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觀察:陸金所、阿拉丁金服搶當行業「排頭兵」

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至今已超過八個年頭,自2014年以來,行業呈現井噴式發展態勢。然而,一方面是行業交易額的節節攀高,一方面卻是平臺風險頻發,非法集資、跑路等問題平臺層出不窮。

新金融观察:陆金所、阿拉丁金服抢当行业“排头兵”

監管缺失,行業准入門檻過低

近年來,呼籲政策監管的聲音不絕於耳,然而各種指導意見總是雷聲大雨點小。在監管政策的“鞋子”未真正落定之前,行業依然亂象頻發。

從過去幾年行業發展的經驗看,行業的進入成本太低,是導致問題平臺高發的主要因素,也是道德風險遠比經營風險高得多的重要原因。如果監管政策能把握好市場準入門檻,大浪淘沙後的互金行業將逐步走向規範與良性發展,從而降低行業非法集資、自融等風險隱患。

壞賬率居高不下,資產寒冬凜冽

據網貸報告數據顯示,2015年網貸行業壞賬率整體呈上升趨勢,部分平臺的壞賬率已超過20%,整個行業平均壞賬率則在13%~17%之間,然而平臺壞賬率的生死線為3.6%,平臺生存問題已岌岌可危。

行業壞賬率與不良資產有著必然的關係。出於抑制壞賬率的考慮,資產端的風控將更加嚴格,而資產一旦減少,資產供給與投資需求無法平衡,極易造成“資產荒”的局面。在互聯網金融行業不斷垂直細分的過程中,保理業務已逐漸成為互金平臺青睞的安全業務類型,優質的保理項目已成為搶奪的對象。

整合優勢資源,發揮品牌效應

在有著同行激烈競爭與優質資產缺乏的雙重困境下,互金平臺走向已逐步向背景系靠攏。具有品牌認可度的背景系平臺更容易獲得客戶與資源。例如由上海陸家嘴國際金融資產交易市場股份有限公司創立的陸金所,背靠平安集團,依託平安的強大實力,已然成長為行業翹楚;擁有中信集團背景的前海阿拉丁互聯網金融服務(深圳)股份有限公司——阿拉丁金服於3月31日上線,初期主打中信集團的優質資產業務,中期將陸續引進央企和大型地方國企的優質資產。另外平臺為上線活動正在火熱開展中,許多投資者更是等待項目推出進行秒殺,這充分說明投資者對具有背景,尤其是金融背景的平臺的認可。

在國家普惠金融政策的指導下,依託中信集團強大的資源與實力,阿拉丁金服也將構建起健康開放的金融生態體系,為投資人提供一個安全、便捷的普惠金融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