲得百姓“十大笑星”為唯一一個外省獲得此榮譽的人,獲得曲藝藝術貢獻獎等。


文藝圈的悲涼九月,緬懷乘風而去的藝術家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