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北美浪神
對於去國外留學、旅遊的朋友們來說,“適應”是一個關鍵詞。
陌生的風景,陌生的飲食,以及一些文化差異。
其中,文化差異最容易引發誤會,往往是事情發生之後才覺得不妙,比如有一些言行,明明是符合國內禮儀的,怎麼對方就不高興了呢?
其實,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有時候在國內正常不過的言行不一定適用於全世界範圍。
今天,主頁君就帶大家看看以下這些在不同國家的小夥伴們分享的經歷,提前學習下,也能預防一些尷尬現象的發生~
@殤風
來北美最大的一個體驗就是各種人教會你什麼叫做“被冒犯”。很多在國內根本不在乎的事情,而這邊的人會告訴你,必須要感覺被冒犯。
我以前體重比較重,朋友間都喜歡叫我胖子,我從來都覺得這是一種親近的稱呼。到了加拿大上大學後,有一個關係很好的中國教授,一天開玩笑地拍了拍我的肚子,說,“你再胖就穿不上實驗室的衣服了。”我覺得挺親切的,笑笑就過去了,結果下課一群女同學跑過來和我說:
“你一點都不胖,別聽他瞎說。”
“他這是人格侮辱,如果你需要投訴他,我們可以幫你。”
“不要難過,這種事情會有人管的。”
我:???
不得不跟她們解釋,我和老師關係挺好的,他只是善意地調侃……感覺是大家的正義感都太強了吧。
還有一次過馬路,一個司機停下來等我,我就向他點了一下頭,說了一聲“thanks”,他看了看,沒說什麼,我也沒感覺有什麼,畢竟人家停下來等我了。
結果路邊一個白髮蒼蒼的大爺,拿著柺杖就敲這個司機的車門,司機搖下車窗,大爺指著他鼻子開始訓:
“人家和你說謝謝,你聽不見啊?別人說謝謝,你應該說什麼?”
然後被訓的司機看著我,幽幽地說了句“you're welcome”.
弄得我不知說什麼好,然後大爺走過來和我說,“不要理這種不懂禮貌的人。”我還沒來得及回答,大爺轉身就走了。
我看看司機,司機聳聳肩……我笑了一下也走開了。
當然還有一個,不知道是不是加拿大特色,因為去美國的時候沒看見有人這麼做,但是畢竟只去過美國8個州,不敢一言蔽之。
那就是下圖:
交通繁忙併道的時候,如果有車讓你進來了,一定要招手錶示感謝。太冷的天可以不開窗,因為對方司機會看你後玻璃是不是和他招手了。
我親眼看到過前面司機不招手,後邊一個皮卡加速超到前邊,搖開車窗向對方喊道:“讓你並道,你連手都不招一下?真的假的?!你是多沒有家教?”
從此以後,我每次必招手……
@Phoebe愛香菜
在美國求職投簡歷的過程中,生日是隱私,性別不用寫在簡歷上,簡歷上也不需要照片;面試的時候不會問是否結婚,是否單身,是否有孩子。
這些統統是隱私。
我最近新入職一家公司,在入職之前有一個數據庫的access沒有弄好,上班第一天發現沒法用,初始設置是我的生日。
老闆連說了3次sorry然後非常難為情地詢問了我的生日。因為問下屬生日是違反HR規定的,但為了保證我第一天能順利開展工作,為了不耽誤時間,才冒昧地問我。
我這才發現:原來出生年月在美國是這麼隱私的事情。
@因
說一下日常對話中存在的文化差異吧:祈使的語氣。
場景:去麥當勞點餐
顧客:Please give me a Big Mac with fries and a large soda.(給我來個巨無霸,薯條和大可樂。)
這麼說有問題嗎?
是有的,如果遇到脾氣不好的店員,當場就要拉下臉來。
在美國的溝通語境中,雖然這句話用“please”開頭,但說出來是命令的語氣,像是把別人當成自己的僕從來發號施令。
正確說法:Can I have a Big Mac with fries and a large soda?
