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高中英語語法教學活動設計》

詞彙如磚,語法如圖紙。光有磚,不足以蓋摩天大樓。但很多英語學習者提起語法就搖頭,雖然知道語法學習的重要性,但往往對此感到非常煩惱,因為他們在以往的學習過程中已經產生了“語法是枯燥乏味的”這種刻板印象,難以糾正。英語教師可以將語法學習變成有趣有料的學習嗎?

語法包括詞法和句法。詞法包括構詞法、詞組。學好語法能更好地傳情達意。這本《高中英語語法教學活動設計》為教師做好語法教學提供了參考。

讀《高中英語語法教學活動設計》

語法翻譯法於19世紀形成,一度佔據教學主導地位,但20世紀50年代後出現的聽說法反對其理論基礎。20世紀60年代後的交際法全盤否定語法翻譯法,但其學習者語言質量差、準確性不足的特點使人們意識到語法的重要性。語法教學應該包括語法形式(form/structure),相關的語義(meaning/semantic)和語用(pragmatics)。

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任務型教學法有助於提升學生的參與感和主動性,具體可以分為:拼合任務、信息鏈任務、解決問題的任務、決策性任務、交換意見的任務。20世紀70-80年代起人們開始討論語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包含多於一個句子,是形式與內容相互關聯的口語或書面語。與單句相比,語篇能提高意義豐富的語境。語篇教學也能幫助學生寫出更連貫的文章。如果教師使用3P教學法,不妨在presentation環節使用語篇呈現語法,給學生初步感知,在practice環節用句子操練,再在production環節迴歸語篇。

教師的教學能力包括知識傳授能力和訓練能力。知識傳授相對簡單,因為師生之間有信息差距。而訓練能力較複雜,要求教師能夠利用材料、創設情景、組織活動、調動學生。每節課學生能接受的新語法知識量也是有限的。

此書的第三部分是具體的教學活動設計,覆蓋了高中英語重要語法,包括:定語從句、名詞性從句、狀語從句、非謂語動詞、情態動詞、虛擬語氣、強調與倒裝。其中的教學設計非常細緻,圖文並茂,梯度合理,實操性強,給英語教師提供了極佳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