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大學深度探訪:條件好待遇高,「可以衣食無憂做科研」

編者按:什麼是西湖大學?有不少人可能會和馬雲建立的湖畔大學混淆。可此“湖”非彼“湖”。西湖大學前身是2016年12月成立於杭州的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施一公任院長。如今學院升級變大學,由施一公牽頭。西湖大學的定位是研究型高等學校,借鑑了美國斯坦福大學的辦學理念,從舉辦博士研究生教育起步,適時開展本科生教育,全日制在校生規模不超5000人。頗有一種學術研究天堂的感覺。

8月24日,西湖大學在獲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以後的第一次開學典禮就要舉行了。今年,有120名博士研究生被西湖大學錄取。這所由中國科學院院士、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出任校長的新型研究型大學,從2015年3月發起辦學申請開始就備受矚目。

施一公目前任西湖大學代校長,在校長到任前將負責統籌大學日常管理事務。他對這所大學報有巨大的期望,曾放出豪言:5年內比肩清華北大,15年媲美加州理工!記者跟隨2018級新入學的幾位博士研究生,深度探訪西湖大學雲棲校區。在這所傳說中的高校就讀,究竟是怎樣的體驗呢?

西湖大学深度探访:条件好待遇高,“可以衣食无忧做科研”

西湖大學大門

1

校園環境小而精,打開窗可以看到山

西湖大學雲棲校區,位於轉塘雲棲小鎮,距離中國美院和浙江音樂學院,只有不到3公里。校門對面,就是阿里巴巴的阿里雲。作為一個高校,雲棲校區顯得很“迷你”。校園環境已經讓人感到這所學校“小而精”的精髓。

總共10萬平方米的院落裡,只有簡簡單單的7幢樓;生物學、基礎醫學、理學和前沿技術4個研究所,和2幢學生公寓包圍著中間的行政樓;公寓旁邊還有一個小操場。從校門口步行縱貫整個校區只需要3分鐘。

西湖大学深度探访:条件好待遇高,“可以衣食无忧做科研”

整個校園十分靜謐,因為,去年西湖大學錄取了19名博士研究生,今年錄取了120名,目前總共在校生只有139人。

宿舍條件不錯,走在樓道里已經感覺像星級賓館。每間雙人宿舍都有獨立衛浴;每層樓還配有相當寬敞的洗衣房和飲水間。

“我現在每天打開窗子,就看到青山,很開心。”剛剛搬進宿舍的生命科學院2018級新生堯冰清,顯然是對校園環境十分滿意。確實,在她們宿舍樓後面,就是一座小山。

2

博士生待遇:可以衣食無憂做科研

當然了,“迷你”的雲棲校區並不是西湖大學的全部。目前正在建設中的雲谷校區位於紫金港,一期建築面積就有42.2萬平方米了。

行政樓大廳裡,有一面宣傳板很引人矚目,上面排出了西湖大學創始捐贈人的頭像,從馬化騰、王健林開始,滿滿一牆的捐贈人,彰顯這所新型高等院校雄厚的資金後盾。

那麼,西湖大學的博士生待遇如何?對於這個問題,博士生們都笑言,天機不可洩露,只透露有“國內一流”的生活津貼和三助(助研、助教、助管)津貼。

“國內一流”又是什麼概念呢?一位今年入職的博士後、助理研究員說:在這裡可以“衣食無憂地做科研”。而這“無憂”的背後,實則是施一公一直在為優化學術環境而奔波建言。

此前,施一公和美國杜克大學教授王小凡、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饒毅等人,聯名給時任國務委員劉延東寫了一封信,邀請80位學者簽名,希望提高博士生的待遇。“每月300塊錢,作為一名博士生,都沒有基本的尊嚴可言,太苦了,怎麼去做研究?怎麼讓農村孩子在做研究的同時不擔心日常的生活?”

2017年1月16日,在《政府工作報告》座談會上,施一公又提到了博士生的待遇問題:“科技發展靠什麼?除了經費投入,最重要的就是人才!要用國際化的條件吸引頂尖人才,關注博士後和研究生這些人才後備力量,提高研究生補助標準。”

總理當即表示:“1000塊錢確實太低了,而且是若干年前的。財政部和教育部 抓緊解決,要優先把提高基礎助學金這個問題解決了。”不到一個月,財政部、教育部下發通知,中央部委所屬高校博士生補助標準由1000元/月提升至1250元/月。

“衣食無憂地做科研”,對科研人員來說自然是理想的。不過,吸引他們到來的顯然不會只是金錢。學校行政樓大廳的另一面宣傳板上,排出了學校的師資隊伍,從施一公、陳十一、潘建偉、饒毅開始,又是一牆學術“大神”。

強大的導師是更有吸引力的磁石。目前為止,以西湖大學、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為論文單位發表核心期刊論文已有幾十篇,其中在Science、Nature、Cell等國際頂級期刊上發論文5篇。

3

招生考試:學生和導師需要“確認過眼神”

今年西湖大學的博士研究生招生十分火爆。1月的面試中,有600多人提交申請材料,在5月舉行的第二次面試,有近900份申請材料。

“和申請國外的大學一樣,我們要準備自己的簡歷、推薦信,列出自己的研究生、博士階段的研究計劃。通過遴選,進入後面的面試環節,要對著臺下6、7位教授講自己的PPT。”堯冰清說。

在面試環節,每個專業的學生會遇到不同的狀況。畢業於浙江理工大學數學系的程金華在回憶面試經歷的時候說,PPT還沒有陳述幾頁,就遭到了導師們的車輪提問,“並且要求當場在白板上寫出證明。題目從基礎的開始逐漸難度加大,直到我們答不上來為止。臺下六個導師都很厲害,在他們面前推導數學公式的證明,真的很緊張。”