雖然沒有用“please”,但在美國的日常交際中,這是更加禮貌得體的表述方式。這個問句擺出了和店員商量的姿態,而不是頤指氣使。
哪怕是真的遇到雙方地位不對等,一方具有權威地位的情況下,美國人也習慣於保持商量而非祈使的語氣。例如,上司交待下屬完成一項任務,一般會說“Would you…”“It would be great if you…”
@高天
國內結婚隨份子錢是標準流程了吧,一般是根據關係親疏來的,關係好多包一點,關係一般意思意思就得了。而且數字也要講究,少則兩百,多則六百八百,像“444”這種就是砸場子的。
而國外結婚,送錢是非常大的忌諱,一定要送禮,因為老外認為“送錢就是你沒花心思想禮物”,這大概是文化差別吧,而為了避免賓客們出現“不知道買啥”的情況,新人們經常會開一個單子,照著上面買就行。
@Jim
英國對禮貌的看重程度!!!簡直可以寫個幾萬字。
用笑話打個比方吧,一個人掉進河裡了,喊“help”沒人理,因為你太沒禮貌了!但是喊“excuse me could you please do me a favour of course if that is not too much trouble for you…”,馬上就有人來救。
@羅
中國人擅長一心二用三用甚至45678用,經常看到服務業人員同時應付幾個客人,彷彿千手觀音……
但是在歐洲,只有等!等!等!
當老外在處理一件事或是跟一個人說話的時候,無論你有多急的事,都得等著他忙完停下來才會理你。
比如吃飯想要張紙巾,得等這片區的服務員給別桌點完餐才能來問你“everything ok?”,休想半道截住他或打斷他,他會一臉鄙視“我在忙”!
還有一次在荷蘭,外面下雨,我在酒店前臺借了傘出去,回來的時候我提著大包小包想把傘還給前臺,等了足足半個小時,等到沒人排隊開房了,前臺小哥哥才有空接我的傘……
@Acrad
勸酒,在國內會有抓著人死灌的現象。
世界上能喝的民族很多,比如俄國人、蒙古人,但人家都是噸噸噸自己悶頭喝,而不是逼別人喝。而在中國會有人硬是要下屬、小輩或者女生喝酒,把他們弄得醜態百出才算完。
在國外,勸酒這種行為是有可能違法的。大家看日劇的時候會看到公司下班後上司帶著幾個下屬喝酒的場景,但現在很多公司已經禁止上司強拉下屬喝酒了,如果還有強灌女孩子喝酒的行為的話,那麼升遷什麼的這輩子都不用再想了。
@推銷員格里高爾
芬蘭人的社恐症。
今天坐外面餐桌碰到一大幫同學們經過,我和他們逐個招手,結果最後的芬蘭女不招手也不微笑,就是推著自行車冷冷走過去了,倒是他旁邊的德國男友,手揮得不亦樂乎。
我:???
我這輩子再也不想和芬蘭人接觸了,下次見到芬蘭人轉身就跑。
後來有芬蘭同學跟我說,在芬蘭如果你在公交車上踩到了別人的腳,本地人是絕對不會開口道歉的,因為雙方都會覺得尷尬,所以最好是假裝這件事沒有發生;而如果開口道歉了,那麼整個車廂的人都會跟著尷尬。
看著她萬年如一日不苟言笑的臉,我信了。
@Yi Yang
說兩個瑞典的。
瑞典人高冷的同時又靦腆,就會有一些奇怪的講究。
首先,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的個人空間無比之大。公交車隔一米排隊的故事你們都知道了,上了車也是一樣,像是一堆互斥的小滑塊,總能找到互相距離最遠的地方坐下來。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你上車之後看到了這樣的景象,你應該怎麼辦呢?
正確答案是找個空地站著。
另一個更煩,關於食物的最後一塊。
比如說蛋糕,剩最後一塊了,客氣一下很正常,但是誰要是吃了也就吃了。到了瑞典人這裡不行,最後一塊絕對不能拿,要是想吃怎麼辦?再切一刀,拿一半。
直到再也切不下去為止。
到了局面無法收拾的時候,往往就是我們這些外國人出來背鍋:你不是瑞典人,不受我們這些習慣的約束,你吃了吧。
我就是這麼胖的,你們一定要相信我。
@習習
說一下日本。
1、不折紙幣
聽到的時候我很驚訝,不讓折怎麼藏私房錢?或許是因為紙幣要流通,被折使用壽命會短?
