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開放促轉型 湖南郴州跑出崛起「加速度」

用开放促转型 湖南郴州跑出崛起“加速度”

郴州市委書記易鵬飛。 盧文偉 攝

中新網郴州11月5日電 題:用開放促轉型 湖南郴州跑出崛起“加速度”

作者 白祖偕 傅煜 肖慧芳

34家500強企業爭相落戶;163家企業與全球142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往來;開放型經濟持續位列湖南第一方陣……由於堅持持續開放,地處湖南“南大門”的郴州市,如今已碩果滿園。

用开放促转型 湖南郴州跑出崛起“加速度”

郴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郴州外宣 供圖

大開放跑出“加速度”

郴州是中國有色金屬之鄉,礦產資源十分豐富。但郴州因礦而興,也因礦所累。改革開放初期,環境汙染、發展粗放等一系列問題相對突出。郴州要健康長久發展,必須加大開放,促進經濟轉型。

1988年,郴州獲批為沿海向內地改革開放過渡試驗區。此後,從湖南放開“南北兩口”到“一點一線”優先發展,從加快湘南開放開發到賦予郴州先行先試承接產業轉移34條特殊政策,從成為“全國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到獲評國家級湘南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等,郴州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

在承接產業轉移的大潮中,敞開大門的郴州蓄勢發力,無縫對接粵港澳,大步融入“珠三角”“閩三角”。隨著1000餘家轉移型企業陸續遷駐,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家居智造等產業鏈條式在郴州形成集聚優勢,不僅讓這個曾經“一礦獨大”的城市加速了產業結構轉型,更讓其步入了歷史上經濟實力提升最快的時期。

數據顯示,40年來,郴州累計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284.9億美元、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171.5億美元,兩項指標均連續6年位居湖南前3位。其地區生產總值也由1978年的10.3億元人民幣增加到2017年的2337.7億元,一路跑出崛起“加速度”。

“大平臺”釋放“磁效應”

曾幾何時,因為沒有大江大河和機場,郴州大部分企業只能選擇在沿海口岸報關,既費時又增加物流成本。

為奠定大物流、大通關格局,郴州持續優化開放平臺:建成鐵路口岸,實現鐵海聯運“借船出海”;公路口岸開通國際快件,實行“屬地報關、口岸驗放”;在全國內陸口岸率先開通直接放行的“F通道”,讓綜合物流成本直接下降五成以上,似乎把通江達海的港口建在了家門口……

在郴州國際快件監管中心,一輛輛粵港澳牌照的大貨車在卡口處被“自動識別”、快速放行。自2017年11月郴州“跨境一鎖”快速通關係統開通運行以來,進口到郴州的貨物無需像以往由口岸海關轉關、查驗和換鎖。郴港全程運輸時間因此縮短4小時,每輛直通車單次可節省費用800餘元。

一個多月前,郴州進口肉類指定查驗場正式運營。“郴州由此實現進口肉類產品就地檢驗,相比之前在廣州、深圳等沿海城市查驗縮短了六、七個小時的等待時間,大大節約了企業成本。”郴州市市長劉志仁說,集海關、口岸、檢驗檢疫、鐵海聯運、綜合保稅區等平臺功能於一體的“一站式”快速大通關平臺的基本形成,讓郴州的對外開放提升到新的水平。

開放平臺的不斷完善,讓郴州成為一個巨大的磁場。世界500強企業臺達電子不斷在郴州增資擴股;原本選好設廠地的炬神電子反覆比較,最終“移情”郴州;深圳正威集團、北京順峰、廣東長鹿等戰略投資者紛至沓來。據統計,僅今年前8月,郴州就新引進總投資億元以上產業項目130個,總投資額433億餘元;新引進500強企業13家,投資項目16個,總投資219.4億元。

用开放促转型 湖南郴州跑出崛起“加速度”

郴州市人民政府政務服務中心。 鄧霞 攝

“軟環境”留住大項目

“在郴州辦事風氣之好、效率之高,超乎想象。”幾年前,臺資企業“炬神電子”將總部和生產基地遷至郴州,僅2個多月就辦好了“定居”手續,董事長楊譓鵬對此連連“點贊”。而今,該公司機頂盒電源已佔據國內市場的半壁江山。

投資商來了,如何“留得住”?郴州為此下足了功夫。從深入推進“放管服”、商事登記、“三證合一”等改革,著力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到大力推進“五低一快”(低稅費、融資、要素、物流、土地房產成本,快捷辦理手續證照),努力降低企業營運成本等,該市著力用最優的營商環境擁抱海內外客商,獲評“2018中國企業營商環境(地級市案例)十佳城市”。

為讓企業、市民“少跑腿”“不跑腿”,2017年8月,郴州市在湖南率先推行政務服務“一次辦結”改革,承諾辦結時限在法定辦結時限的基礎上壓縮73.1%,1651項“一次辦結”政府服務事項全部上網運行,社會投資項目審批時限從取得土地到開建壓縮至50個工作日內。

今年初,總投資200億元的湖南廣東家居智造產業園項目落戶郴州桂陽縣,首批入園企業達63家。“郴州的行政審批效率高,我們非常認可這個地方。”享受到此次改革紅利的廣東省傢俱協會副會長袁世豪說,60多家企業過來,各種審批不僅速度快,而且當地部門全程代辦,真是太方便了。

“40年來,改革開放成為了郴州最鮮明的特色和最大的優勢。”中共郴州市委書記易鵬飛表示,郴州將始終保持先行先試的銳氣、奮力開拓的勇氣、勇於擔當的底氣,致力更有效益、更可持續、更高質量的發展,在湖南開放的“南大門”、改革的“橋頭堡”、發展的“增長極”上書寫新時代的美麗篇章。(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