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羣「飆語」頻出 家長和老師請勿開啓「互懟」模式

家长群“飙语”频出 家长和老师请勿开启“互怼”模式

家长群“飙语”频出 家长和老师请勿开启“互怼”模式

“這東西小孩偷偷摸摸地買也只適合在家裡玩,拿學校去不妥當。老師收得好!不過娃娃都喜歡舞刀弄槍,看來革命江山後繼有人了。”這是一位家長因孩子的玩具槍被老師沒收後在班級的微信群裡給老師的回覆。

“喜歡就讓他舞?萬一傷了人或殺了人可以稱之英雄?!”這是老師對家長的回覆。

家长群“飙语”频出 家长和老师请勿开启“互怼”模式

隨...後...

你一言、我一語

幾句話過後

家長:“我說話並無不妥,希望老師不要用站講臺上俯視的態度對待家長。”

劉老師:“我叫劉某某,你實名舉報不要說錯了名字,人家找不到我。”劉老師還讓家長趕快去教育局投訴。

家长群“飙语”频出 家长和老师请勿开启“互怼”模式

殊不知

劉老師的激將法當下湊效

這名家長這一波操作行雲流水

家长群“飙语”频出 家长和老师请勿开启“互怼”模式

投訴+網上發帖

家长群“飙语”频出 家长和老师请勿开启“互怼”模式

家長主場戰平老師 雙方1:1握手言和

10月19日下午,接到該家長的投訴電話後,教育局立刻安排專人調查瞭解情況。並於當日下午聯繫上涉事教師與家長,雙方就爭執原因進行了電話溝通,互表歉意,達成諒解。

10月23日下午,該小學校長請家長到學校與涉事教師溝通,雙方再次互表歉意,該家長也被拉回了班級微信群。

昨日中午12時53分,該家長在網上發帖稱,他是孩子的父親,19日班主任和他通過電話後,23日下午,在學校由教導主任組織與孩子的班主任和劉老師進行了面對面溝通。雙方都認為老師的管理和教育是適當的,是盡責的。但在溝通上,雙方都存在一定的理解偏差和過激行為。

這位家長最後說

“讓老師安安靜靜做教育、孩子踏踏實實學知識。”

家长群“飙语”频出 家长和老师请勿开启“互怼”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