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房租碾壓的90後,還有什麼詩意空間?

當“90後”尚對輕盈人生進行美好想象的時候,這一代人猝不及防地遭遇了沉重。人生之重、生活之重、時代之重、社會之重,不經意間疊加在一起,碾壓在年輕的肉身上。

被房租碾壓的90後,還有什麼詩意空間?

01.

2018年,成為社會人群代際的重要轉換點。

當很多人不假思索地給“90後”狂貼標籤的時候,不知不覺間“00後”一代已經以更新穎、更多元的姿態崛起。

開學季拉開帷幕,“00後”大學生正式全面登場。相對於這批青春校園的生力軍,“90後”大學生逐漸淡出,被賦予了更多的社會意義。

最早的“90後”已經28歲,逼近孔子所說的“而立之年”;最晚的“90後”也已經19歲,不再是“發現我未滿18歲”的懵懂年齡。

隨著年齡的增長,新新人類“90後”已經開始承受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開始在時代洪流中重新認識自己、遭遇社會給予的挑戰。比如,“蟻族”、“空巢青年”等關鍵詞,開始讓更多人、也讓“90後”自己面對這一代人的時代境遇。

當“90後”尚對輕盈人生進行美好想象的時候,這一代人猝不及防地遭遇了沉重。人生之重、生活之重、時代之重、社會之重,不經意間疊加在一起,碾壓在年輕的肉身上。

被房租碾壓的90後,還有什麼詩意空間?

比如,“90後”在這樣一個變動不居的時代到底如何居住,惹來遍地嘆息。2018年夏天的一波瘋狂的房租漲勢,比以往來得更兇,讓“90後”紛紛“哀民生之多艱”。

據統計,今年7月起,一線城市中,深圳、北京、上海三地住房租金環比均上漲,漲幅分別為3.1%、2.4%、2.1%。

部分熱點城市熱門區域房租同比漲幅已接近20%。其中北京房租漲勢最為兇猛,平均租金同比上漲21.89%。通州區、昌平區和大興區,同比上漲已超過30%,其他區的同比漲幅基本也都超過10%。

相比於高企房價,房租暴漲更容易給在城市中打拼的“90”後一代年輕人以巨大的痛感。買房已無可選擇,但當租房這道在城市生活的最後屏障岌岌可危的時候,年輕人該如何懷抱夢想,該如何暢享美好生活,該如何消費升級,該如何存在?

因高房價而逃離北上廣深,多多少少有一種矯情;但因高房租而逃離北上廣深,就只剩下深深的無力感與默默的一聲嘆息了。

對此,“吳曉波頻道”在一篇推文中對“90後”這樣重新定義:被房租“消滅”的“90後”。

年輕改變世界,世界卻無情讓年輕不再年輕。

02.

但是,“90後”的居住與生活景觀也絕非黯淡至極,至少在某些方面透露著亮色、詩意與希望。

8月23日,在“第三屆生活榜啟動儀式”上,生活榜作為國內生活方式領域高端智庫,發佈了《2018中國美學與居住體驗報告》,就揭示了“90後”居住場景美好的一面。

被房租碾壓的90後,還有什麼詩意空間?

不妨就列出兩組研究數據。

1)“90後”是消費新中式家居產品的主要增長性群體

佈置居住空間的好物top3是綠植、茶具和中式書架

被房租碾壓的90後,還有什麼詩意空間?

生活可以豐富多彩,承載生活的容器未必是繁複的。在中國元素開始風靡全球的當下,新中式家居風格以其素雅含蓄、簡約大氣的現代風格空間,逐漸成為“90後”年輕一代的家居裝修首選。

在工作之餘,在私密空間,“90後”樂意用好物來點綴生活,激活生活中的趣味與亮色。不管貴賤與否、奢簡與否,都願意甄選好物,點亮居住空間。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透過對物的運用,讓生活擺脫庸俗,創造一種詩意的境界?在這一方面,“90後”相比於其他代際群體,更有。

而想不到的是,“90後”對茶具同樣喜愛,喜歡自斟自飲,在泡茶中感受慢悠悠的時光,而非僅僅排隊購買快消類茶飲。

2)書法、繪畫和插畫,“90後”的減壓方式就是這麼特別

自拍、美食、泡吧、電遊……還在以為“90後”的減壓方式就這麼“聲色犬馬”嗎?錯!他們不少人早已開始脫離人生的“低級趣味”,在書法、繪畫和插花等雅事中減緩壓力、撫慰心靈。“宅”,不是寂寞,而是有自己特別的快活。

被房租碾壓的90後,還有什麼詩意空間?

