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發達:胸中有一顆閃亮的仁殘愛孤之「星」

他任勞任怨,仁愛自家殘疾孩子30餘年;精心照料,幫扶單親家庭孩子學習十餘年,在鄰里百姓心目中成為一個仁殘愛幼助親的典例。——他,就是皖歙南鄉杞梓里鎮唐裡村周發達。


周發達:胸中有一顆閃亮的仁殘愛孤之“星”


殘兒在剝撿茶籽殼

周發達,今年64歲,個子中等,身體康健,待人溫和,他與愛妻凌菊梅,相依為命,家庭和諧溫馨,面對家庭不幸,從不自暴自棄,情緒低落,而是以照應好自家殘疾孩子的生活為快樂,以自己不停地忙碌幫扶他人來充實自己生活。

原來,周發達的妻子於1988年的一個秋天,生下一個男孩周飛來,因當時接生條件極為簡陋,而使孩終身致殘,即手腿殘疾,不能蹣跚走路,生活無法自理,只能癱瘓在床,但頭腦、說話正常,通情達理,給人乖巧可愛的感覺。為了治癒疾病,在孩子五六歲時,周發達絞盡腦計,到處求醫治療,帶著兒子去過合肥、杭州、上海大醫院,對其腿部、腰椎進行拍片診斷,動過十餘次手術進行骨質嫁接,花費4萬餘元,終於有所轉機。幸好右手可以握拿東西,自己可以吃飯;但腿部仍然僵硬,只能推著凳子緩慢挪行,殘疾無助,一切生活全靠父母照應。

周飛來,至今30餘歲了,從小到大,也非常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在日常生活中表現非常溫順,大多時候坐在板凳上,一坐就是半天,從不吵鬧;他自強不息,有時農忙期間,也幫忙做輕微的家務,如剝茶籽殼,洗衣服,抹桌子;想吃喝拉撒,那板凳成了他的行走柺杖。

當你看到他那條小凳子時,那右邊被手抓按磨陷的小坑窪為之震撼。那是歲月悠長的記錄,那是手抓時光的印痕,那是心情無賴掙脫留下的坎坷,更是毅力戰勝困境的積澱。

周發達,不僅在家裡安裝了電視,讓孩子豐富生活,還經常跟他講自己的見聞,充實社會交往。他作為父親,發在內心的說:“善待殘疾孩子,關愛殘疾心靈,是尊重人權、仁愛良知的義務和責任”。

周發達,生有兩女一男。其中一個女兒周萬紅,招贅女婿汪慶軍入門,過著甜蜜的生活。汪慶軍,則是20餘里外的岔口鎮汪家店的一個村民,其哥汪慶明與外地妻子成親生了一女孩,因妻子感情偏私藉故路遠等原因而夫妻離異。隨後,真是禍不單行,雪上加霜,其父母相繼去世,汪慶明與女兒遂成單親家庭。那困苦生活、無教育子女經驗、孩子就學路遠無人關照的窘狀,成了汪慶明人生中又一難題。

此時此刻,周發達看在眼裡,急在心上,因自家唐裡村有九年一貫制學校,可以就近入學,而好心勸解單親家庭汪慶明孩子在唐裡學校入學。其實,好心人做一件好事並不難,若要長期照應孩子學習生活,是要付出巨大精力、物力、財力和時間等代價的。這樣,周發達善良大度,講義氣,幫扶這位單親家庭,一幫就是10來年,不僅在衣食住行學上對單親孩子照應周到,更在人體不適傷風感冒上及時發現症狀,及時就醫治療。他愛他人孩子如自家子女,豁達寬容,換位思考,以長輩仁愛幫扶的心態對待單親孩子。那女孩感激地說:周爺爺待我真好,讓我衣食無憂,安心學習!

如今,周發達看到單親孩子努力學習,健康成長,心中樂呵呵的笑著說:長輩能照應好自家殘疾孩子,又照顧好他人單親家庭孩子,他們只要感到身心愉悅,家庭溫馨,我再苦再累都值。(方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