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戲:燈光下的剪影故事

你們知道皮影戲是怎麼來的嗎?

相傳啊漢武帝時期

漢武帝愛妃李夫人染疾故去

武帝終日思念深情恍惚

終日不理朝政

大臣李少翁一次見孩童拿著布娃娃玩耍

影子倒影於地很是生動

便心生一想法

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

圖上色彩並在手腳處裝上木杆

入夜之時

恭請皇帝端坐帳中觀看

皇帝大喜

據說,這段愛情故事成就了皮影戲

也是皮影戲最早的淵源

皮影戲:燈光下的剪影故事

皮影戲:燈光下的剪影故事

皮影戲不同的地區對它的命名不一樣

還叫傀儡戲、燈影、燈影子

皮影戲:燈光下的剪影故事

皮影是一種以獸皮或者紙片做成的人物剪影

用來表演民間戲劇故事

藝人操控著剪影

為觀眾講述著故事

與此同時

還有音樂伴奏

打擊樂器和絃樂等

透露著濃厚的鄉土氣息

故事講述經典

如浪漫故事:《白蛇傳》、《西廂記》

《梁山伯與祝英臺》、《牛郎織女》等

皮影戲:燈光下的剪影故事

《白蛇傳》

皮影戲:燈光下的剪影故事

《西廂記》

皮影戲:燈光下的剪影故事

《梁山伯與祝英臺》

皮影戲:燈光下的剪影故事

《牛郎織女》

當然也有教人辨忠奸、知善惡的

《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三國演義》

《鍘美案》、《八仙過海》

皮影戲:燈光下的剪影故事

《孫悟空三打白骨精》

皮影戲:燈光下的剪影故事

《三國演義》

皮影戲:燈光下的剪影故事

《鍘美案》

皮影戲:燈光下的剪影故事

《八仙過海》

還有很多珍奇異獸

皮影戲:燈光下的剪影故事

皮影戲:燈光下的剪影故事

皮影戲

有平面人偶

也會有一些場景的裁剪

這些都是民間藝人

用手工、刀雕彩繪而成的皮製品

所以稱之為皮影

在過去還沒有電影、電視的年代

皮影戲曾是十分受歡迎的民間娛樂活動之一

皮影戲:燈光下的剪影故事

皮影戲:燈光下的剪影故事

皮影戲:燈光下的剪影故事

從清人入關至清末民初

中國皮影戲藝術發展到了鼎盛時期

康熙時

有專門的官員管理皮影戲

嘉慶時

逢年過節等喜慶日子還傳皮影班進宅表演

當時很多官第王府豪門旺族鄉紳大戶

都以請名師刻制影人

蓄置精工影箱

私養皮影班為榮

在民間鄉村城鎮

大大小小的皮影戲班比比皆是

一鄉一市有二三十個影班也不足為奇

皮影戲:燈光下的剪影故事

皮影戲:燈光下的剪影故事

皮影戲:燈光下的剪影故事

皮影戲:燈光下的剪影故事

搭臺唱影戲不僅逢年過節唱

而且慶祝豐收、祈福拜神、嫁娶祝壽

都會請皮影班

皮影戲進行不止一兩天

多達十天半月

對擂唱影,熱鬧非凡

在演出時

藝人們不僅手上功夫要絕妙高超

嘴上還要說、念、打、唱

腳下還要制動鑼鼓

有的高手一人能同時操耍七、八個影人

這種手腦並用的活計

可不是普通人能做的來呀

皮影戲:燈光下的剪影故事

皮影戲:燈光下的剪影故事

皮影戲:燈光下的剪影故事

皮影的製作藝術

汲取了中國漢代帛畫、畫像石、畫像磚

唐、宋寺院壁畫之手法與風格

通常要經過選皮、制皮、畫稿

過稿、鏤刻、敷彩

發汗熨平、綴結合成等八道工序

其中雕刻刀具一般都有十一、二把

甚至三十把以上,分工很講究

藝人需要熟練各種刀具的不同使用方法

製作過程中甚至會手工雕刻3000餘刀

是一個複雜奇妙的過程

皮影戲:燈光下的剪影故事

皮影戲:燈光下的剪影故事

皮影戲:燈光下的剪影故事

皮影戲:燈光下的剪影故事

皮影戲:燈光下的剪影故事

精雕細琢的皮影

巧奪天工的色彩傾倒了無數藝術家

卻給它的製作帶來了極高的難度

複雜的皮影製作工藝

足以花去一個手工藝人數星期的時間

在此期間

還會有因小錯誤而導致無法修改

這種可能性無法避免

皮影戲:燈光下的剪影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