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鐵3號線讓座事件,爲這樣的三觀喝彩



9月24號,網友@Gq範故情Sama 上傳了一段南京地鐵三號線上的視頻,視頻的主要內容,記錄的是一位給老人讓座的中年男子,藉故腳踹隔壁座位的小年輕,因為小年輕“不給老人讓座”。

搶佔道德高地,進行道德綁架,這在生活和網絡上都屢見不鮮,本來沒什麼好說的,這個世界上的傻逼就是這麼多。但是,讓我感動的是,地鐵車廂裡的其他乘客,尤其是一位年輕的乘客,對施暴的中年男子進行了有理有力的批評,並且成功促使施暴的中年男子向小年輕道歉。

“讓座是情分,不讓座是本分”,這句話擲地有聲,大快人心。隨後的民法和刑法的引用,雖然不準確,但是從道德上升到了法律高度,一方面擊潰了中年男子的道德高地,另一方面更彰顯了南京人的法制意識,使人忍不住要為他們喝彩。

在此前的印象中,南京人並不是這樣。

比如,在引發全國媒體關注並且持續拷問社會公德的“彭宇案”中,南京老太曾經一度成為一個專有名詞,指的是那些耍奸耍滑、趁機敲詐的老年人。這麼多年過去了,我還記得揚子晚報的攝影記者拍攝的那張照片,彭宇拿著判決書站在法院門口,一臉的委屈和無奈。

無論彭宇當初是否碰觸了老人,法院的“沒有撞到就應該不會去扶”的判決詞,以及被撞老人的索賠表現,都讓全國人民倒吸了一口涼氣。當時南京市中院的一位法官在私下表示,彭宇案判決的失當,至少讓南京人的道德形象倒退了十年。

又比如,今年的水遊城抓小三事件,幾位圍觀的女性市民紛紛拉開車門,公然拍攝車內的當事人,並且大罵對方不要臉,大罵對方是“外碼”。在對真相併不瞭解的情況下,就憑一句“抓小三”,圍觀的南京人就公然對當事人進行了道德宣判,並且拍攝視頻和咒罵。

水遊城抓小三事件的真相,事後證明了這場鬧劇有明顯的設計之處:已經離婚的原配並非是傳統意義上的受害者,她已經佔據了足夠多的股份和財產。當時圍觀市民的表現,既讓人驚訝,又讓人鄙視。

作為一座傳媒發達到與其經濟體量不相稱的城市,南京城和南京人的對外形象,就在這些新聞事件中被點點滴滴的累積。

這也許是傳媒過於發達的副作用,負面的情緒總更容易被放大和傳播。

我曾經和寫過《南京人》的葉兆言老師閒聊,葉老師認為南京人並不像媒體表現中的那麼糟糕,市井市儈哪裡都存在,實際上南京人更多的是包容大度,溫暖友愛。

葉老師說南京人性格的形成原因,和皇城根下不無關係,他們認為自己見過世面了,儘管皇城的命運只有短短的幾十年。這種“見過世面”,最後帶來的局面就是不計較和包容。比如南京人的口頭禪,除了生殖器之外就是多大事啊,不存在。

這種包容和大度,成為南京人性格中的底色。所以在社會生活中,儘管有彭宇案這樣的宣判,有水遊城抓小三這樣的鬧劇,也更有地鐵三號線讓座男被眾人指責,最終被迫道歉的事件。

你讓座了可以,你讓座了就得讓別人讓座,不行。你欺負弱小,不行;你道德綁架,也不行。

南京人拎得清,這樣的三觀很恩正。

南京地鐵3號線讓座事件,為這樣的三觀喝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