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戀歌——嶗山霧凇

冬日戀歌——嶗山霧凇​冬季登山追求的就是兩個字——“寒”和“雪”,寒山寒林風雪冰霜才是嚴冬的山林最具韻味的傳神體現。時已冬末,身處華北地區的青島迎來了寒潮最密集的一週,懷著對本地嶗山的那一片赤誠與熱愛之情,我們一眾山友“知秋”“小武”“哈哈鏡”“暱好”五人組成的隊伍再一次向著嶗山進發了。

從大河東客服中心乘坐景區擺渡車到達天地醇和牌樓,甫一下車,一場漫天飛舞的雪粒讓大家猝不及防驚喜萬分,呵,下雪嘍!有“雪神”知秋在場果然靈驗。知秋大哥今冬以來每次上山總能遇見下雪,於是業內人送美稱——“雪神”。娛樂圈中有雨神蕭敬騰,戶外圈中出個雪神知秋,大雪小雪召之即來。隊友們一路調侃著開始了攀登,本次的路線是天地醇和、大茅房、子英庵口、嶗頂,滑溜口、引點、仰口一線。嶗頂海拔1132米需要一路拔高,大家一身戶外裝備在漫天飛雪中豪情滿懷的從景區內原鐵佛庵遺址切入野徑,開始了正宗的驢友之路。

冬日戀歌——嶗山霧凇

冬日戀歌——嶗山霧凇冬日戀歌——嶗山霧凇
冬日戀歌——嶗山霧凇冬日戀歌——嶗山霧凇

冬日戀歌——嶗山霧凇

冬日戀歌——嶗山霧凇

冬日戀歌——嶗山霧凇​​​​​​​

北方的冬季或許總是留給人灰暗的印象,灰色的天凋零的樹木,色澤彷彿一成不變。但嶗山的山體全由青白的花崗岩構成,這樣的打底色卻帶來全新的基調。晨光熹微時,列列山峰面面巖壁,似乎被烈火照耀,輝煌燦爛,讓這裡充滿熱烈。正午烈日下,又通體發出強烈閃光,在蒼鬱遒勁的青松映襯下頃刻間變得神聖典雅。然而,一切的山林面目都比不過此刻這天地山谷間紛紛揚揚的雪絮。它從天而降,在你的眼前恣意飛舞,仰起臉,立刻會有晶瑩的雪花落在你的臉上,輕若柳絮,讓人感到絲絲涼意,清新的空氣真的能潤肺滋腑。雪花是冬天的精靈,當我們行進到子英庵口時,道路和空地已潤田無聲般覆滿一層兩指厚的白毯,整個世界已經換上了一幅銀裝素裹的如詩如畫新面目。輕踏其上,“咯吱咯吱”聲悅耳動聽,讓人頓時忘記攀登的勞累,當接近嶗頂時,一仰首,一叢晶瑩閃亮的霧凇畫面直入眼簾,“好美啊!”引得大家連聲驚呼讚歎。只見往日蒼松青枝已被綿綿白雪和寒冷氣流在風力的作用下隨物具形,一片銀裝素裹變得千姿百態。這一定是風之神女施展她那精巧絕倫的纖纖素手將每一莖每一株草木飽蘸蜜雪,才讓玉樹瓊花清晰綻放,這份婉約,無時無刻不散發著雪的神韻。隊中的兩位女士暱好姐和小武姐更是有著審美天性,連忙欣喜的招呼大家為我們拍下冰雪世界的張張美照。

冬日戀歌——嶗山霧凇冬日戀歌——嶗山霧凇

冬日戀歌——嶗山霧凇冬日戀歌——嶗山霧凇
冬日戀歌——嶗山霧凇冬日戀歌——嶗山霧凇
冬日戀歌——嶗山霧凇冬日戀歌——嶗山霧凇
冬日戀歌——嶗山霧凇冬日戀歌——嶗山霧凇
冬日戀歌——嶗山霧凇冬日戀歌——嶗山霧凇
冬日戀歌——嶗山霧凇冬日戀歌——嶗山霧凇​​​​​​​​​​​​​​

小心翼翼的穿過這片霧凇林上到摘星亭,這裡已是嶗山的最高處,俯瞰遠眺,已悄然停雪的天空通透純淨,凸起的峰頂巨石上積雪團團,像絮絮棉團一樣呆萌。遠處的海平面風平浪靜,露頭的太陽投下光芒萬道,照耀得白濛濛的大海如冰凍一般,是那樣的如夢如幻。今天山頂聚集了不少特意趕來的攝友,他們搬挪著三腳架不斷尋找最適宜的拍攝角度,記錄下冬日嶗山那最動人的一一幕幕。

冬日戀歌——嶗山霧凇冬日戀歌——嶗山霧凇

冬日戀歌——嶗山霧凇​​​​

嶗頂氣溫已低至零下十多度,冷風吹面簡直利若霜刃,大家不敢多做停留趕忙循著嶗頂環線向北觀景平臺進發。

冬日戀歌——嶗山霧凇

冬日戀歌——嶗山霧凇冬日戀歌——嶗山霧凇
冬日戀歌——嶗山霧凇冬日戀歌——嶗山霧凇
冬日戀歌——嶗山霧凇冬日戀歌——嶗山霧凇​​​​​​​

北觀景平臺位於嶗頂八卦環線的外圍,這裡緊鄰軍用公路三面群峰聳峙,U型谷內遍生落葉松林這為霧凇的形成提供絕佳的條件,歷來是賞凇踏雪的一處好所在。我們一行到達後,果不其然,冰凌冰掛霧凇隨處呈現,高大的成片落葉松林冰晶高掛,滿樹冠珠串銀鑲,冰清玉潔,就連樹幹迎風面也沾滿了積雪,彷彿走進童話般的境界。