在遭受生活重壓的時候,在人生前行未知的時候,“90後”卻往回看,在中國古典生活美學中找到了療愈的方式與內心的慰藉。流淌在歷史長河中的優美詩句,散發著優雅氣質的新中式傢俱,以及古代文人酷愛的寫字、繪畫、飲茶、插花等閒情逸致,讓“90”後在躁動不安的時代與重壓疊加的生活中,找到了讓內心安靜、讓靈魂從容的恰當方式。遠去的古典美,成為解救90後居住與生活的溫柔的力量。

房子是租來的,但生活是自己的。“90後”並沒有完全逆來順受,並沒有完全將就,而是通過擁抱中國古典生活美學,在老祖宗發明與體驗的優雅生活場景中,重新撿拾生活的詩意、信心與希望。

不是說古典的生活方式就一定好過今天,而是說,在一個急速變動、卻又充滿眾多不確定性的今天,古人的活法至少可以給今天的年輕人提供一種可能性。在他們舉步維艱向前走的時候,驀然回首,才發現藉助古典生活元素,可以在租來的房子中,建造一個安樂的小屋。

這必須為“90後”的眼光與情懷,點贊!

03.

“傳統文化對現在的年輕人還有吸引力嗎?”

被房租碾壓的90後,還有什麼詩意空間?

去年10月,演藝明星、書院中國文化發展基金會發起人李亞鵬,在中國大劇院舉辦的《書齋·追古——中國生活藝術展》開幕式中,回答道:“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沒有那麼悲觀。”

被房租碾壓的90後,還有什麼詩意空間?

李亞鵬表示,其實很大部分青年對傳統文化很感興趣。“我注意到在上次(傳統文化)的展覽裡,短短几天時間,有2萬多人次參觀,其中70%都是年輕人;在其中一個茶席和香席的體驗場所裡,更多看到的是90後的身影。”李亞鵬特別注意到“90後”對茶道、香道的喜愛。傳統生活方式在“90後”視野中並沒有缺席,反而備受青睞,願意在生活空間中營造古雅且又時尚的情調。

在“90”明星群體中,當紅小生楊洋就是一個酷愛新中式傢俱、樂意回顧古典生活方式的人。在第二季《花兒與少年》節目中,芒果臺就走進他的家,拍攝了他的別緻的居住空間。

客廳地面鋪了實木地板,牆壁在燈光的照射下,透出暖暖的色調。傢俱都是新中式風格,棕紅色的實木電視櫃,棕色的櫃子靠在白色的牆壁上,櫃子裡擺放著很多小擺件。另一側的櫃子上,放著三盆植物,牆壁上倚著兩幅油畫。櫃子上還放著長鼻子匹諾曹手辦,現代感十足。

被房租碾壓的90後,還有什麼詩意空間?

楊洋的居住空間並不寬大,裝飾風格也並不豪奢,而是時尚中透露著古典美,溫馨中不失樸素心。傳統的傢俱風格,搭配一些時尚的元素,似乎碰撞出了火花。在楊洋的家中,這樣的裝修絲毫沒有違和感,反而會讓人覺得很貼切。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薪火相傳,在當代的“90後”這裡,有了更新的傳承方式與更時尚的表達。

傳統的延續,不止是靠教科書,不止是靠說教與宣傳,更不止是靠權力規訓,而最終需要有人在用傳統,在活生生中的生活中體驗傳統、感受傳統。很顯然,“90後”不止是仿古、泥古,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進行資源活化與創造性轉化,讓傳統的生命在生活方式中得到延續。

一百多年來,在西方堅船利炮的威逼下,在“西學東漸”的影響下,中國人習慣於告別傳統,習慣於在方方面面斬斷與傳統的關聯,而熱情地擁抱西方的生活方式,以為生活中只有咖啡廳、麥當勞、西服與交響樂。

時光流傳,在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在真正有興趣、有能力經營自己的美好生活的時候,才想起傳統,才終於認識到傳統的價值,才最終發現:古典生活美學沒有時代性,甚至沒有地域性。

無論放在彼時還是今天,放在北京還是廣州,都一樣富有魅力。在這一文化復興大潮中,“90後”扮演的角色不可估量,他們執意要用古典的美來對抗現實的堅硬與時間的變化。

當然,你也許會說,在古典生活美學的溫柔富貴鄉里,“90後”會迷醉自己。但是,假如真能找到淺淺共醉的方式,也是你我之幸、社會之幸了。

文丨甲乙

圖片丨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