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的痛|「福利院&少管所」他們被「拋棄」,救贖中贏回人生

從童年,到少年到青年,對於我們普通來講,可能是難忘的回憶,但是對於他們來講,可能都是他們被父母、被原生家庭“拋棄”的一站。

人生的路上,他們被扔到站點,彷徨著,惶恐著,丟失生命裡愛的號碼牌,迷路了。

路上,他們碰到愛他們的好人們。他們一邊被救贖,一邊努力地向前邁進。

“你們本來就值得被世界溫柔以待。”


近期,我將帶來三個站點的人生,第一篇是童年和少年的兩個站點。


第一篇

-福利院-

許多年前,我去福利院採訪。

那裡的孩子,他們大多是折翼的天使。有的是兔唇、有的是智障,少數是沒有缺陷的。

一番考慮後,福利院的阿姨說,“為了孩子們好,希望你不要報道出來。

不是有負面的內幕,

事實,原因恰恰相反。

原生家庭的痛|「福利院&少管所」他們被“拋棄”,救贖中贏回人生

場景:洗澡

一看到阿姨,他們此起彼伏地喊,“媽媽!”

照顧他們的阿姨,為他們的“媽媽”。

等待洗澡的時候,

他們沒有退撒沒有吵鬧,臉上都是激動的表情。

“媽媽”有條不紊地挨個為他們洗澡,小寶寶還有撫觸。

我說,“他們都喊你媽媽啊!”

“媽媽”說,“嗯,他們都是我的孩子。”

原生家庭的痛|「福利院&少管所」他們被“拋棄”,救贖中贏回人生

場景:開餐

他們一直對我笑,有一個男孩,眼神無法很好地對焦,講話不利落。

然而,他激動地一會兒拍著桌子,一會兒拍著凳子,招呼我。

帶著緊張和好奇,我走到他的身旁。

我講,“你……你在喊我嘛?

他興奮得手舞足蹈,拍著旁邊的凳子,讓我坐他的旁邊一起吃飯。

看起來,他的智力可能比平常的孩子弱一點,但是,笑起來,能融化寒冷。

他看我沒有餐,急著想將他的餐給我。

我朝他擺擺手,說,“謝謝。”

我對他笑著笑著,落淚了。

原生家庭的痛|「福利院&少管所」他們被“拋棄”,救贖中贏回人生

場景:離開

我們走的時候,每一個孩子都熱情地朝我們揮手,“再見!”

有一個孩子,拉著我的手,送我到門口。她的嘴裡說著什麼聽不清楚。

我彎下腰來,拉起她的手,認真地聽。

原生家庭的痛|「福利院&少管所」他們被“拋棄”,救贖中贏回人生

這時候,

我聽清楚了,“下回再來看我們。”

她說,她很喜歡我。

轉身,我擦掉眼淚。

每一個孩子的臉上洋溢出來的幸福,很純潔,很溫暖。

他們真的比我們很多人都懂得感受快樂,簡單的快樂。

然而,我卻沒法報道。

因為福利院的“媽媽”說,

不要報道,你們一報道,許多人都會將孩子扔到門口的,希望每個孩子能在父母的身邊生活,能感受父愛母愛。


第二篇

-少管所-

十多年前,採訪一個事,恰巧能進少管所看看(少管所的具體名稱記不太清楚),那裡的孩子們都是未成年犯事的。

我和教官站在樹下,聊了一下午。

教官說,其實他們並沒有外界想象的那麼地不可救藥。

他們中的大多數來自於單親家庭或留守兒童,父母離婚後,都不管他們了,他們跟著混江湖,自暴自棄。

他們的話很少,剛來的時候,都不願意敞開心扉。但是熟悉了以後,一說起父母,他們的反應很大,有的迴避,有的落淚,有的情緒低落

孩子們渴望有人理解

有人來看看他們

然而 他們很多已經被父母“拋棄”

有的很久都沒人來看他們

現在孩子們和教官是朋友。

聊天的時候,經常會有路過的孩子,主動和他說兩句話,但是他們面對陌生人還是略羞澀和拘謹。

原生家庭的痛|「福利院&少管所」他們被“拋棄”,救贖中贏回人生

我試圖和孩子們去聊,發現他們都低頭躲避,身體躲避、眼神也躲避。

那種內心的抗拒,是我在其他地方很少碰到的。

除了唏噓,更多的是心痛。

福利院的孩子們很容易得到快樂。

少管所的很多孩子們

長期的缺父愛母愛,

封閉的內心,讓快樂成為奢侈品。

教官說,

孩子們信任我,但是能打開他們內心的,他們真正需要的是誰?

是他們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師——父母。


父母如何看待叛逆的他們呢?

為尋找答案,我上網搜索“少管所”。

結果看到很多熱搜索,例如:

“怎麼能送去少管所?”

“出錢能送少管所嗎?”

“不犯事,能送去少管所嗎?”

居然有想送孩子進少管所的?

這是怒其不爭,

想找人管教他們嘛!

叛逆的他們需要父母嗎?

下文,從一篇帖子裡看到的——

上海某區少管所的心理醫生說

“在少管所裡,有1400個孩子,年齡是14週歲到18週歲之間,都是重刑犯。男孩子佔95%以上。”

孩子們在14年前、18年前,呱呱落地的時候,能想象父母多麼地激動。那麼十多年究竟發生什麼變成後來那樣的呢?

醫生說,每一個孩子進去,醫生都會對他進行五到十次的心理輔導。

但是,前三次的心理輔導,醫生不知道這個孩子長什麼樣!

