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上帝的視角,讓紫砂自己說話

站在上帝的視角,讓紫砂自己說話

世人看待事物的渠道,免不了通過外在和內裡;世人評價事物的角度,無非是通過局部和宏觀。

當我們站在地平面上、站在與我們平行的視角來看待或對待一件事情時,我們往往容易陷入自欺欺人的漩渦,因為我們很難把控一個剛剛好的“度”,畢竟我們站立的高度只屬於其中,我們搖搖擺擺也再正常不過。

但是,最近流行一種說法,叫做“上帝的視角”,也就是讓我們將看待或對待一件事情的高度,提升到一種俯瞰的境界,就像“上帝”一樣,睥睨蒼生,一切皆可包容,一切不過時空流裡一道雲煙。換句話說,我們要拋開“唯我”或“唯事物本身”的執念和侷限性,古人云“觀棋不語”,而當下,這就是一種“雲思維”。

我們終究還是普通人,我們生長在這片大地上,享用著上天留給我們的資源和財富。比如我們的紫砂,得天獨厚的五色土,加上世代相承的紫砂文化和藝術,這似乎已經成為一座城市的發展命脈,是許多紫砂人賴以生存的寶貴物質和精神財富。當我們註定從一抔土中生長而來時,我們的侷限性思維也隨之而生,這就彷彿我們每天五穀飽餐,卻總是忘記感謝大地和稻穀的恩惠。隨著紫砂市場的日益升溫、紫砂的藝術價值越來越得到大眾認同,很多人忘記了感恩,他們把自己視為紫砂的主人,德不匹位,本末倒置,使得這門古老的藝術越來越魚龍混雜。

我們也許可以試著打開自己,從更高的視角來看待紫砂、看待自己,你會發現,自己之於紫砂,實在是太微不足道,紫砂的故事從古至今一直在延續和演繹,而每一代紫砂人終究只會成為傳說,是非功過誰人在乎,但每個人所付出的量的積累,最終都會凝聚成一股巨大的力量,在時間長流裡,紫砂就會用它自己的方式,總結給世人一個答案。所以,當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懷疑而不是探討研究一把紫砂壺的純粹性(包括泥料、做工、藝術含量等)時,我們是否應該感到慚愧,這正式發自紫砂的“傾訴”。當我們用“上帝的視角”來分析紫砂“大數據”時,很多我們以為能夠欲蓋彌彰的問題,或許正是一步步抹煞我們自己的普遍問題了。

站在上帝的視角,讓紫砂自己說話

對於這樣的現狀,我們到底該怎麼看待或對待呢?

其實,紫砂的繁榮和問題絕不是一個人就可以看全面、三言兩語就能說明白的。

事實確實如此,我們終究太過渺小,站在“上帝的視角”,人生更像是一場體驗的旅程,我們有幸與紫砂相遇,而這條體驗的道路,總免不了跌跌撞撞,但總有一個方向,通往最終的歸屬。

這是一個大方向,而它則猶如一座森林,你很難用簡單的字句來形容它、看待它,就像紫砂行業協會史會長所言“只見枯枝不見森林,只見敗葉不見樹木,是一種有問題的眼光”。

但是在現實中,我們不乏聽到一些非黑即白的言論或報道,比如前些年央視所報道的化工壺新聞調查節目,比如隔三差五的業內專家“良心”披露等,事實上,有失偏頗的言論在第一時間就能被發現它的不和諧性,因為從嚴謹的層面分析,它們顯然只是站在“自己的視角”進行“平面化思考”。

然而,當這些言論出現的時候,我們往往又會站在“自己的視角”,對它們進行第二次深加工式的“黑白討論”,似乎成了一個永遠的循環。直到此時,紫砂本身只在一旁默默觀看。

揭露黑,是一種勇敢的行為,它打破了人們用心隱藏的沉悶,將一部分真相赤裸裸地呈現在世人面前,就像將傷口示人,雖然疼痛,卻也更加入心。換一種更寬的視角來比喻,這其實跟我們打破一把沒有做好的紫砂壺一樣,我們打破的更是一種不真實的創作態度。但是,打破之後?涅槃重生的機遇從來不在一帆風順裡,也不在憤憤而終裡,而在於我們能夠直面一切,推翻一切,重塑一切。

所以,非黑即白本身雖有失偏頗,但卻是一種有力的事實存在。畢竟人與事物的存在不是為了驗證黑白,而是體驗存在,塑造更好的存在。但非黑即白永遠也改變不了其不完整的事實。

真相永遠都在,與其去糾結怎樣看待或對待某個問題,不如實實在在地活在當下,體驗一門手藝帶給世人的精彩,堅持做好手上的這件事,做到極致,也不失為一種美好的享受,從長遠而言,這也正是在無形中,為紫砂的長盛發展,注入最寶貴和有力的能量。

站在上帝的視角,讓紫砂自己說話

檢驗紫砂的唯一標準,就是讓紫砂自己說話!

我們可以只做個老實本分的手藝人,或是極富創意的紫砂商人,或是頂著手藝人身份的超級資本家,或是聰明絕頂、只顧自身發家致富的行業蛀蟲,或是義憤填膺、誓要整治紫砂市場的先驅者……

這是每個人的選擇,從選擇本身來看,它無關對錯,畢竟區別對錯本身就是一種無謂的執念,但是這卻源自一個人的視野高度,它決定著一個人的發展廣度,從長遠與宏觀的角度而言,每一個人每一個看似自然微小的選擇,都會引導整個行業的總體走向。從善則利、從惡則弊,對人對事物,說的都是這個道理。迴歸到上面所說的魚龍混雜問題,就好比一個人擁有一顆再強大的心臟,也經不起他整日整夜對身體透支的摧殘。

所以說,事物的發展規律,往往離不開事物本身。從長遠而言,紫砂發展的生殺權在紫砂手中,但做一個怎樣的與紫砂相關的人,選擇權卻在我們自己手裡。

當我們依然站在地平面上,享受著紫砂帶給我們的喜怒哀樂時,我們擁有了最可貴的現實體驗,無論怎樣,從更高更廣的視角來看,包括紫砂在內的諸多傳統手工藝,終究要朝著它們必然的趨勢和走向進展,我們難以改變,卻可以去影響,也可以做出自己的選擇。

站在上帝的視角,讓紫砂自己說話

最後,迴歸到解讀層面,我們私以為,作為從事紫砂及相關行業的大眾而言,不妨先做到以下“三心”,以示我們對紫砂及對自我選擇的尊重。

信心

允許,是最大的慈悲。關於紫砂及相關行業的發展,我們首先不能失去信心,但信心不是盲目自大,而是能做到問題面前理性判斷、事實面前堅定不移。

恆心

古人云,欲速則不達。無論是對於自身所從事的紫砂事業,還是我們對整個紫砂行業的發展,都應保有一顆恆心,時間會給我們相對最合適的答案。

善心

明知世故卻不世故,是一個人最基本的善良。處處針砭時弊,不如用一顆善良的心來打開自己,但善心不是毫無主張,同樣地,無論是對於自身所從事的紫砂事業,還是我們對整個紫砂行業的發展,我們唯有善意為之,衡量好一個剛剛好的“度”,才能得到相對最公正的結果。

站在“上帝的視角”,我們渺小、行色匆匆,但又獨一無二,但願我們能夠輸出更多的正能量價值,保護好上天賦予我們的資源,以及各種衍生資源,承擔起我們力所應及的使命。(文/孔小樂 圖/小和尚ahdxh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