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丨創始股東四招掌握公司控制權

股權是公司的稀有資源,過去的企業家以為只有牢牢掌握住公司大部分股權才能夠保證自己的控制權。而時下能夠掌握公司控制權的方式已不限於股權層面的控制,股權應當被合理設計、合理利用,創始股東如何在用股權完成高效整合優質資源的同時又不喪失對公司的控制權?

一、股權層面的控制權

公司治理丨創始股東四招掌握公司控制權

1、掌握半數以上股權比例股權層面的控制權,就是指核心創始人要持有公司至少51%的股權,為保險最好還以可以達到67%,這樣能夠達到三分之二,在決策上都可以完全掌握在手中。原因是因為,大部分的股東會表決事項,都是二分之一以上多數通過。按照中國公司法,個別事項還需要三分之二以上通過。掌握了控股權,就能夠掌握股東會。

2、投票權問題/一致行動人協議

如果核心創始人不掌握公司的多數比例股權,但是其他股東又同意讓核心創始人說了算,那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可以用投票權委託和一致行動人協議,使其他股東的投票權變相地集中到核心創始人身上。“投票權委託”即通過協議約定,某些股東將其投票權委託給其他特定股東行使。比如,曾投資過Facebook, Groupon、Zynga、京東商城與阿里巴巴等互聯網明星企業的投資基金DigitalSky Technologies(DST),一直就有全力支持被投資企業CEO的傳統,通常都會將其大部分投票權委託給被投資企業CEO行使。根據京東的招股書,在京東發行上市前,京東有11家投資人將其投票權委託給了劉強東行使。劉強東持股只有18.8%(不含代持的4.3%激勵股權),卻據此掌控了京東過半數(51.2%)的投票權。“一致行動人”即通過協議約定,某些股東就特定事項投票表決採取一致行動。意見不一致時,某些股東跟隨一致行動人投票。比如,創始股東之間、創始股東和投資人之前就可以通過簽署一致行動人協議加大創始股東的投票權權重。

3、中國有限責任公司的同股不同權上面說的,都是公司會陸陸續續出現外部投資人時的標準操作。如果不考慮將來會陸陸續續出現許多外部投資人的情況,只有內部幾個股東的話,還可以有其他方式來使得某個股東的投票權佔多數。通常投票權是按照股東的出資比例進行表決投票的計算,但是也可以在公司章程裡規定不按照出資比例進行表決的,可以依據公司章程制定的方式進行。例如某公司註冊資本為1000萬,且全部實繳到位,其中A出資150萬、B出資150萬、C出資700萬,那麼三人分別享有15%、15%和70%的表決權,此時C對股東會就有控制權。但是,如果章程規定在表決時A享有70%表決權、B和C分別享有15%表決權,此時A就對股東會有看控制權,儘管A的出資額只佔15%。不過這隻能是有限責任公司可以這樣,如果註冊為股份有限公司,就不行了。

4、通過有限合夥持股有限合夥企業是一種合夥企業,與普通合夥企業相比,有限合夥企業的合夥人分為普通合夥人(GP)和有限合夥人(LP)。普通合夥人才能執行合夥事務,承擔管理職能,而有限合夥人只是作為出資方,不參與企業管理。所以,可以讓股東不直接持有公司股權,而是把股東都放在一個有限合夥裡面,讓這個有限合夥持有公司股權,這樣股東就間接持有公司股權。同時,讓核心創始人擔任GP,控制整個有限合夥,然後通過這個有限合夥控制了公司的股權。其他股東,只能是有限合夥的LP,不參與有限合夥管理,也就不能通過有限合夥控制公司。據說,綠地集團採用一層又一層的有限合夥,以一個註冊資本為10萬元的公司控制約190億元資產的綠地集團。

5、境外的雙股權結構如果公司註冊在境外,還可以用“AB股計劃”(或“牛卡計劃”,或“雙股權結構”)(dual-class structure)。其實也是“同股不同權”制度。它的主要制度設計包括:

(1)公司股票區分為A序列普通股(Class A common stock)與B序列普通股(Class B common stock);

(2)A序列普通股通常由機構投資人與公眾股東持有,B序列普通股通常由創業團隊持有;

