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出清加速,千餘家未提交自查報告的平台將何去何從?

導語:P2P行業又到關鍵拐點,9月正常運營平臺1500多家,提交合規自查報告的卻不足400家,這或意味著相當數量的P2P平臺或將無緣備案提前出局。


P2P出清加速,千餘家未提交自查報告的平臺將何去何從?

隨著雷潮的漸漸平息,提交備案自查報告成為最關鍵問題。

為什麼這個最關鍵?

因為監管明確要求2018年12月底要完成P2P平臺的合規檢查,這其中包括三個環節:平臺自查、協會自律檢查、行政複查。

合規檢查僅僅是備案的前置條件,通過檢查的不見得都能備案,但沒有通過檢查的肯定不能備案。


P2P出清加速,千餘家未提交自查報告的平臺將何去何從?


一、千餘家P2P平臺未提交自查報告

目前,各地的自查報告提交截止時間都已過,最遲時間基本都在本月15日截止。據不完全統計,當下已完成自查報告並順利提交的平臺不超過400家。


P2P出清加速,千餘家未提交自查報告的平臺將何去何從?


圖中橘色代表不同時期正常運營的平臺數量,綠色代表提交自查報告的平臺。

從中可以看出,9月正常運營平臺還有1532家,但只有357家(可能有出入,但業界估計不足400家)提交了自查報告。

按此數據計算,有1175家平臺沒有提交報告。我們不去猜測這些平臺不提交的理由,知道結果就好。

雖然這些平臺沒有爆雷,但是從合規進度來講,約77%的平臺已經被無情地淘汰了。

二、未提交自查報告將會如何?

業內人士表示,平臺自查只是合規檢查三部曲的第一步,是平臺對目前整改進度、存量業務規模以及業務問題的闡述。合規檢查的結果主要取決於後續的自律檢查和行政檢查,即自律組織出具的合規評價,行政單位出具的分類意見。監管雖然沒有明確三個檢查的前後順序,但平臺自查報告如尚未提交勢必會對後面的自律和行政檢查造成影響,最終影響合規檢查的結果。“對於尚未提交自查報告的平臺,或是業務複雜自查難度較大,或合規性差無緣備案提前放棄。”


P2P出清加速,千餘家未提交自查報告的平臺將何去何從?


以目前的政策來看,對於未提交自查報告的平臺監管部門應該會要求其主動良性退出,否則視為自動放棄。

另有一網貸從業者稱,現在P2P平臺沒有交自查報告的,多半是沒資格的,或者是不敢交的,亦或者是不想交的,當然有的根本沒收到整改通知書的,還有些不是什麼會員,連提交的途徑都沒有,只能退出。


三、不少平臺已處於停滯狀態

據悉,正常運營平臺積極進行合規整改的同時,還有一部分體量較小、運營幾乎停滯的平臺,業務近乎停滯,平臺基本上不發標,有些還在尋找買家,有些已經宣佈放棄治療。

顯然,對於無法備案又沒有運營的平臺而言,等待的結果只能是被收購或退出。


P2P出清加速,千餘家未提交自查報告的平臺將何去何從?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法與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濤表示,目前銀保監會並沒有明確指出未提交自查報告的機構應該如何讓處理,但從各地金融辦文件來看,大多數都明確要求如果未在檢查名單內或者未能如期提交自查報告,那麼可能將會面臨退出的問題,“目前沒有統一的國家級的退出方案和機制,但北京、深圳、廣州都已經出了相關的退出規則。”

四、我們該如何看待行業出清?

此前雷潮中跑路了一批,清盤了一批;這一次,可能通過合規檢查又會過濾掉一批,P2P平臺數量越來越少已是事實。

不過,正如優勝劣汰是大自然的生存法則,去濁揚清亦是行業良性發展的必經之路。P2P作為金融普惠的補充力量,未來可期毋庸置疑。畢竟,科技改變金融是未來的趨勢。

所以,行業出清了,對投資人來說才是真正的利好。那時候平臺背景強大,風控嚴謹,業務合規,投資人的權益才能得到真正的保障。


P2P出清加速,千餘家未提交自查報告的平臺將何去何從?


寫在最後:

蝴蝶銀已於10月12日向深圳前海管理局金融處和寶安區經濟促進局金融發展科提交了合規自查報告。此次自查報告遞交監管層,意味著蝴蝶銀在衝刺備案最後一程上夯實又一重要成果。


P2P出清加速,千餘家未提交自查報告的平臺將何去何從?


合規是網貸行業的轉折點,不合規的平臺被提前淘汰;合規也是網貸行業的起點,通過合規檢查的平臺會更努力向備案衝刺。接下來,蝴蝶銀將繼續以自律合規為己任,以自身完備的合規備案工作,迎接P2P網貸現場檢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