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軒先生談內家拳站樁訓練

 

李仲軒先生談內家拳站樁訓練

有一句“練功不練拳”的話,認為功是站樁,拳是打拳,“練功不練拳”就是隻站樁不打拳一直是初學者容易產生的誤解。站樁的要點是“學蟲子”,冬天蟲子鑽進地裡死了一般,等到了春季,土裡生機一起,蟲子就又活了。站樁要站出這份生機,如蟲子復甦般萌動,身上就有了精力。站樁有無窮益處,是練功。其實打拳也是練功,形意拳要“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氣不是呼吸的氣,比如男人的英姿瀟灑,女人的嫵媚靚麗,就是氣的作用,正所謂生機勃勃。至於呼吸的氣,叫做“息”,劈拳就是練息(不說打法,只談練拳的練法)。

腿功是站樁站出來的,也是走出來的,唐維祿的徒弟尤其要走。早晨起來一走便是十里,兩手背後,活動著脊椎,或帶著點拳意。我們有時將“行意拳”的“意”字省去,順口地說,跟唐師學“行拳”。

但真正神奇的是,尚雲祥練武入迷,以神作拳,行住坐臥都是這個,這是上道的東西,不是入門的技巧。李存義和尚雲祥都站樁,但他倆平時練功就是五行拳,很少站樁,只是可憐徒弟不長進,方教站樁。

站樁與打拳最關鍵的要點是一個,對這個要點沒體會,練拳不出功夫,站樁也照樣不出功夫。這就是“樁法能融入拳法中,拳法能融入樁法中”的道理。

練武其實是在練心智。

唐師所傳的樁功,有一個要點,時常渾身抖一抖。傳說狗熊冬眠的時候,每隔幾天,它就自發性地渾身顫抖,否則僵滯不動。身體要有問題。同樣,站樁為什麼站不下去?就是缺這一抖。

很細緻很輕微地抖抖,就能夠享受樁功,養生了。另外,其實比武發力。也就是這麼一抖擻。

薛顛傳的樁功,一個練法是,小肚子像打太極拳一般,很慢很沉著地鼓出,再很慢很沉著地縮回,帶動全身,配合上呼吸,不是意守丹田,而是氣息在丹田中來去。

樁法是活動的,不是靜功而是慢練。薛顛原話為“此樁法之慢練,增力之妙法也,慢慢以神意運動,舒展四肢”——樁法是動的,只不過動得極慢,外人看不出來。

站樁時,也要動起步趟進、側身而閃的心思,外表看似不動,其實裡面換著身形。要靜之又靜,長呼長吸盡,站空了自己。

渾圓樁足以眼神站樁,兩眼要往上高瞟。練武先練眼,跟能生神,所以是練武先練神。人爬上山頂,累得疲憊不堪,但目光一遠眺,身上就一輕鬆,渾圓樁是這個原理。

所謂“心有靈犀一點通”,眼神就是這個靈犀。久站磨鍊筋骨,但只堅實了筋骨。等於沒有站樁。眼神和肉體的關係,是渾圓樁要體味的東西。有了靈犀,才能有生機,冬天過去大地回春,生機一起,土裡都是香的,抓把土,粒粒都是活的,站樁也要把自己站活了。

站渾圓樁時,身子讓眼睛領走了,身子不能做作。

擺拳架看似不動,其實筋骨肌肉都牽掛著。撲出去一釐米,猶如山谷有回聲,身體也有回力。撲出去一釐米,再回來一釐米,要用回力來鍛鍊,如此易出剛勁。站樁之苦首先是筋骨軟弱的疲勞之苦,學會了這個方法,站二十分鐘樁,等於打二十分鐘拳,也就喜歡站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