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在民間,瀘州七旬老人發明「美女」機器人,推磨迎賓不喊累


2015年8月14日,四川瀘州市龍馬潭區蓮花池街道搖翔路的一家餐廳內,有兩位1.7米的高挑“美女”,慢悠悠地給客人推著石磨磨豆花,推磨、加料,整個過程顯得十分協調嫻熟,而且從早上忙到傍晚從不叫苦叫累;在店門口,另外一名“美女”隨時揮手招待來客,顯得彬彬有禮,引來生意紅紅火火。而她們,並非是店主鄒屬民老人請來的服務員,卻是由他親自發明的機器人。走進這家“機器人餐廳”,瞭解牛人鄒屬民發明背後的故事。

現年75歲的鄒屬民家住龍馬潭區蓮花池街道,從小讀書成績就一直拔尖。高中時候,他就立下了長大從事工業生產過程自動化的理想。後來畢業於成都工學院,憑藉優異的成績當上了一名工程師。

工作期間,分配到一國營廠,從事技改、科研等工作,曾參與中國科學院重點科研項目——超導電子照相機試製、宜賓五糧液星火計劃項目——39度五糧液自動化包裝線設備的設計研發等。1989年積極響應國家政策“下海”創業,後來全身心投入到發明創造中。

“全世界都在研究機器人,主要用在汽車製造業以及有毒、有害而危險的場所,能否將機器人貼近群眾生活呢?”2014年初,發明不斷的鄒屬民突然萌生了發明靈感,想利用自己的所學玩點“新鮮”。然而,怎麼才能辦到呢?鄒屬民想到,石磨豆花老少皆宜營養可口,現在城裡人幾乎很難吃到了,主要是因為傳統的人工磨漿方式太費時,很多人都不願意幹。於是,他決定恢復傳統,發明機器人推石磨,開個“機器人餐廳”賣正宗的石磨豆花。

說幹就幹,2014年10月,鄒屬民進入設計階段,僅僅兩個月時間,他不分白天和黑夜,甚至通宵達旦陸續手繪1000多張圖紙,自主設計了推石磨磨豆花機器人的所有結構和部件,同時申請專利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並投入數萬元資金,從農村找來石磨,購進相關材料,全心全意研製集推磨、添料和迎賓為一體的機器人。


經過他的前期研製,推磨和添料的機器人先後問世,然而,一代機器人因動作生硬如同殭屍,速度不暢,仿真效果並不好。後來,鄒屬民又經過改進,除在外形上重新設計外,內部設備結構也作了調整,誕生出第二代機器人。可是,當他喜出望外進行第二代機器人測試的時候,才發現舀瓢和下料漏斗出現週期性的碰撞併發出難聽的噪音,而且下料不確定。最終,經過反覆研究,鄒屬民將設備裝置由氣動改為了連桿行星齒輪結構,成功解決了問題。

歷經兩次的技術改進,2015年4月,由石磨、推磨機器人、添料機器人和定量給料器四大部件組成的石磨機器人問世,推石磨的各種性能讓鄒屬民非常滿意。當月26日,“機器人餐廳”正式開業,美女機器人正式“上崗”。鄒屬民的愛人朱琳告訴記者,連月來,洋盤的美女機器人推磨以及現推現做的豆花,引來眾多市民爭相觀看,“機器人餐廳”幾乎每天下午顧客都是爆滿。

據介紹,機器人推石磨的發明,運用了多類電、力、聲學原理,與傳統人工相比,機器人不吃不喝不拉不洗澡,具有環保乾淨的特點;其次,機器人任勞任怨不耍脾氣,可日夜勞作,大大增加產量;此外,機器人每次添加12顆豆子,而且每次漏下的水量都均勻,保證了豆漿質量穩定,吃起來綿而不老,香甜嫩滑,不像人工作業,力量和添料時大時小,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質量。


“別小看這傢伙,一天24小時還可以節約人工開支600多元。”看著心愛的美女機器人,鄒屬民算起賬來。據他介紹,機器人一天24小時僅用36度電便可推120斤幹豆,如果人工作業,按一個人工8小時120元工資和一度電1元的價格估算,兩個機器人24小時僅花費36元,而兩個人工24小時就要開支720元,整整節約了684元。

鄒屬民展示機器人推石磨豆花的實用新型專利權通知書,當時鄒屬民發明的機器人推石磨已經成功註冊了“石井花”商標。

鄒屬民說,石磨豆花不僅是川南美食,更是民間“九大碗”的主料,然而,如今真想吃上一頓都難。趁熱打鐵,鄒屬民陸續又製作了兩套美女機器人,在該市納溪區和敘永縣進行推廣,在當時開起了“機器人餐廳”連鎖店,引來很多商家紛紛登門求加盟。

“機器人雖然正常投入使用,但離我的目標還有一定距離。”談起自己的成績,鄒屬民更多的顯得還不夠。他當時正在潛心設計研發機器人送菜、炒菜等項目,一旦成功,整個餐廳服務均可由“清一色”的機器人完成,可以大大實現員工的裁員。而且,他當時也已經和瀘州的一家機械工程有限公司簽約製造合作事項,共同開發產品市場,進一步加強機器人的升級和完善工作。

談起自己的未來,鄒屬民介紹,還將進一步加大研製力度,爭取發明出更好的機器人,製造出更多會做事情的機器人,將連鎖店開到全國各地,讓全國人民都吃上機器人磨出的美食,甚至讓美女機器人走進尋常百姓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