西湖大学深度探访:条件好待遇高,“可以衣食无忧做科研”

堯冰清本科畢業於哈爾濱醫科大學臨床藥學,她想做基礎科研,且對幹細胞研究有很大的興趣,而西湖大學正是要致力於基礎學科的研究。“去年,我就給生命科學院的蔡尚老師發過一封郵件,當時他還在美國。但沒想到他很快給我回復了一封熱情洋溢的信,給我詳細介紹他的研究。”

於是,在招生考試後的交流會上,堯冰清就到心儀的教授身邊提問去了。“我覺得博士五年就像談戀愛一樣。選導師和實驗室要和自己匹配,就是那種確認過眼神的感覺。能和敬仰的教授去聊學術是很讓人嚮往的。”堯冰清笑道。

“我們隨時可以找到導師,他們幾乎每天都泡在實驗室裡。”堯冰清剛說到這裡,在實驗室門口,我們就遇到了蔡尚教授本人,這位斯坦福的博士後穿了T恤短褲正在搬東西。

這是西湖大學目前人氣最高的教授之一,因為他不僅科研造詣高深,而且顏值高、氣質儒雅,已經被奉為“校園男神”。他主要研究成體幹細胞及癌症幹細胞的自我更新機制和分化途徑,並著力於乳腺癌的腫瘤幹細胞研究。

癌症就像一個打鼴鼠的遊戲,一個地方敲下去,它還會自我更新從另一個地方彈起來,導致復發,“我們實驗室要努力的方向就是去找到源頭細胞,研究出哪些細胞是引起抗藥、復發和轉移的源頭細胞,並對它們進行有效干預。”蔡尚介紹。

目前,蔡尚的實驗室裡已經有學生和助理研究人員共10名,他認為目前西湖大學的學術氛圍很自由,“我們可以靜下心來做自己感興趣的課題,資金也充足。而且,目前招來的學生質量和數量都有保證。西湖大學規模小,資源就可以集中,每個老師每年都可以分配到適當的招生名額。”

“我們對學生能力要求還是很高的,而我最期待的,是學生的創新突破能力。可以不被傳統和權威的概念束縛,能夠勇敢的突破。”蔡尚坦言,現在已有不少國外的留學生想要來西湖大學做科研了,“也許目前,還是有很多學生想出國做科研的,但我覺得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學生願意留在國內。”

西湖大学深度探访:条件好待遇高,“可以衣食无忧做科研”

蔡尚實驗室

4

生物科技和人工智能結合,工作效率提高千倍

陸妙善是2018級新生,進入由於長斌教授負責的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實驗室。在進入西湖大學以前,他已經可以算“人生贏家”。南京大學碩士畢業,入職阿里3年就晉升了兩級,還趕上阿里上市,30歲不到就年薪百萬、成家立業,最近還有了娃。

雖然陸妙善是個軟件工程師,但他卻從小有個人生理想:研究永生。不過他也務實地表示,這只是一個夢想,“現實中我覺得只要能在實現這個夢想的道路上一直做到老,並取得一定成績就很滿足了。”於是,這個阿里巴巴的工程師就放棄了高薪待遇的工作,進入西湖大學來搞科研。

西湖大学深度探访:条件好待遇高,“可以衣食无忧做科研”

事實證明,阿里出身的軟件工程師是個行動派。作為西湖大學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實驗室的新成員,陸妙善幾個月前曾到生命科學學院竄門,並找到了蛋白質組大數據實驗室的郭天南教授,“職業軟件工程師放棄企業界的職位,來西湖大學攻讀博士,並表達了對生命科學的濃厚興趣,這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郭天南教授表示。

通過交流,陸妙善發現郭教授團隊的生物信息分析數據非常龐大,但他們卻還在用傳統的數據分析方式,一些領先的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技術並沒有很好地融入進去。

“首先要給他們使用的一些軟件提升效率,他們現在做一個實驗需要10小時,我們希望把它縮短到20分鐘。”陸妙善說,“其次,我們可以幫助他們快速分析比對不同細胞的蛋白質組,這些實驗數據的精準度也將有本質的飛躍。”

陸妙善在郭天南的實驗室泡了一個月,主動了解蛋白質組學當前的痛點,並嘗試跨學科解決相關的軟件和算法問題。

西湖大学深度探访:条件好待遇高,“可以衣食无忧做科研”

郭天南實驗室

郭天南表示,做生命科學的研究者非常需要像陸妙善這樣的計算機人才,“雖然現在他們的工程還沒有完成,但我知道以後我們實驗的某些數據分析環節,效率可以成千倍的提高。這種能量是非常驚人的。”

陸妙善去幫生命科學學院的實驗室做人工智能軟件開發及算法創新,他自己的導師於長斌不但舉雙手贊成,還特意找了3個有共同志向的小夥子(畢業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碩士生宋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的王瑞敏、中國科學院的首批本科畢業生安紹維)一起組成攻堅團隊。

西湖大学深度探访:条件好待遇高,“可以衣食无忧做科研”

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實驗室

在西湖大學強調學科交叉的背景下, 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實驗室近一半的同學都在和生物實驗室進行各個領域的交叉合作,期望可以取得更好的突破。

陸妙善說,“我們現在做的這些工作本身就是人工智能的應用領域。我覺得這就是西湖大學的優秀之處,這裡極其強調學科交叉,有充分的學術自由,像我這樣的有明確研究計劃的人就會感覺如魚得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