結果最後一查,理由是折了紙幣說明不珍惜錢,金運會逃走。
我:……
2、不用勺子吃米飯
要用筷子或叉子(且叉子背面向上)吃,不能用勺子吃。
而且味增湯要用筷子喝。其實是用筷子攪拌之後拿起碗對嘴喝。當看到過剛來的學妹認真地拿了個巨大的湯勺喝味增湯的時候,我23333
3、地鐵門出入絕不同時
日本嚴格遵守先出後進,一定會等這站最後一個下車的人出來,才開始上車。
上海我認為平均素質比較高的六號線,也只是在不阻礙人下車的情況下,進出車廂同時移動。之前有一次回國,坐地鐵的時候傻了吧唧想等人下完再上車,結果被背後排隊的大爺推了一把“走啊你”,才反應過來“啊,我真是回國了”(´-ω-`)
4、不剩飯
之前研究室的人一起去吃意大利麵,量實在太大我吃不下,就放下了叉子。教授注意到我不打算吃完的時候,隱約露出很難受的神情。
我不好意思地說:這家面好多啊,我吃不下了。
然後一位前輩說,那我幫你吃吧。
我當時心裡閃過無數念頭:我剛來兩個月跟大家並沒有很熟悉吧,而且你們日本人不是不喜歡碰別人盤子裡的東西嗎?但即使這樣也不願意剩飯嗎?還是我聽力不好聽錯了?
但最後只吐出一個字:誒?
老師又親切地給我翻譯了一遍:他說可以幫你吃掉剩下的。
……
從那以後,我和日本人一起吃飯就算撐得想吐也沒有把飯剩下來過。
@蘇菲
我們在表示不明白或驚訝的時候,會說“啊?”,沒有任何惡意和攻擊性。
然而,在日本人聽起來是這樣的:
還有我們會說“嘖”,一般表示對另一件事物的不滿或失望,和朋友聊天會說,一個人的時候也會不由自主地說。
然而這個聲音在日語裡是非常失禮的,這麼做了就是沒教養,在一般場合這麼做了大家都會看你。
所以剛來日本的時候,感覺自己每天活得像個黑社會……
@Steven Sun
在泰國給別人遞煙的時候不要主動替別人點菸,因為給別人點菸在泰國人看來是在詛咒對方。
當時知道真相的時候很詫異,沒想到中國文化裡表現尊重的行為在另一個文化裡反而意味著詛咒。
@米米milan
說個跟吸菸有關的。
在國內閒聊的時候,如果有吸菸習慣,一般會給別人散煙。
有次在南非泡吧,一白人小哥過來聊天,我挺順手地拿了根菸給他,他一臉驚訝地問,是煙還是毒品?
我說我也不知道,反正我從超市買的,然後兩人一起哈哈大笑。
看了這麼多例子,主頁君想說的是,雖然對於禮儀的要求每個國家都不盡相同,但不同並不意味著“錯”,只是行事規則不一樣罷了。
並且,其實每個國家對於“講禮貌”的定義都不同,但追根究底這個也沒有固定化的標準,只要在合乎禮儀的前提上,雙方之間相處舒服就行~
另外,小夥伴還知道哪些中外之間的禮儀差異,可以在評論區和我們分享一下!
ref: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7214294/answer/392571188
最近,美國發生了一件值得關注的事情——美國多名政要收到了炸彈包裹。 此次恰逢美國中期選舉臨近,這次的爆炸案很可能會給美國政界帶來深遠的影響,更可能給世界帶來波瀾。
關注微信公眾號:INSIGHT視界,ID:weinsight,這裡有最新鮮的海外資訊、最獨到的原創觀點、最實用的留學乾貨、最真實的海外故事。
微信公號後臺回覆關鍵詞【威脅】,獲取《突發!奧巴馬希拉里被炸彈威脅?美帝網友的腦洞堪比美版甄嬛傳....》
閱讀更多 INSIGHT視界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