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境內的山峯大全

本文為【走遍六安】獨家專欄文章,敬請關注!

安徽六安境內為大別山脈,從金寨、英山兩縣進入本縣西南部後,沿南部邊境蜿蜒向東,由東南部出境向舒城縣延伸。

六安境內的山峰大全

主要特點,一是主脈分佈在南部縣界上,支脈連綿境內。二是橫亙綿長,巍峨盤陀,南部最大,西部次之,東部又次之,北部較小。南部的白馬尖海拔1774米,是大別山主峰。

六安境內的山峰大全

(一)南部山脈:是大別山幹脊的一部分,主幹基本沿著西南和南部邊界線由西南向東北伸展,支脈均向北逶,總長60多公里。

六安境內的山峰大全

1000米以上的高峰依次是五峰山、掛籠尖、李家寨、三天門、二天門、一天門、火堂寨、癩痢尖、蜜蜂尖、大青尖、小青尖、十八肩、白羊尖、天河尖、將軍巖、朝天場、三個尖、小松尖、花巖、橫巖、白馬尖、多雲尖、沙尖、豬頭尖、山寶尖、陽排山、雷打尖、十八寨、銅錢崗、扇子排、白刀背、扁擔石、鼓堆巖、帽頂山、四望山、雞籠尖、黑龍包、小四望山。

六安境內的山峰大全

1500米以上的高峰有白馬尖、多雲尖、天河尖、花巖、朝天場、李家寨、橫巖、將軍巖(前三座在1700米以上)。霍山、嶽西、英山三縣交界處的山峰有石鼓寨和李家寨。以白馬尖、殷氏寨、銅鑼寨、金雞山、四望山較有名。

六安境內的山峰大全

白馬尖 在縣西南馬家河林場境內,是漫水河同黃尾河的分水嶺。成山可追溯到大別運動,如此高程主要是燕山運動晚期以來抬升的結果,由二長巖、花崗岩組成。此山氣勢磅礴,壯如地角,主峰海拔1774米,是大別山山脈的最高峰。地處大別山腹地,交通不便,自然環境和生態系統保存較完好,保留有不少珍貴動物和珍稀樹種。植被分佈有高山矮林灌叢帶,黃山松林、落葉闊葉林帶、馬尾松林、常綠闊葉同落葉闊葉混交林和部分草本植物,是本縣重要木材生產基地。

六安境內的山峰大全

多雲尖 緊靠白馬尖,海拔1763米,僅次於白馬尖,是白馬尖的姊妹峰。生物資源豐富,常年白雲繚繞,故名。

六安境內的山峰大全

天河尖 在白馬尖、多雲尖南面的馬家河林場場部附近,海拔1755米。僅次於白馬尖、多雲尖,是本縣同嶽西縣界山。

六安境內的山峰大全

小松尖 在上東河東岸馬家河林場內,海拔1370米。傳說附近有漢衡山王墓。

石鼓寨 是西境和南境山脈的起點,在金寨、英山、霍山三縣交界處,海拔944米。

六安境內的山峰大全

銅鑼寨 在上土市鄉和船倉鄉交界處。傳說是古時殷夫人之寨,遇戰事則鳴鑼報警,故名。海拔964米,山頂奇松(以羅漢松為多)怪石,風景秀麗,有江北小黃山之稱。附近是黃大茶的重要產地之一。

六安境內的山峰大全

金雞山 在大化坪鎮內,傳說一獵戶在此山葬墳,挖到兩隻活金雞,故名。海拔794米,因山頂山腳溫差大,山頂經常雲霧飄緲,土壤肥厚,水分充足,光照適度,利於茶樹生長,是全國十大名茶之一——“霍山黃芽”的主要產地。

六安境內的山峰大全

(二)西部山脈:是東西淠河的分水嶺。幹脈沿西部邊界由南向北伸展,支脈高程向東北遞減,由於清水河的橫穿切割,分成南北兩段,總長50多公里(不含餘脈)。800米以上的山峰有五龍頂、黃金山、馬頭尖、廣應尖、駕霧山、斗笠尖(兩座)、香草坪、鐘鼓樓、牽牛石(兩座),松山寨、四角尖、聖人山、丫環尖、掃帚尖、桂龍尖、敖家山、茅山、馬鞍山、西邊山等,是孔家河同桃源河的分水嶺;一支自西邊山經護國寨到落腳山,是桃源河同石家河的分水嶺。

