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薈萃大縱湖,市內旅遊好去處!


大縱湖位於江蘇省鹽城市鹽都區、泰州市興化兩地,當地又名平湖,為古射陽湖經分化解體後的殘跡湖之一。地處裡下河平原腹地,是運東湖群中地勢最為低下的地區。湖形略近橢園形,湖面面積為36.783平方公里,鹽城境內面積為19.772平方公里,佔總水域面積的53.75%,屬碳酸鹽類鈉組Ⅰ型淡水湖。

大縱湖旅遊區地處蘇中裡下河腹部,位於鹽都區大縱湖鎮,距市區42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度假區內的大縱湖是裡下河地區最大、最深的湖泊,素有"水鄉澤國"之稱。東西長9公里,南北寬6公里,面積30平方公里。

度假區內不僅擁有一望無垠的湖蕩水面、清澈透明的二級水質、保存完好的生態環境、四季分明的宜人氣候等良好的湖蕩溼地生態資源,而且擁有"二十四孝"之一的王祥臥冰處、東漢末年建安七子之一的文學家陳琳之墓、明末清初著名書法家宋曹的故居、"揚州八怪"之一的書畫家鄭板橋教書館等獨特的人文資源。


大縱湖自古為鹽城名勝,縱湖秋色列入鹽城新十景之一。她以寧靜致遠的意境、恬淡秀美的風光、清雅綺麗的魅力吸引著眾多遊客前來觀光。

大縱湖旅遊度假區以大縱湖水面為核心、以良好的生態環境為基礎、以厚重的裡下湖文化為底蘊,重點發展特色旅遊項目,進一步豐富人文內涵和湖蕩景觀,建設成集湖蕩觀光、休閒度假、民俗採風、生態教育、科考探秘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生態型旅遊度假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

首期核心區開發面積3.5平方公里,已於今年"十一"對外開放。建有入口廣場、水上風情、歷史人文、佛教文化、蘆葦迷宮等功能區,形成溼地生態、興湖晚照、江楓漁火、綠嶼隱秀、禪寺鐘聲、荷影伏波、蘆蕩驚雁、仙島瓊閣八大景觀,其中蘆葦迷宮為世界之最,已申報了吉尼斯記錄。


大縱湖為過水型湖泊,南部和西部的鯉魚河、中引河和大溪河等為主要進水河道,東北部的蟒蛇河為主要出水河道。湖盆淺平,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微傾,深水區位於湖的西南部。

常年平均水深為1.02米至1.5米之間。湖底平整,土質堅硬,多為雞骨土,很少淤泥,湖水清澈見底,可見魚蝦水草,天然餌料豐富,適宜各種水生動、植物的生長。

大縱湖鎮因其境內的大縱湖是蘇中裡下河地區最大最深的湖泊而得名,素有"水鄉澤國"、"魚米之鄉"的美譽。大縱湖又名平湖、縱湖,原由古瀉湖演變而來,約形成於南宋以前,距今800多年。

湖區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4.3℃,1月平均氣溫1.0℃,7月平均氣溫27.1℃。多年平均降水量1060mm,6~9月佔全年降水量的64.2%。多年平均日照時數2350h,輻射總量506500J/cm2,無霜期221天。主要承受郭正湖、得勝湖、蜈蚣湖等周圍湖蕩來水。

經由西部的大西河以及南部的中引河、鯉魚河入湖,調蓄後由東北部的蟒蛇河及東部的興鹽運河下排,是裡下河地區滯蓄洪澇的主要場所。洪澇災害頻繁,旱災亦不鮮見。1954年洪水,最高水位3.09m;1932年大旱,湖泊乾涸,湖底塵土飛揚。

計有魚類22科60餘種,以鯉科為主。主要經濟魚類有鯉、鯽、鯿、鮊、鱖、烏、黃顙等。湖中亦產青蝦、白蝦、羅氏沼蝦等。漁業除天然捕撈外,養殖生產發展較快,至80年代末,各類養殖面積已達6.72km2。養殖種類以草、團頭魴、鰱、鱅、鯉、鯽和河蟹為主。

水生植被覆蓋率95%。近岸地區以蘆葦、蒲、菰、蓮藕和菱為主;在開敞水域沉水植物遍佈,主要種類有苦草、聚草、馬來眼子菜、輪葉黑藻等。湖中螺、蜆資源豐富,平均數量92ind./m2、生物量150g/m2。

沉湖說稱大縱湖原為一座繁華的東晉城,因突然地陷而被水淹沒。1929年大旱,湖底乾涸,曾發現有許多鍋灶、城牆磚、鋪地磚、瓷瓦罐、罈子等,還見到一根斷旗杆、一眼古井,以及城牆和街道的殘跡。

瀉湖說者考證,大縱湖由瀉湖演變而來,初次成陸後為灘塗,曾有人類活動,後因海水入浸沉沒,海水東退後,此處因地勢低窪,形成湖泊,距今已800多年。

大縱湖雖然地方偏僻。可歷史上卻出了不少名人,人文歷史和文化內涵也十分豐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