冬日戀歌——嶗山霧凇冬日戀歌——嶗山霧凇

冬日戀歌——嶗山霧凇冬日戀歌——嶗山霧凇
冬日戀歌——嶗山霧凇全隊合影​冬日戀歌——嶗山霧凇
冬日戀歌——嶗山霧凇​​​

冬日戀歌——嶗山霧凇

冬日戀歌——嶗山霧凇冬日戀歌——嶗山霧凇
冬日戀歌——嶗山霧凇冬日戀歌——嶗山霧凇
冬日戀歌——嶗山霧凇冬日戀歌——嶗山霧凇​​​​​​​​​​​

踏著一路上的亂瓊碎玉走到滑溜口,這是嶗山一處重要的樞紐隘口,這裡西可去北九水,南可到嶗頂,東可至仰口,北可達二龍山,絕對的四通八達,這裡也是嶗山久負盛名的賞雪賞霧凇的勝地。此時遠望這廣袤的落葉松和青松林,滿目一片銀白,樹冠、地面、枯草欄杆都是白色的,峰連著峰,樹連著樹,你的眼裡到處都是純潔的白色。偶爾吹起一陣朔風揚起一片雪霧,猶如一片小小的雲海,飄飄蕩蕩,意境優美使人浮想聯翩,這壯美的自然景觀,怎能不使人痴迷沉醉?此情此景,“小武”姐動情的問我們是否看過一部叫做《冰雪奇緣》的影片,她一定是覺得如此潔白的仙境只能用影視作品中的美好場景來對應了。“哈哈鏡”大哥和“暱好”大姐興高采烈的在那些一簇簇一串串垂下來的純潔霧凇前變換著姿勢拍照,只想著多多留下這份難得的大自然帶來的淳美。“知秋”大哥這時卻變得似乎很淡定,默默地注視一會兒後說了句“趕緊拍吧,這個景可不多見”,不愧“雪神”,出語都顯境界。大家流連著,拍攝著,那山林玲瓏剔透的純淨,林木素裹,一片潔白,好似進入了遠離凡塵的童話世界,只是寒冷的氣溫很快凍得手機電池沒電了,無奈之下,只能靠肉眼多多盡情的飽覽了。

冬日戀歌——嶗山霧凇冬日戀歌——嶗山霧凇

冬日戀歌——嶗山霧凇冬日戀歌——嶗山霧凇
冬日戀歌——嶗山霧凇​​​​​

不覺間已是下午光景了,餘程尚遠,盡興的我們繼續上路。午後的陽光暖暖的投射在潔白的雪地上,令人目眩,令人眼花,往常的山野輕易的幻化成這無比潔淨的雪野,原來世界竟是這樣的神奇。隨著山勢的下降,我們朝下一目的地“引點”前進。那是一處嶗山的地理座標原點是重要的標誌。行進中,道路兩側山峰之上的奇石怪巖屢屢呈現,從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出各異的造型,似鷹像駝,不一而足。想象力豐富的暱好大姐更是獨具慧眼,發現山巔的一堆危巖像極了猴子在騎乘烏龜,經她這一指點大家也頓覺神似極了,這也正是嶗山石頭的魅力精妙之處。邊走邊談,不多時即到達引點並折返觀看了“高家中學”遺址,然後我們就來到石嶂庵。石嶂庵,原名石丈庵是嶗山最小的庵廟,初建時為尼姑庵清乾隆年間改為道觀民國時期不知何故又廢棄。近前仔細端詳此庵,只見它通體以花崗岩石條石板砌成,房頂高約三米寬約兩米多,雖是最小廟宇站於其前卻並未有逼仄侷促之感,這應該是造型結構簡潔大方石材厚薄合理科學的緣故吧。整個房屋比例一定符合黃金分割點法則,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古人的審美和嚴謹,更重要的是反映出人們對庵中神靈的虔誠之心。只是庵中神像早已不知所蹤,到底是何神何仙根本無從可考,想來一定是一位品德高尚濟人困苦法力高深的仁慈神靈。幾百年的歲月洗禮早已使門框的石刻失去顏色,但陰刻的字跡仍可辨認得出,一幅對聯篆刻於左右。上聯:坤元默起一輪月,下聯:聖德常統五斗星,契合道家自然為本道法自然的主張和陰陽星象理念,氣勢磅礴,意境高遠。此庵左側遺留有當時的道士居住過的兩間小房,而今只剩殘垣斷壁。整座石嶂庵背靠峭壁巨石,面對澗谷潺潺溪水,周遭遍植竹柏松楸,依山傍海,山形地勢風水絕佳。

冬日戀歌——嶗山霧凇冬日戀歌——嶗山霧凇

冬日戀歌——嶗山霧凇冬日戀歌——嶗山霧凇
冬日戀歌——嶗山霧凇冬日戀歌——嶗山霧凇
冬日戀歌——嶗山霧凇冬日戀歌——嶗山霧凇
冬日戀歌——嶗山霧凇冬日戀歌——嶗山霧凇
冬日戀歌——嶗山霧凇一隻送行的小狗,送了我們老遠

冬日戀歌——嶗山霧凇​遠望海島

冬日戀歌——嶗山霧凇​​​​​​​​​​​​​仰口的海邊

遊覽一番後下午近三時許,我們一行五人穿過防火護林站到達廟嶺口林場繼續下行從仰口社區出山,依然是乘坐景區大巴擺渡車安然返程。

瑞雪霧凇,不可多得,嶗山勝蹟,數不盡數。啊,霧凇,你把美麗降臨人間!

冬日戀歌——嶗山霧凇

冬日戀歌——嶗山霧凇冬日戀歌——嶗山霧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