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身變形的矯正原理,多知道這些還是有好處的

車身變形的矯正原理可描述為:充分利用力的性質(合成、分解、可移性和平行四邊形法則等),按與車身碰撞力大致相反的方向拉伸或頂壓變形部位,使受損傷的構件得以修復。對於碰撞程度較輕的局部變形,一般運用較為簡單的拉伸方法,就很容易使變形得到矯正。但對較為嚴重的車身碰撞變形,由於其受力的嚴重性和複雜性,便不能簡單地依靠這類矯正方案了。如圖6.2所示,當車身構件受到來自F力的碰撞時,就會形成如圖6.2(a)所示的變形。如果矯正過程中,仍然簡單地用與F力相反方向的力P進行拉伸就會很容易形成圖6.2(b)所示的結果,將A段拉直但B段仍處於彎曲狀態。究其原因,複雜的衝擊過程使車身構件的變形程度很不勻稱,金屬材料的強度也因此發生了變化,如皺褶多的一側加工硬化現象就嚴重些。再用同一方向上的力加以矯正時,受損傷構件表面上存在的強度差異,也必然會影響到矯正的復原率,這就是簡單拉伸難以奏效的緣由。如果靈活地運用力的性質,對損傷狀況作出進一步的細緻分析,按如圖6.2(c)所示的方案,調整矯正力P的大小和方向,變形就比較容易得到矯正。

車身變形的矯正原理,多知道這些還是有好處的

圖6.2

車身變形的矯正原理,多知道這些還是有好處的

對局部損傷已基本修復的構件,應以其軸線的延長線作為拉伸的施力方向,如圖6.3所示。

事實上,由於車身構件多屬於立體剛架式結構,這就決定了其碰撞時的受力狀態多為空間力系。即作用在車身構件上的衝擊力由於分解的結果,使力的作用線(即分力方向)不在同一平面內。儘管大多數場合,也可以將空間的受力簡化為平面力系來對待,但總不如在詳盡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矯正來得更好。這裡並不需要對構件的受力作更專業化的分析,只需建立起關於空間力系的概念,就可以矯正各類複雜的變形。

車身變形的矯正原理,多知道這些還是有好處的

當然,許多變形都很難通過一次矯正來完成,而是需要不斷修正力的大小和方向,有時甚至還要調整矯正力的作用點或者從多點進行同時拉伸。例如:矯正如圖6.4所示的嚴重彎折的箱式梁,由於受拉伸條件的限制而不能按理想方向施加矯正力時,也可以將拉伸力分解成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分力,進行多點拉伸。於垂直和水平兩個方向同時拉伸縱梁,就比較容易使變形恢復到正常工作位置。另外對於這樣的箱式梁,應夾住內側彎曲表面(A面)拉伸,拉伸方向應施加在一條假想部件原位置的延長線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