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新聞學經濟:中國應該繼續保持「重商主義」

2018.10.01


美國加大了中國出口產品的關稅,若繼續打下去,中國產品的出口勢必受到很大影響,因為美國是中國的第一大貿易出口國——4000多億出口到了美國,按美國的計算超過5000億美元。


看新聞學經濟:中國應該繼續保持“重商主義”

”錯了嗎

“重商主義”指的是國家鼓勵出口的政策傾向。不用去追究太久遠的重商主義,我們的近鄰日韓臺以及近40年的中國,搞的就是重商主義。

有些人(包括某些著名經濟學家)認為:美國嫌我們出口太多了,我們自己擴大內需(擴大消費)消化這些出口商品不就解決問題了,正好改變40年來我們錯誤的重商主義方向。

這種看法不止今年出現,在很多年前,不少經濟學家就認為中國應該放棄鼓勵出口的政策,應該擴大內需,讓我們龐大的生產能力為自己的國民生產消費品而非為外國人生產。

粗一看似乎有道理,外國人不買我們的東西,我們自己消費掉它們不就是了。確實是這樣的。真要走到極端,打起仗來,有生產能力的自然不怕沒有生產能力的。這是常識。所以之前在群裡說,真要魚死網破,我們並不怕美國,我們可以和第三世界構成一個經濟循環——從第三世界獲得必要的自然資源。

不過,既然還有世界和平,還要維持世界和平,中國就應該繼續積極鼓勵出口,因為中國還很落後,人均GDP還不到9000美元,約美國的七分之一,不到德國日本的四分之一,中國還需要長時間保持所謂的“重商主義”。

我依據的是一個常識:不出口就沒有錢進口,大量的出口,我們才有錢大量的進口。不用學任何流派的經濟學,只要稍微懂點腦筋就能獲得這個常識。

我們還很落後,需要錢(美元)購買先進的儀器設備,需要錢購買外國的先進技術,需要錢請外國專家幫助我們提高技術,需要花錢請外國學者教育我們的工人我們的孩子——無論是把外國專家學者請到中國來還是把孩子送去外國學習,都需要花美元。舉例來說,比亞迪汽車請的奔馳底盤調校專家漢斯、奧迪設計總監奧格,比亞迪 要花美元,北大清華南大科大請外籍專家教授也要花美元。

沒有大量的出口,我們就很難做這些事情。我們的產業技術升級就要慢下來。

有人會說,美國不常年保持貿易逆差麼,不也挺好麼。美國有這個本事,因為它有“美元霸權”,它多印些美元,自己拿美元就能換到別人的東西。中國還遠沒有有這個本事。美國的這個本事其實是因它近100多年一直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世界第一科技大國,因它有二戰以來積累下來的信譽來供其揮霍。中國還沒有這種積累。

落後國家可以學習東亞

日本韓國臺灣長期鼓勵出口,限制國內消費,保持貿易順差,它們才源源不斷有美元進口技術和人才。中國學到了這招。我以為,不僅中國它也是落後國家實現快速產業升級的法寶。


看新聞學經濟:中國應該繼續保持“重商主義”

埃塞俄比亞的中資鞋廠華堅鞋廠

不要坐吃山空,刺激消費,而要努力工作積累美元,不停地為世界市場(而非主要為自己)生產東西,落後國家才有錢學習購買發達國家的技術。我們生產了大量的服裝不是為了自己穿——自己寧願穿的樸實點,把省出來的東西出口給全世界,換來技術和人才。

從這個意義上說,落後國家的生產主要不是為了(自己)消費,而是為了自己投資、學習。當然,如果不想快速產業升級,一輩子只做衣服鞋子,那也不妨多多消費。

讓發達國家坐吃山空吧,讓他們消耗自己的技術儲備——讓他們拿技術換我們製造的產品。全世界的落後國家只有如此,技術、人力資本才能快速提高,才能拉近與發達國家的差距。


看新聞學經濟:中國應該繼續保持“重商主義”

美總統女兒伊凡卡 · 特朗普(Ivanka Trump )旗下女鞋來自華堅鞋廠


模型小結

落後國家之所以落後是因為技術差,技術差歸根結底是人力資本不夠,人力資本不夠翻譯成大白話是國人沒有技術。

技術有兩種途徑獲得:一是靠自己摸索研發,二是向發達國家購買技術,然後自己消化——送孩子去發達國家學習技術,也可視為“購買技術”——無論如何,獲得技術是要花錢的。顯然,第二種途徑可以更快的提高技術水平。

而要獲得發達國家的的技術,唯有出口東西來換。出口越多,換來的技術越多,落後國家技術升級的速度也就越快。

看過我之前文章的朋友應該知道,不鼓勵消費,鼓勵投資和鼓勵出口一脈相承——我們自己把東西全給消費了,就沒有東西出口了。雖然可以用宏觀經濟學的“儲蓄-投資-淨出口”公式來解釋,但我們並非一定要這麼做,依據常識就可以理解了。

世界就這麼“不公平”,準確的說,就這麼公平:窮人只有比富人更努力的工作,更少消費更多投資——購買技術、增加人力資本,窮人才可能追趕上富人。個人如此,國家也如此。

更多小山同學文章請搜索公眾號:Free-is-not-fre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