六安境內的山峰大全

西部山脈中千米以上的高峰有清水巖、廣應尖、斗笠尖(兩座)、四角尖,牽牛石(兩座)、香草坪、鐘鼓樓、松山寨。以六萬寨、掛龍尖、松山寨、大小烏米尖為有名。

六安境內的山峰大全

六萬寨 又名六安山,在落兒嶺鎮,海拔644米,地勢險要,東、西、北三面是懸崖峭壁,南方外陡內平,四周眾山列峙,山內有水源平地,進可攻、退可守,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是皖鄂咽喉,為兵家必爭之地。。此山每逢久晴久雨之際,夜晚出現一條似霞光的火焰,縣城可見,故稱“六萬晴霞”,被列為霍山八景之一,近年已不見。

六安境內的山峰大全

掛龍尖 在落兒嶺鎮同白蓮巖鄉交界處,為斜長片麻岩、薄層二長片麻岩和大理岩山體,海拔847米,峰南巨石嶙峋,形似龍頭,傳說一龍飛騰經此山時,須被掛,故名。山頂有白雲庵(一名卿雲庵),佔地約900平方米。傳說唐太宗御妹李翠蓮脫俗出家在此建庵。

六安境內的山峰大全

松山寨 (又名嵩山寨)在桃源河鄉,是本縣同金寨縣界山。傳說有人在此用松樹建寨為王,故名。山勢險峻,海拔1071米。

六安境內的山峰大全

烏米尖 有大烏米尖(海拔675米)和小烏米尖(海拔602米),在舞旗河鄉。相傳曹平章被元軍困於六萬寨斷糧,山上長出烏米,曹兵得救而得名。是黃芽茶的重要產地之一。

六安境內的山峰大全

(三)東部山脈:是大別山支脈之一,從嶽西縣入境,主幹在縣東南部,主脈沿東部邊界線由南向北延伸,支脈由東南向西北境內盤曲延伸,西坡發育了東淠河水系,東坡發育了杭埠河水系,是江淮分水嶺的一段。海拔一般在200——600米,低處100米左右,最高處1000多米。海拔600米以上的山峰有黑山尖、獅子巖、鷹嘴巖、紅山寨、向雲尖、狸狼寨、觀音寨、江家山、白蓮巖、聖人寨、團磨寨、吊曲嶺、虎皮巖、螞蟻尖、蜜蜂尖、香草尖。千米以上的高峰有黑山尖、鷹嘴巖,其中有的是霍山、嶽西、舒城三縣的界山。以南嶽山、楊三寨、指封山、復覽山為有名。

六安境內的山峰大全

南嶽山 座落南嶽鄉,海拔406米,又名霍山、天柱山、衡山。漢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冬,漢武帝南巡登此山,見景奇特,封為小南嶽,自此名冠江淮。山頂有南嶽廟,廟門上方鑲嵌著國民黨元老、大書法家于右任親筆題寫的“小南嶽”石刻橫匾。山頂及南北側分別有天池、百步階、旗杆夾、白虎巖、試心巖、石窗洞、風洞等勝蹟。南嶽天池曾列為霍山八景之一。

六安境內的山峰大全

指封山 在與兒街鎮,海拔417米。據乾隆學者顧祖禹著《讀史方輿記要》記:“相傳漢武南巡登復覽山,見此山峻拔,因指示群臣,擬封為霍嶽之副”,故名。山呈東西走向,長約3公里,面積3平方公里。頂有“仙人包”、“仙人洞”。此山一峰獨聳,形若雄獅,又受漢武帝敕封,因而出名。

六安境內的山峰大全

楊三寨 在真龍地鄉,海拔591米。孤峰矗立、三面懸崖,僅一條小路通山頂,頂部平坦,有池,池水終年不涸。相傳為元末明初楊三所修。三層結頂,分佈著72洞,最大的能容千人。山以洞出名。

六安境內的山峰大全

(四)北部山脈:是大別山的餘脈,是本縣同六安縣一段河流的分水嶺和自然縣界,主幹在縣西北境,相對高度不大。主要山峰依次是九仙觀、雞籠尖、黑門寨、斗笠尖、南天門、曹婆寨、內草坪、百籮寨等。以曹平章之妻駐守的曹婆寨為有名。

六安境內的山峰大全

為了讓六安的聲音傳播得更遠、更廣

敬請關注、轉發和評論

再小的一件事也是為家鄉的傳播做貢獻

讓我們一起為咱們的大六安喝彩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