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道》好像有「毒」?歪~你不是人民幣,幹嘛要人人都喜歡

01

曾經有一位朋友,在一段感情裡走不出來。

她糾結的是,

曾經被傷害,如今有機會可以重新再來,她很想抓住,但是,發現她無論怎麼做,對方總是看到她的錯。她變得越來越敏感了。

她去揣測對方的每一句話。因為對方的一句話,患得患失的。

她說,為什麼會這樣?

《娘道》好像有“毒”?歪~你不是人民幣,幹嘛要人人都喜歡


“你都能看到你自己的患得患失,對方能不能看到呢?” “能啊。” “那麼,你都不喜歡那樣的你,對方能喜歡嗎?” “不能。” “所以呢?” “所以,這是我的錯。我會改,我知道我太敏感,我不對。”

我這人講話很直,扔給她兩段話。


姑娘,一,不是你的錯。

帶給你敏感的是對方,錯的也是對方,你是被傷害的,為何你總是一副受虐的樣子呢?你都能選擇原諒曾經的被傷害,對方仍然不能接納不完美的你,那你就選擇走自己的路。

你變得越來越好,才能配得上越來越好的人愛你。


二,你的確要改。但是不是為的對方,而是為的你自己,為了遇到一個更好的自己,活出你想要的樣子。”

你想要的樣子,不是對方想要的樣子。你改,是為了能讓自己快樂,和任何人無關。

你以為改成對方想要的樣子能獲得愛嘛?在有的人眼裡,你可能是寶。在有的人眼裡,你可能連呼吸都是錯的。

請問,你的心情,為什麼要由其他人來左右呢?做一回你自己,你會發現你不再聚焦於你痴痴不忘的念想,你將發現你的世界變大了。

02

看過《延禧攻略》嗎?

魏瓔珞做到的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對於傷害她的人,她是加倍奉還。


《娘道》好像有“毒”?歪~你不是人民幣,幹嘛要人人都喜歡



看過《娘道》嗎?

這部劇有“毒”,哪裡有毒呢?


《娘道》好像有“毒”?歪~你不是人民幣,幹嘛要人人都喜歡



前幾天看到朋友圈、朋友群裡都有人提到的電視劇。

自打9月初播出以來,收視率一路走高,雙臺破1,北京衛視的收視率還連續破2。

這一部片子,豆瓣得分是2.8分,有近一萬人給這部劇打了一星。理由是“三觀不正”“三觀有毒”。

這部劇講的是,民國初年,女主角瑛娘和她五個孩子的故事。7歲時,為埋因病去世的父親,她把自己賣入隆家,成為祭祀河神的“河姑”。 後來經歷一堆事,進入隆家的她,連生三女,被婆家厭棄。丈夫離她而去。第四胎生的兒子,但她丈夫不幸亡故。她的三個女兒失散了,她開始尋找孩子之路。 她的人設是悲慘,隱忍包容,逆來順受。 她遇到的磨難,都認為是她自己的不對,大嫂和婆婆逼死保護她的蕭姑,當警察來查此案時,她包庇她們。 隆夫人對她說,隆家欠兩個孫女的。她回答,隆家怎麼會欠她們的呢? 在生第三個孩子時,她難產,但她堅持保小。她說,“我這條賤命算什麼,只要能給二少爺生兒子。”

為什麼本劇能得到爸媽們的喜歡呢?

第一,因為貼近他們以前的生活,能達到共鳴。那種生活無奈下的隱忍,可能是一代人的寫照。重男輕女的話題也是一代人感同身受的。
第二,能回憶起當年的苦情劇。當年萬人空巷的苦情劇很多啊,馬氏吼和瓊瑤女主角的哭,成為一代人對於電視劇的典型記憶。

看看朋友群裡如何評價《娘道》的啊?


《娘道》好像有“毒”?歪~你不是人民幣,幹嘛要人人都喜歡

從中看出什麼內涵嘛?

關鍵詞:整容臉。

整容臉看得分分鐘跳戲。


關鍵詞:哭。

看到嗎?男人都哭啊,哭就算了啊,爸爸拉著女兒分享啊。


這哪是劇啊,這是有“毒”的催淚彈啊。

關鍵是阻止長輩看劇的路上,最後同學們變成被一起受教育的對象了。

再來看朋友群裡如何聊《娘道》的中心思想的,小時候我們寫作文都得講中心思想,對吧,來看一下這部劇的中心思想是什麼呢?

一看,找孩子的主題。話說一同學的阿姨迷上本劇,帶著她孩子一起觀劇,變為防騙拐的教育劇了。後來,她孩子唸叨起來,"她的孩子丟了……丟了……"

《娘道》好像有“毒”?歪~你不是人民幣,幹嘛要人人都喜歡

《娘道》的催淚彈來得洶湧澎湃啊。


這成為一場博弈。

爸媽們正好重溫青春,越看越想起年輕時的辛苦,想拉著孩子們受教育,孩子們哪能那麼容易被屈服的呢?


來看看,年輕人喜歡看什麼啦,對的,《延禧攻略》。


為什麼年輕人喜歡看《延禧攻略》呢?