(3)A序列普通股與B序列普通股設定不同的投票權。比如,包括Facebook、Google與百度等企業都將其A序列普通股每股設定為1個投票權,B序列普通股每股設定為10個投票權。2014年上市的京東、聚美優品、陌陌都是採取的這種AB股制度。

二、掌握董事會的控制權

公司治理丨創始股東四招掌握公司控制權

江湖傳聞,從首輪投資京東的今日資本開始,劉強東就在合同中約定,“我永遠要在董事會佔有多數席位。董事會是公司的最高權力機構,作為一個創始人,控制不了董事會,還搞什麼搞?我有充分的自信帶領公司前進,我不相信哪個投資人能取代我而把這個公司辦得更好。我要控制董事會,這句話我非常赤裸裸說出來了,不會跟你隱瞞。”通常公司的日常經營事項,主要由公司董事會來決定。投資人等股東,一般很少開股東會,所以也很少通過股東會的控制權來參與公司日常經營,只是在重大事件的時候才召集一次股東會。所以,如果控制了董事會,也就控制了公司的日常經營管理。核心創始人可以佔有公司董事會的大部分席位,以保障決策效果和決策效率。

三、公司經營管理的實際控制權,不意味著你就控制了公司。

控股權或者董事會控制權,是對公司的最終控制權,是以法律為保障的,可以最後通過法院來保護這種控制權。佔著法定代表人的職位、拿著公章和營業執照,則是對公司實實在在的實際控制權。如果你是公司絕對控股股東,董事會也佔多數席位,但是法定代表人是別人擔任的,公章、營業執照也在他手裡。法定代表人決定公司要做某個業務,並且準備跟合作方籤協議了。你覺得這不符合你設想的公司戰略方向,但是法定代表人一意孤行。幾乎拿他沒轍。所以,即使是公司的控股股東,如果不掌握法定代表人的職位、不掌握公章和營業執照,控股股東對公司的控制權,只是常間接的,最後需要司法機關來保護。而法律程序的威懾,又有點不那麼給力。如果要實際控制公司,需要控制哪些東西?通常,控制法定代表人職位、掌握公章和營業執照是最基本的要求。掌握了這些,你才能及時地介入公司的經營和管理。

1、控制法定代表人的職位古代皇帝經常說,朕即國家,皇上大筆一揮,就代表國家同意了。某種意義上,法定代表人這個職位,也跟皇帝差不多。法定代表人有權在法律規定的職權範圍內,直接代表公司對外行使職權,他的行為屬於職務行為,視為公司行為,造成任何法律後果,都由公司承擔。所以,通常法定代表人在合同上代表公司簽字,就和蓋公司公章一樣有法律效力了,就表示公司同意了。要控制公司,繞不開對法定代表人職位的控制。

2、掌握公章公章,古稱玉璽。蓋上玉璽的諭令,視為皇上和國家的意志。蓋上公章,也就視為公司同意文件的內容了。所以,凡是以公司名義發出的信函、公文、合同、介紹信、證明或其他公司材料,一般都會要求加蓋公章。沒有加蓋公章的文件,業務合作對象、政府主管部門、法院,一般都不會認可文件有法律效力。但是,目前的法律並沒有規定公章應該歸公司裡的誰掌握。在大多數要求取回公章的訴訟中,法官一般會認為,公章的管理屬於公司自治範疇,在公司章程或股東會未明確公章如何管理的情況下,人民法院不能確定由誰管理。只有公司章程中明確規定,或者公司股東會作出決議,確定了公章由哪一方持有,法院才會判決支持哪一方取回公章。

3、掌握營業執照營業執照是企業或組織是合法經營權的憑證。就像身份證一樣,很多場合下要辦事,都會需要用身份證證明自己的身份,比如開房的時候,公司如果辦事,特別是在政府部門辦事,基本上也都會要求出示營業執照。在中國這樣一個政府有形之手無處不在的地方,公司沒有營業執照幾乎寸步難行。

4、其他印章和證照其他印章和證照,如果能掌握,當然更好。如果實在是不能掌握,也勉強可以解決,不至於陷入僵局。因為,只要控制法定代表人職位、掌握公章和營業執照,即使印章和證照在其他人手裡,也都能給掛失補辦新的,讓其他人手裡的印章證照作廢。那公章和營業執照也可以掛失補辦吧。是可以,不過,挺彆扭。通常掛失補刻公章需要公司法定代表人簽字並提供營業執照;掛失補辦營業執照則需要加蓋公司公章,並由股東會出具決議。也就是說,得有了公章才能補辦營業執照,有了營業執照才能補辦公章。什麼都沒有,也就補辦不了。

