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第二課

前言

無論是作為程序開發,還是作為數據分析,腳本語言必須要用到的是“

循環語句”,本篇短文就是介紹Python中的循環。循環是什麼呢?簡單的一句話就是不通則變——此路不通,那麼我變換成另外一條路。

為什麼要以“循環”作為例子?主要是無論在哪,你都跑不掉“循環”的控制,而且循環的編程思想貫徹在編程的各個角落。

Python第二課

實戰

首先介紹一下,循環有兩種形式,一個是“for”循環,另外一個是“while”循環。

  1. “for”語句
Python第二課

以上示例就是最簡單的for語句,什麼意思呢?就是每一個元素i在0-9範圍內循環(遍歷),所以輸出0-9每個數字(range(n)指的是從0到(n-1))

2.“while”循環

Python第二課

此處的原理也是一樣的,就是當n小於10的時候,打印每一行的n,但是打印之後,每個n都要加1(n+=1表示n=n+1),所以當n=10的時候,就進行不下去了,所以就打印上述數字。

後續

其實,循環語句再加上條件語句,那基本就是腳本的主體內容了,其他的比如函數、類等等只不過是框架罷了。

讓我們一起學習,加油打勁!

Python第二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