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聞譯事:宗教儀式 遍布德魯斯瓦的迷霧

剛剛踏上德魯斯瓦土地的人們很快就能感受到這片區域的不對勁,相比陽光明媚的斯托頌谷地和經濟發展良好的提拉加德海峽,德魯斯瓦簡直是城市裡的貧民窟,環境惡劣生存不易,更別說路邊隨處可見的一些柳條制人偶,在樹木與藤條蔽日的陰影下更顯得陰森可怖。

整個德魯斯瓦的任務線節奏可謂是完全以基督教文化做基底來推進的,從隨處可見的“邪教迫害”,到人們對超出常識的情況謂之以“巫術”的恐懼,任務流程中甚至還完美還原了中世紀時的基督教會對其所稱的異教徒進行迫害的經典案例:女巫審判。任務要求你幫助一名無辜女性洗脫罪名,並讓治安官(教會)撤銷對她的指控。無辜女性露希爾小姐身邊搖晃的絞索和臺下要求絞死她的村民時刻提醒著玩家,我們身處的環境與蔓延了歐洲三個世紀的異端審問幾近相同。

岂闻译事:宗教仪式 遍布德鲁斯瓦的迷雾

佛:順帶一提,任務一共給出了5個可能幫助露希爾小姐脫罪的行動選項,除開玩家幫忙參與的“血吸蟲”、“哭泣”以及“嘔吐”,露希爾嫌不安全而沒有選擇的那兩個(“沉河”以及“火燒”)選項,才是真實存在過的歷史。那些同樣遭到莫須有罪名指控的“女巫”們需要面對的,是沉河火燒鐵烙等酷刑,並且她們沒有像遊戲中那樣委婉到可愛的選擇餘地。

洛:當然啦,在《霍格沃茨:一段校史》中也有提到,對於真正的巫師/女巫來說,被火燒可以說是一種享受。格蘭芬多甚至被燒了三十七次有餘,唯一能給他們造成不悅的只有牧師的說教而已。不管是從魔法世界還是現代社會的角度遠望中世紀的女巫審判,那都是一段荒謬而無用的運動。

然而現代人的批判對於德魯斯瓦人來說並沒有什麼權威性,巫術與迷信造成的陰霾依舊籠罩這片土地,繚繞的迷霧讓敢在戰時和人類交朋友的部落勇士伊崔格都有些犯怵。當人們順著初入德魯斯瓦的可疑線索追查下去,很快就會發現一個氣氛熱烈的邪教現場。暮秋谷之王正引領著追隨者們準備祭品,他們擯棄了草藥、蔬果等健康的東西,轉而選擇腸子、骨頭與柳條進行祭祀。隨著任務推進,人們很快就發現這位暮秋谷之王已經不滿足於僅獻祭貢品,而是打算將玩家之前從蜜蜂群中救出的信徒活祭。

岂闻译事:宗教仪式 遍布德鲁斯瓦的迷雾

熟悉電影的玩家恐怕早已發覺,這段暮秋谷中的劇情致敬了1973年上映的經典恐怖電影The Wicker Man,《異教徒》。電影中可怕的片段不在劇情中的畫面而在於末尾的反轉,這份恐懼來源於後味,如同吞下一大口芥末的“可怕”並不來源於吃這個行為。也是因為它並沒有那麼直接地給人以驚嚇,在上映的初期《異教徒》曾經被批得一無是處。好在後來人們漸漸賞識到了它真正有魅力的地方。2006年尼古拉斯凱奇翻拍了這部電影,對比73年版本,英文原版電影裡梗的數量也是有增無減。

遊戲中滿地的Wickerman柳魔人和蜜蜂與電影中的細節相對應,更別說電影中的反派Lord Summerisle,從“盛夏島”的領主隨著時間的推移演變成了“暮秋谷”之王,為本就悽悽慘慘的德魯斯瓦平添一份涼意。

從譯文上來說,我們也能看到這部電影沒有被按照字面柳樹人的意思直譯,而是選擇了它的另一層含義,異教徒。

“異教徒”一詞原文最早源於凱撒大帝所作的《高盧戰記》,這本公元前51年誕生的的報告文學詳盡記述了年輕的羅馬共和國獨裁者在高盧的“外交活動”以及他所率領的軍隊與各人種之間的戰爭。其中也包括了他對凱爾特人的多神信仰宗教儀式細節的記錄。

岂闻译事:宗教仪式 遍布德鲁斯瓦的迷雾

這種宗教儀式通常採用草木枝(多為柳枝)捆紮成人偶,以焚燒草木製人偶來代替活人獻祭。由於進行這類獻祭儀式的凱爾特人多為非單一神教信仰者,在基督教興起之後,其天主教、東正教流派就用“柳條人(Wicker Man)”來形容這些有人偶崇拜或者多神信仰的人,也就是今天我們也能夠理解的“異教徒”。

佛:其實說到德魯斯瓦的人們倒是有一點我比較在意,按說舊時代海上霸王有荷蘭西班牙和英國,相信格雷邁恩和他的子民已經將英倫風情展現得淋漓盡致,那麼德魯斯瓦乃至整個庫爾提拉斯王國,會是哪個國家的體現呢?暮秋谷的獻祭與《高盧戰記》裡記錄的故事給了我一些靈感,西班牙西北部那群說著與凱爾特語有可觀數量相近詞彙的加利西亞語的人們,很可能就是凱爾特人的後裔。加上西班牙民謠帶有極強的凱爾特音樂風格,即便西班牙的凱爾特人隨著迦太基的失敗逐漸被羅馬同化,以海上軍事聞名的庫爾提拉斯身上有著誰的影子也算是有些眉目了。

要注意的是,焚燒柳條人的行為和之前我們的文章中提到過的“火人節”儘管形式上有些相似,卻有著完全不同的意義。火人節更為現代,甚至和宗教完全沒有關聯,其基本宗旨是提倡社區觀念、包容、創造性、時尚以及反消費主義。同樣是燒掉木質的人偶,各種區別可大得很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