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語者》:養狗還需心理學

《狗語者》:養狗還需心理學

全球最有知名度的狗心理醫生西澤·米蘭

西澤的很多訓練方法來自這一認知,它的基礎是支配理論——如果人類不能維繫權威和支配地位,狗就會試圖成為首領,這是它們產生行為問題的根源。

最近,狂犬病疫苗的話題再次引起了人們的熱議。中國狂犬病死亡人數高居全球前列,這與大量犬隻未得到妥善管理、狂犬病疫苗接種率偏低密切相關。這裡的疫苗接種指的是給狗接種疫苗。發達國家就非常重視從源頭杜絕狂犬病。不僅如此,寵物心理治療開始成為一種受人關注的職業,治療師矯正狗的行為,調整狗的心理,從而幫助減少一些犬隻攻擊事件的發生。

西澤·米蘭大概是目前全球最有知名度的狗狗心理醫生。自從美國國家地理頻道播出了關於他的系列紀錄片《狗語者》,他矯正狗的方法吸引了許許多多養狗人士的關注。國內引進該片後也叫《報告狗班長》,每逢假期,西澤常常出現在鏡頭前。

他的拍攝團隊到過很多國家和地區,包括亞洲的新加坡、泰國、中國香港等。每次來到當地,他總會尋找一些問題狗的家庭,並記錄下行為矯正的過程,讓屏幕前的鏟屎官們學習。不僅如此,西澤還在洛杉磯建立了一家大型的狗心理康復中心。

西澤在片中有一句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話:沒有有問題的狗,只有有問題的人。狗只是狗,只做主人允許的事情,按主人的暗示行事。

這也是他的核心觀點——狗的問題就是主人的問題。因此,西澤認為,在調教狗的同時,教育主人更為重要。

舉個經常在紀錄片中出現的最簡單的例子,有些狗主人每次牽著狗繩散步時,狗總是走在前面的那個,當它們遇見其他經過的狗時,還會變得緊張不安,甚至發起攻擊。

遇到這類狗,西澤的診斷就是主人沒能成為狗的領袖。他的解釋是,在野外,犬類如果要生存,必須依靠強大、穩定和組織良好的群體。在這個群體中,成員要遵守首領制定的規則。同樣,在人與狗的相處中,人應當成為那個冷靜、自信的領導者,讓寵物充分相信、服從自己。

在他看來,狗只有在不相信人類的時候,才會做出出格的行為。西澤教導養狗愛好者給自家的寵物狗制定紀律,以領導者的姿態糾正小狗的不良行為。在此過程中,主人要冷靜、自信、持之以恆。

西澤的很多訓練方法來自這一認知,它的基礎是支配理論。狗的行為模式和狼群的社會行為有聯繫,而狼群內部會圍繞頭領的地位不斷進行權力鬥爭。狗與狼有相似的支配欲,如果人類不能維繫權威和支配地位,狗就會試圖成為首領,這是它們產生行為問題的根源。

不過,這樣的觀點遭到了一些動物行為學專家的批評。他們認為,支配欲是個體之間為了優先獲取資源而建立的關係,但寵物狗的那些行為並不是為了這種訴求。相反,主人的強迫式領導,還可能導致主人與寵物之間的對立關係。

而且,隨著對狗和狼科學研究的深入,人們越發意識到,兩者顯現的差異是非常大的,狼的行為和社會結構,不可以照搬到狗身上。其實,即便是在狼群中,嚴格的等級關係、頭狼的支配欲都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大,比如在共同的捕獵活動中,狼並不會以懲罰相威脅來強迫同伴。

目前,一類比較流行的狗矯正方法是正向訓練法,只獎勵狗正確的行為,忽略不正確的行為,不斷地去獎勵,加強狗正確的行為。

但至今,鏟屎官並不能得到完全統一的答案和方法。西澤也表示,他只為客戶提供一種選擇,它並不是唯一的方法。而且,所謂的服從和領袖,並不是為了讓狗感到恐懼和害怕,而是讓狗感受到主人的堅定、冷靜,以及足夠的愛,從而找到身心的自然平衡和安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