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野圭吾小說改編的犯罪片,這才是島國片該有的尺度

文:點點

東野圭吾。

這個名字,是推理迷們最熟悉的名字。

《白夜行》、《嫌疑犯x的獻身》、《祈禱落幕時》、《解憂雜貨店》。作品一部接一部的影視化,讀者喜歡他踏實的文風,觀眾也熱愛這些故事中深刻的內核。

東野圭吾小說改編的犯罪片,這才是島國片該有的尺度

今天,點點給大家帶來他另一部被影視化的作品,名字叫做《紅手指》

東野圭吾小說改編的犯罪片,這才是島國片該有的尺度

開頭非常勁爆。

男主角前原和往常一樣下班回家,他打算小酌幾杯,好好的放鬆一下。

結果,迎接他的不是溫熱的飯菜,也不是等待他的妻子,而是一個6歲小女孩的單薄身體。

妻子顫抖著告訴他:兒子犯罪了。

東野圭吾小說改編的犯罪片,這才是島國片該有的尺度

前原懵了,大腦完全空白,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短暫的沉默過後,他反應過來,決定報警,承受法律的制裁。

妻子不同意,她聲嘶力竭的威脅:報警的話兒子就完了,如果你非要報警,那我就死在你面前。迫不得已,前原選擇和妻子一同隱藏兒子的罪行。

東野圭吾小說改編的犯罪片,這才是島國片該有的尺度

藉著漆黑的夜色,前原開始處理現場,毀掉所有可能對兒子不利的證據。

看著小女孩身上的傷痕,前原眼中閃過了一絲不忍。身為父母,他無法想象那種骨肉分離、生死兩隔的感覺。

但他沒有辦法。如果想要保護兒子的話,他就必須毀屍滅跡,哪怕是知法犯法,也絕對不能退縮。

東野圭吾小說改編的犯罪片,這才是島國片該有的尺度

和東野圭吾之前的懸疑類影視作品不同,《紅手指》在最開始就告訴了觀眾誰是兇手。相比之下,少了一種抽絲剝繭的快感。

故事重心放在和警察的鬥智鬥勇之上警察察覺到命案和前原一家有關。

在這個過程中,故事內核一點點呈現在觀眾面前:東野圭吾想要探討的根本不是什麼命案,而是溫柔的親情。

東野圭吾小說改編的犯罪片,這才是島國片該有的尺度

在命案發生前,前原和家人的關係是冷淡的:他從不關心兒子在做什麼事情,很少耐心聽完妻子的話。更加沒有照顧過身患老年痴呆症的母親。

甚至於,他把小女孩的屍體藏到了母親那裡,意圖挽回兒子的未來。手心手背都是肉,他只能保全更值得的一個。

東野圭吾小說改編的犯罪片,這才是島國片該有的尺度

哪怕相處時的狀態再冷漠,親人也仍舊是親人。

前原的妹妹和他關係不好,她好像知道兇殺案的真相,但她一直沒有說。

母親也根本沒有患上老年痴呆症,她什麼事情都知道。在兒子把罪行嫁禍給自己之後,她傷心欲絕。但是,回過神後,她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責怪,而是千方百計的設局,希望前原迷途知返。

東野圭吾小說改編的犯罪片,這才是島國片該有的尺度

甚至於前來破案的警察加賀都是有故事的。父親死的時候,他不在身邊。病危的時候,也從來沒有去看過一次。

至於這個原因是什麼,點點賣個關子不告訴大家。感興趣的可以自行前去觀看。

東野圭吾小說改編的犯罪片,這才是島國片該有的尺度

故事中情緒最飽滿的時候,是前原和警察不斷周旋的時候。

經驗豐富的警察一眼就看出有鬼,前原心虛得顫抖,卻仍舊強撐著,不露出任何一絲破綻。

點點非常疑惑:父母究竟可以為孩子做到哪個地步?為什麼明知是錯誤,還要拼命掩蓋這個錯誤?

東野圭吾小說改編的犯罪片,這才是島國片該有的尺度

當導演給母親柺杖上護身符大特寫的時候,點點沒能忍住,差點淚奔。

在很多很多年前,小小的前原親手為母親雕刻護身符,他最大的願望就是母親平安。從什麼時候開始起,本應該親密無間的親人變得形同陌路?

東野圭吾小說改編的犯罪片,這才是島國片該有的尺度

導演是個渲染情緒的老手。

明明是驚天命案,卻拍出了一種無法言說的複雜情緒。披著懸疑外衣,實際上卻是一個讓人潸然淚下的故事。

東野圭吾小說改編的犯罪片,這才是島國片該有的尺度

前原拼命工作、不理會妻子和孩子。以為:賺錢養家就是最好的愛。殊不知每個人看問題的角度都不同。

在孩子犯錯後,他義無反顧的替孩子隱藏真相。他也心疼無辜慘死的小女孩。可是,在那之前,他首先是一個父親。點點無法對前原的做法評判對錯。

從這一方面來看,《紅手指》是東野圭吾最殘忍、最貼近現實的懸疑作品,它直接刺破了親情。

東野圭吾小說改編的犯罪片,這才是島國片該有的尺度

節奏方面不用說,恰到好處的明快。

開篇懸疑、中篇遞進推理、結尾時大篇幅煽情。每個角色都是有血有肉、有自己的故事。為親人犧牲的精神很感人,容易讓觀眾聯想到自己的生活。

東野圭吾小說改編的犯罪片,這才是島國片該有的尺度

唯一覺得難過的,是前原沒有得到回報,孩子總覺得父母對自己的好是理所當然。這個情節佔了很大篇幅,給觀眾非常深刻的反思。

也許,這也是東野圭吾想要教化觀眾的另一個方面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