四、對產品和人的控制權

如果你的公司規模不大,又屬於高新科技型企業,那麼,控制了公章營業執照,也不一定能控制公司。傳統企業的主要資產,是資金和固定資產。資金是在銀行賬戶,固定資產是公司買來的、登記在公司名下的。只要你有營業執照和公章,你就能取公司帳號的錢,就能用公司的固定資產。所以,有營業執照和公章,是法定代表人,就控制了公司的資產。但是!高新科技型企業真沒什麼固定資產,或者說固定資產不是他們最主要的資產。房子?車子?電腦?這些都不值錢,如果跟創業企業的整體估值來說。創業企業之前的是人和產品。產品是數據、代碼、域名、微博帳號、微信帳號、app、品牌知名度,是想法和商業模式,是客戶資源,這些,是你拿著公章也控制不了的。不僅產品是公司重要的資產,人更是公司更重要的資產。沒有產品都無所謂,產品不成熟不值錢無所謂,只有有人。有人,可以從沒有思路到找到思路,可以從沒有產品到開發出產品,可以從產品不成熟到驗證市場需求,可以從完全沒有收入到找到商業模式。總之,這都是靠人,有人才,才能有這些預期。人才也是靠公章控制不了的。又是江湖傳聞,說是史玉柱當年做巨人集團失敗了,東山再起的重要原因是,當年跟隨他的骨幹員工,幾乎都沒有離他而去,而是出錢出力與史玉柱一起再次幹出一個腦白金來。

要談控制人,就要談人家為什麼不被你控制,願意離你而去。江湖傳聞,馬雲職場雞湯文說,員工的離職原因很多,只有兩點最真實:1、錢,沒給到位;2、心,委屈了。這些歸根到底就一條:幹得不爽。他還說,必須給員工 4 個機會:做事的機會,賺錢的機會,成長的機會,發展的機會。雞湯歸雞湯,但是還是有點小營養的。控制人,需要核心創始人充分尊重人才的利益,尊重人才的尊嚴,並且能讓自己總是保持“正確”的決策,這樣才能讓人才覺得你幹有前途。如果控制住人了,基本上產品也控制住了。當然,這也不妨礙我們採取一些技術手段,保護住產品。不然,很可能出現“泡麵吧事件”中離職創始人私自刪除代碼的情況發生。

公司治理丨創始股東四招掌握公司控制權

中小企業在市場競爭中,一無強大資金,二無核心技術,三無頂尖人才,靠什麼實現企業業績飛速增長,靠的就是股權激勵!

人員激勵的動力,股權是核心。

商業模式的創新,股權是橋樑。

資本市場的博弈,股權是貨幣。

合夥打天下,股權定江山!

股權的重要性

對創業者而言,股權代表著夢想和分享。

對員工而言,股權代表著打拼與希望。

對投資人而言,股權代表著信任與回報。

對公司而言,股權背後鏈接著公司的資源配置、利益分配與公司治理,也代表著共創共擔共享的創業文化。股權設計是公司的頂層制度設計。股權問題處理不好,股東“神仙”們打架,再好的產品、技術與運營,都要功虧一簣。

徐小平老師說,創業的基礎就是兩個,一個是團隊,一個是股權結構。股權結構不合理,公司一定做不成。任正非先生說,華為能夠走到今天,得益於分錢分得好。

分好股權,可以助力企業吸引人才、資本與資源,共同做大“蛋糕”,成就的是“創業故事”與中國“合夥人”。分不好股權,做不大“蛋糕”,釀成的是“創業事故”與中國“散夥人”。

我們已進入了全新的合夥人時代,不分股權等死,分錯了找死……

公司治理丨創始股東四招掌握公司控制權

會議時間:2018年3月24日-25日(兩天一晚)

會議地點:北京 黃河京都會議中心

主辦單位:匯商時代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

報名對象:董事長、總經理、股東、合夥人

報名方式:張老師13391875505(同微信)

報名費用:500元/人(含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