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黄古道——八十一条古道之第三

南黄古道(又叫黄南古道)位于浙江省临海市与天台县两地交界,起于天台南屏乡前杨村,止于临海黄坦大泛村,长约12公里。南黄古道修建于1000多年前,是古时通商古道。

南黄古道在清朝乾隆年间就已经非常有名,乾隆皇帝曾下令官员绘制“天台八景图”其中就有南黄古道的身影,不过那时候是叫“南山秋色”。

南黄古道——八十一条古道之第三

南黄古道

南黄古道修建于北宋初年,一直到清代都是浙东重要的民间商贸通道,主要运送以食盐、绿茶、布匹、丝绸、瓷器等交流极为频繁的大宗商品,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走廊。

20世纪70年代,随着公路交通的完善,南黄古道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古道沿途遍种枫树,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好的枫叶古道之一,已列为与香山齐名的全国八大赏枫基地。

南黄古道——八十一条古道之第三

南黄古道作为一个特殊的地方,是江南古道群落中以红枫、商贾、释道、儒学等文化与景观为最大亮点的一条旅游绝品线路,蕴藏着开发不尽的文化遗产。

南黄古道是一条政治、经济、文化的纽带。天台与临海较为接近的山区经济在南黄古道的沟通与交流中,逐渐形成了一种互补互利经济关系。而以天台山文化为核心的台州陆地文化,也通过这条古道互相渗透。前杨村的尚武之风,就给“台州式的硬气”增加了更为硬朗的一面。

南黄古道——八十一条古道之第三

南黄古道带动了天台、临海两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沿着这条道路,伴随着各种工业与手工业产品及技术的互相交流与传播,加上集市交易活动的频繁,极大地推动了古道沿线的经济发展。

南黄古道——八十一条古道之第三

茶寮是临海市永丰镇大山深处的古老村庄,距临海城关约20公里。茶寮村自然风景优美,以古道、枫林、奇松、竹海闻名远近;历史文化深厚,村民几乎都是唐代著名学者郑广文后代,更有一条明清时期的枫林古道闻名市内外。茶寮村不仅有树龄超过400年的红枫、古道,还有独特的奇松、竹海,“茶寮风情”旧时就是临海八景之一。深秋时刻,黄、红、青相间的枫林,青翠的竹子,高大的松树,颇有诗情画意。只是为了避开假日,去得早了一点,茶寮村的枫树叶子大部分还没有红。

南黄古道起于天台南屏乡前杨村,止于临海黄坦大泛村,长约12公里,它修建于北宋初年,一直到清代,都是浙东重要的商贸驿道。主要运送食盐、绿茶、布匹、丝绸、瓷器等商品。古道沿途遍植枫树、乌桕、松树、香樟,每到秋季,红枫似火,层林尽染。20世纪80年代,随着公路交通的完善,南黄古道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这条横跨两县延绵十多公里的古道是被驴友们发现并逐渐走红网络的,它是目前保存完好的枫叶古道之一。铺满青石的古道,山上的满山红叶,黄坦千亩盘山世外梯田,这些风景,无不让游客陶醉。南黄古道沿途遍种枫树,秋风起,枫叶红,现已成为闻名省内外的赏枫基地。

南黄古道——八十一条古道之第三

从大泛村文化礼堂开始,走过石条桥,沿着南黄古道拾级而上,路旁是一层层大小不一的梯田,一条条小溪流水欢畅,偶见参天古树夹杂在梯田之间,在寒风中沙沙而响。梯田上方是一片片树林,穿行其中,头顶时而浓阴蔽空,时而豁然开朗,好像穿梭在隧洞与旷野之间。受冷空气影响,云雾罩在大泛村身后绵延的群山之上,古道上游客稀小,山路曲而陡。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跋涉,终于到达浓雾弥漫的南山岭头。

继续往北坡下面走,便是天台县境内,走了较长古道后,终于看到古道边挺拔的枫树,有些枫叶已经凋零,有些还是绿色。也有黄的、红的枫叶,如果在阳光照射之下,晶莹剔透、绚丽多彩的枫叶,光影效果极佳。古道上落叶缤纷,非常唯美。一路沿古道到达天台南屏前杨村。

回程走的是龙潭叠瀑方向,游览龙潭叠瀑景区的枫松瀑、醉秋瀑、秋香瀑等瀑布后,沿着另一条古道前往济公殿。过了济公殿后,一路走的是泥路山道,由于上几天下过雨,山道非常泥泞。过了蓝湖后才好一点。山上大雾弥漫,看不到远处景色,到达大岗头后,大雾依然不散。好在人品不错,过了一会下面的雾终于散去了,能够看到唯美的黄坦梯田。

南黄古道——八十一条古道之第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