面對面的談話,你都不知道他長什麼樣,因為他和你談話的時候,頭是低著的,你問什麼話題,他都不抬頭。

醫生輔導幾次以後,終於,孩子抬頭了。

醫生講,

能猜到孩子們抬頭以後,講的第一句話嗎?第一句話多數是這樣

原生家庭的痛|「福利院&少管所」他們被“拋棄”,救贖中贏回人生

原生家庭的痛|「福利院&少管所」他們被“拋棄”,救贖中贏回人生

  • “老師,為什麼你不是我的媽媽!”
  • “為什麼我的媽媽不像你?”
  • “老師,我知道錯了,你還能出去嗎?”
  • “老師,我小時候我就一直在想……

當我爸爸媽媽吵架的時候,

  • 我怎麼做,爸爸媽媽才滿意?
  • 我怎麼做,爸爸媽媽才不吵架?
  • 我到底做什麼,他們才不離婚?
  • 他們離婚是不是因為我?
  • 是不是因為我這個人很討厭?
  • 是不是沒有我了,他們就會好呢?”
  • 甚至,孩子說,他們總是在我睡著了以後吵架,吵得不可開交。

父母以為孩子不知道,聽不懂,其實,他們在觀察這個世界,並衡量自己的價值。

有一個教育家講

六歲之前,你和孩子在一起吃晚飯的時候,你談論的話題可能影響孩子的未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孩子身上增加的錯誤記憶,今後會顯現給你看

他們還能贏回人生嗎?

有一部電影,也許,能給予我們答案。

原生家庭的痛|「福利院&少管所」他們被“拋棄”,救贖中贏回人生

《重振球風》是由菲爾·喬安諾執導,道恩·強森、艾勒比、特沃·歐布萊恩主演運動勵志電影,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的是少年監管所的管理員西恩帶領犯錯少年成立橄欖球球隊,並在橄欖球比賽賽季帶領他們不斷地成長,幫他們找回自信,修復以前的傷痛,贏得人生的過程。

原生家庭的痛|「福利院&少管所」他們被“拋棄”,救贖中贏回人生

接受感化和教育的少管所少年們,75%還是會再次入獄。管理人員西恩打算嘗試引入團體體育運動,成為他們的教練,用球隊來改變他們。

“少管所總是在感化孩子不要參加幫派,但是隻是創造了真空。除非有更好的東西填補這個真空,否則將永遠失去他們。”

原生家庭的痛|「福利院&少管所」他們被“拋棄”,救贖中贏回人生

面對猶豫,西恩鼓勵他們參加

“要接受挑戰嗎?

你做的很好。

你們不是欺騙我,是欺騙自己。

加油! 做得好!”

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渴望自己的價值能被認可的,面對自我價值的認識,西恩認可他們的價值。

“很少聽到讚美吧?

你們值得這一切。

你們自己努力得到的這一切

是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世界。”

原生家庭的痛|「福利院&少管所」他們被“拋棄”,救贖中贏回人生

當自貶價值的孩子提出質疑:這有什麼意義呢?我們都是小混混,根本無關緊要。

西恩這麼回覆

此時此刻,此時此地,它是有意義的。

面對挫折的時候,西恩和孩子們一起承認錯誤的地方,一句“我也是”,拉近他們彼此。

原生家庭的痛|「福利院&少管所」他們被“拋棄”,救贖中贏回人生

責罵不能讓人進步,而信任可以。

貝茲犯錯的時候,媽媽放棄他。貝茲的內心深處想得到媽媽的愛,他需要信任。

所以,西恩讓貝茲練習接球,並且讓他準備在關鍵的時候作為奇兵。一開始,貝茲做的並不太好,甚至犯漏接的低級錯誤,但是西恩信任他,繼續讓他擔任職責。

原生家庭的痛|「福利院&少管所」他們被“拋棄”,救贖中贏回人生

西恩對於他們的態度

“你是值得被愛的,

當你做不好的時候,

你不會被拋棄。

我仍舊相信你,仍舊愛你”

他們沒有贏得賽季總決賽的冠軍。然而,他們在球隊中的蛻變,帶到他們的生活,贏回他們的人生。大部分人都沒有重返少管所。

原生家庭的痛|「福利院&少管所」他們被“拋棄”,救贖中贏回人生

後來,所有的孩子都被釋放,24個人回到學校,三個人做全職工作,只有五個再次回到監獄,比平均75%的失敗率好太多。

對於貝茲來講,他的很大收穫是,贏得媽媽的愛,他和媽媽在一起住了。

原生家庭的痛|「福利院&少管所」他們被“拋棄”,救贖中贏回人生

球員們送給西恩的感謝

“感謝你不放棄我們,

儘管有的時候我們不想努力。

感謝你交給我們的不只是橄欖球,

你交給我們人生的道理。”

原生家庭的痛|「福利院&少管所」他們被“拋棄”,救贖中贏回人生

西恩給予的回覆

“他們進來的時候,

很多人相信他們

就是罪犯和不良少年。

不可能。

你們做的很好,

你們是一群很了不起的年輕人,

你們是冠軍!

電影的片尾,採訪了當年真實事件的人物。

原生家庭的痛|「福利院&少管所」他們被“拋棄”,救贖中贏回人生

原來,電影中的很多對白是真實的原話,每一句話的背後都是蛻變的人生。

“我小的時候有人教導,讓我的人生有了很大的區別。我高中和大學都在打橄欖球”

“這個計劃讓我找回了我和我媽原來的關係。”

“這些孩子被焦慮壓迫受到妨礙,幾乎是害怕未知,這些對他們來說都是全新體驗。”

劇本源於生活。對於人生活的劇本,你若相信能夠改變,那麼,也許它真的能改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