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圈的「C位出道」:選秀中重要的不是獎項

2018年的青年藝術100於7月29日開幕,而這也是青年藝術100陪伴藝術家們走過的第八載。

藝術圈的“C位出道”:選秀中重要的不是獎項

2018年青年藝術100海報

八年來,不少優秀的青年藝術家作品藉助這個平臺紛紛“突出海選重圍,成功C位出道”,在畢業後不久就成為大眾媒體和藝術圈的熱門話題。有些青年藝術家藉助評選和獲獎逐漸獲得知名度,從最初屈指可數的展覽邀約和收藏,到成為該流派中青年藝術家的佼佼者。

藝術圈的“C位出道”:選秀中重要的不是獎項

2017年度“青年藝術100”北京啟動展

藝術圈的“C位出道”:選秀中重要的不是獎項

2016年度“青年藝術100”上海巡展

誠然,青年藝術家評選和獎項給了更多初入社會的年輕人一些機會,“畢業以後就出道”的現象讓越來越多獲獎的青年藝術家進入大眾視野。

但是我們不禁思考,青年藝術家們在成長和積累的最佳時期進入輿論、市場和青年藝術圈,對於青年藝術生態有沒有影響?

越來越多的獎項給青年藝術家們帶來最有意義的價值究竟是什麼?

青年藝術家是否會被公眾和市場過度消費?

藝術圈的“C位出道”:選秀中重要的不是獎項

2016年度“青年藝術100”北京啟動展

獎項是塊“敲門磚”

自2013年起,青年藝術的概念逐漸進入公眾視野。在這個過程中,青年藝術獎項的作用功不可沒,對整個青年藝術生態的良性推動亦被一一證明。

以青年藝術100來說,2011年起短短數年內就將超過七百位青年藝術家的作品集中到北京、上海、香港等藝術中心城市展出,這對於整個青年藝術的概念推廣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儘管目前青年藝術家獎項的數量很多,但相較於絕對數量更加龐大的青年藝術家而言,其獎項尤其是優質獎項的數量還是遠遠不夠,還需要更多的力量加入進來,共同推動青年藝術的發展。

藝術圈的“C位出道”:選秀中重要的不是獎項

2016年度“青年藝術100”北京啟動展

每年都有大量藝術院校的畢業生希望進入到藝術行業,這些獎項無疑是進入這個行業的“敲門磚”。因此每次報名都非常火爆,競爭異常激烈。

以中國當代青年水墨年鑑獎為例,每年評選出三位獲獎者,獲獎者會進入《中國當代青年水墨年鑑》和“中國當代青年水墨年鑑巡展”,同時還會獲得在悉尼駐留一個月並舉辦展覽的機會,並獲得資金上的支持。這對於初出茅廬的藝術家而言,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2017年有超過500位青年藝術家競爭該獎項。獲獎藝術家成功在悉尼駐留,並參加了在今日美術館、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悉尼大學美術學院美術館的展覽,其中,獲獎藝術家康春慧更是在今日美術館舉辦了其個人作品展。

青年藝術家以獲獎為契機,從而進入到比較快速的上升通道。這也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青年藝術家報名參評的原因。

藝術圈的“C位出道”:選秀中重要的不是獎項

2016年度“青年藝術100”上海巡展

附加“福利”比獎項本身更重要

現在的獎項種類五花八門,有的是隻評獎發證書,有的是評獎並且給一定數量的獎金,有的是二者兼有,還舉辦聯展或個展,並有後續推動。目前,歐洲已經形成較為成熟的青年藝術家評選的鏈條模式,這種連續的、有節奏的推動,對青年藝術家的發展起到了非常好的促進作用。

目前,國內的一些獎項也在效仿此類評選和推廣模式,如華宇青年藝術獎在評出獲獎藝術家之後,會在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為其舉辦個展。同時,很多獎項的獲獎藝術家會被畫廊等商業機構簽約代理,直接進入到藝術市場中去。羅中立獎學金每年有數十位入圍者,最終有五位獲獎者。

藝術圈的“C位出道”:選秀中重要的不是獎項

縱覽歷屆羅中立獎學金獲獎藝術家,已經有不少人成為畫廊的頭牌藝術家,這對於獎項、藝術家、商業機構而言是多贏的局面。

獎項的學術判斷和價值判斷,與商業機構的市場判斷相匹配,藝術家獲得了學術和市場的雙重認可,可以進入良性的發展軌道,對青年藝術生態也會有良性的推動作用。

藝術圈的“C位出道”:選秀中重要的不是獎項

藝術之路上沒有永遠的“青年”

面對繁多的青年藝術獎項,青年藝術家如何選擇也是一個問題。怎麼判定一個獎項的優劣?非盈利的更好,還是商業機構的更好?獎金越豐厚越好?或者展覽越多越好?

對於一個獎項而言,最核心的內容是價值判斷。挖掘青年價值,引領未來方向,才是青年藝術獎項最本質的內容。

一個青年藝術獎項是否優秀,需要時間來驗證。CCAA當代中國藝術獎、羅中立獎學金這些有著20年曆史的獎項的早期獲獎者,通過十餘年來在學術和市場中的實踐,證明了他們在藝術上的價值,也證明了這些獎項最初的選擇是正確的。

藝術圈的“C位出道”:選秀中重要的不是獎項

其實,獎項對於青年藝術家而言只是輔助推動作用,青年藝術家不能把成功希望寄託在獎項上。藝術之路漫長而艱難,更多的時候是要理想的指引和堅持,才能夠度過藝術家特有的孤獨和寂寞。

獲獎只是代表對青年藝術家過往作品的認可和對未來的預期,至於未來之路能否持續地走下去,還需要藝術家自身的文化底蘊和藝術修養,這是能夠持續走下去的基石。

很多初出茅廬的青年藝術家以“青年”之名進入到青年藝術的項目和獎項,獲得了發展的助力。青年不能終是青年,在青年藝術家去掉“青年”二字之時,才真正開始藝術家之路。

本文改編自《中國藝術》2018年第7期

宋繼瑞《選秀中重要的不是獎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