因為她開掛的人生,她不屈服於虐她的人,她總有辦法制服那些人。看著很痛快。你不用為女主角擔驚受怕的,看這樣的劇,好像升級打怪。


《娘道》好像有“毒”?歪~你不是人民幣,幹嘛要人人都喜歡


那年代難道都是苦情劇嘛?當然不是的呢。

金庸筆下的黃蓉,她的聰明,和瓔珞相比起來,有過之而無不及。

因為她的古靈精怪,她不按常理出牌,能用各種你們想不到的招數去打敗對手。看她“打怪獸”,觀眾還能樂一回。她做到很好的做自己了。


《娘道》好像有“毒”?歪~你不是人民幣,幹嘛要人人都喜歡



生活已經亞歷山大,看劇還要替女主角擔驚受怕的,真能為生活壓壓驚嘛?

圖樣圖森破,一部不用讓觀眾很操心的,能給觀眾帶來驚喜的劇,才是當下的熱劇。

03

其實呢,不同年代的人生經歷和歷史原因,帶來很不同的三觀。

這是為什麼同樣一部電視劇,不同年齡的人,對它的態度不同的原因。

而且,即便是同齡人,三觀也未必一樣的。


尊重彼此的三觀,我們能看到多樣的世界。

《娘道》好像有“毒”?歪~你不是人民幣,幹嘛要人人都喜歡


我們的世界因為不同而精彩。


這世界上人和人的三觀

不會有完全一樣的

我們需要包容和理解

承認彼此的不同

即便三觀不同,大家各執己見,仍然能擁有一個獨立表達自己的空間。

我們何必非要一方壓倒另一方呢?

畢竟,世間本無尺,誰也不能說誰的三觀一定是完全對的。

但是,我們的話題回到前面,如果對方不夠愛你,無論你怎麼做,都能挑出你的毛病,那你還要不要包容?這和三觀是不同的範疇了。

恰巧昨天看到一句話,很好。

我不想擁有一個完美的人設,如果有誰因此不喜歡我了,那就相忘於江湖,沒什麼好可惜的。

對啊,我們又不是人民幣,幹嘛要人人都喜歡?

04

愛,不要讓它廉價。你需要讓你周圍的人看到,你是值得,值得被愛的。

所謂廉價的愛,從來都不會換來平衡的愛。因為從你給出去的時候,它已經失衡了。

只有對方配得上你的愛,你才能給對方的時候,你的愛是有價值的。

想要別人愛自己的時候,你首先問一問你自己,你愛你自己嘛!

一個自己都輕看自己的人,與其一遍遍地問自己如何能被人愛呢?不如,你回頭看看,身邊有你值得愛的人?

《娘道》好像有“毒”?歪~你不是人民幣,幹嘛要人人都喜歡


《娘道》好像有“毒”?歪~你不是人民幣,幹嘛要人人都喜歡


人有多少時間可以被浪費?

時間是有成本的。人總是對得不到的痴痴念念。這對於當下守護你的人,是不公平的。

當你執拗於你的曾經走不出來的時候,一轉身你可能發現原本愛你的人也已退場。

驀然回首,那人未必還在燈火闌珊處守護你啊。


若他們愛你,那麼,你也愛他們。


若你覺得他們愛你愛得不夠的,那麼,放一放,不要一個勁地鑽牛角尖,也許哪天他們想通了,他們朝你走來,對你說,愛你。

所以,放輕鬆,一切隨緣吧。

茫茫人海里,徐志摩曾經講過一句話,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05

我們如何愛自己呢?

不念過去,不懼將來,專注地愛正做的事情。

上學的時候,我曾經研究為什麼有的學生成績好,有的學生成績差呢?他們的差距是什麼呢?

《娘道》好像有“毒”?歪~你不是人民幣,幹嘛要人人都喜歡


後來我發現,有一個共性,他們能不能專注,決定他們的差距。


往往成績好的人是,學習的時候學習,玩耍的時候玩耍。

然而,成績不好的人是,學習的時候想,我好想出去玩耍啊。玩耍的時候想,那作業都沒做完呢,怎麼辦?

哪樣都沒有專注,哪樣都沒有好好地感受到它的快樂。

一位閨蜜轉的禪悟,

仔細想想,我們的生命裡發生了多少事情,但我們從不曾真正經歷過它,我們經歷的只是想法、詮釋和比較。
我們活在過去發生的事裡,或是期待未來的事,幾乎不曾經歷當下的一刻,所以,經常覺得自己的生活無聊、沒有意義。

對啊,當我們洗盤子時,想的是什麼呢?

我們容易想著接下來要做的事,要喝一杯咖啡、今早某人說的話、昨晚所看的電視節目、小孩在做什麼、先生上班前對我們說的話,腦海裡最沒有想到的事就是這些盤子。

然後,當我們喝這杯咖啡時,想的是什麼呢?

我們容易想著喝完咖啡必須去買東西、要買什麼等諸如此類的事,這個時候雖然喝著咖啡,卻不是真的在喝咖啡,因為心裡又想到其他事情去了。


我們整個人生就這樣過去了,即使在做一件很愉快的事,比如吃一頓好菜,心裡想的可能是甜點。享受的時候,我們的心溜到別處去了。


一行禪師問:“為什麼不是隻為了洗盤子而洗盤子?”


如何稱得上專注地洗盤子呢?只為了洗乾淨盤子而洗盤子,當下,沒有任何一件事情能比洗盤子更重要。


禪很強調活在當下的這一刻。這不是來自於生活本身,而是我們生活裡覺照的程度,有沒有帶著覺照力去做每一件事情。


專注是隻有眼前的事,是最重要的事。專注於眼前的事,這一刻,至少這一刻,你是真正擁有的一切。

每一分每一秒,連起來是我們的人生。

眼前錯過了,就變成過去了。所以,我們都需要努力地活在當下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