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自然》雜誌聚焦西安:在絲綢之路的起點建起一座科技之城

英國《自然》雜誌聚焦西安:在絲綢之路的起點建起一座科技之城

西安高新區高科技企業雲集(資料圖片) 記者 王健 攝

古都西安制訂了科學的發展計劃

有一天,陳辰收到西安一家企業孵化器的消息,說要給他羽翼未豐的新公司提供辦公地點和資金支持,這位高科技創業者乍以為是詐騙。他已經花了幾個月時間來尋找廉價場地以生產用於發光二極管和激光的高效半導體組件,而現在擺在他面前的正是一家空置著卻能立即投入使用的半導體工廠,並且有足夠讓他夢想成真的設備和人手。這條消息來自微信,給他發消息的是一名在孵化器工作的投資經理。

陳辰收到的這一邀請間接源於一系列旨在拉動西安發展的國家政策。陝西地處中國內陸地區。2013年,中國政府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將西安重新置於連接中國與西邊內陸鄰國,以及歐亞非三大洲其他國家的大型貿易網絡的中心。

該消息迅速激發當地政府展開一系列新行動,包括承諾至2019年將整個城市轉變為一個創新驅動樞紐。“誰會花大幾百萬人民幣把工廠變成孵化中心呢?光是維護成本就已經非常之高了。”陳辰道,“我覺得這聽起來好到讓人覺得不可能是真的。”陳辰在山東長大,畢業於清華大學,後於2006年移居美國。

然而在2017年1月,當這名機械工程師飛離位於康涅狄格州紐黑文的家後,他發現了一個名為OEIC的光電子孵化器,它所提供的一切和那名投資經理當時承諾他的並無二致。陳辰得到了發展業務所需要的一切,並開始投入半導體制造。

OEIC由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於2016年設立,其前身是一個製造基地,現為20家初創公司提供場地,這些公司主要開發從高端傳感器到半導體激光器的各種計算機芯片。OEIC是西安學界和政界領導人直接決定的產物;他們希望能夠創建一個與硅谷模式相呼應的高科技生態系統,讓高校研究人員和私營的初創企業在其中並肩工作。

OEIC是西安經濟騰飛計劃中一個突出典型。西安曾是中國最重要的城市,是古代絲綢之路的起點;通過這條貿易路線,亞洲貨物和香料被運往地中海地區,歐洲商品被輸送回國。自1978年中國重新打開國門開放世界貿易之後,以航海業為主的東部沿海經濟體,如上海和北京等全球化程度更高的城市,使得西安這一內陸舊都黯然失色。

快速發展

“一帶一路”是一項經濟行動倡議,旨在加強中國與亞非歐國家之間的貿易和文化聯繫。

在西安,當地政府正在為那些在“一帶一路”相關國家開展業務的企業提供財務激勵。

時任西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方光華(現為陝西省副省長)表示,自“一帶一路”計劃啟動以來,這座城市“無可辯駁地站在了新時期西部開放的前沿”。

較之將絲綢通過整個中亞地區運輸到地中海地區,目前西安市領導人更加專注於擴大該市具有競爭力並受先進科技驅動的產業,其中包括航空航天產業,以及那些專注於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和智能製造系統,能夠在較少人為干預的情況下運行的產業。這便是OEIC孵化器的用武之地了。

“我認為這座城市需要大約五年時間,確立起創新型之城的目標。西安是有基礎的,比如高校林立,新產業在蓬勃發展,許多科學家也已經來到了這裡。”陳辰如是說。

先進製造業於西安而言並不陌生,尤其在航空和軍事技術方面。自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基於西安位於人口稠密的東海岸地區西部邊緣的戰略位置,它被指定為中國軍事工業的國家基地。這裡有許多研究武器、船舶和核技術的公司,同時還有70所高校和3000個商業單位、國家單位和軍事研究單位。

儘管西安長期擁有技術優勢,但是仍然努力與其他城市保持經濟同步快速發展。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6年陝西省的地區生產總值在32個省市中排名第15位。

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的工程師米磊已被髮展乏力這一問題困擾了十年。“沒有私人投資者對像我手裡這樣的先進研究項目感興趣,”他說,“他們更願意投資到利潤增長更快的互聯網公司。”

2000年,他開始遊說西安市政府,期望獲得資金建立一項“天使”基金來支持他稱之為“硬科技”的工業化。他解釋說,這些都基於“需要長期投資,且技術門檻極高而難以被複制或模仿的研究”,並舉了光電芯片、能源生產的不同形式、智能製造、信息技術、生命科學和人工智能,以及新材料作為例子。

在市裡做出決定之前,米磊決定自己開始投資,他把早期“賭注”之一下在了微光醫療(Vivo Light)上。該公司由他的一位前同事經營,其生產的機器能夠高度準確地識別血管的位置。

“我女兒在2012年打過一次針,但護士試了好幾次都找不到血管。我希望與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的團隊合作。現在我們已經把這些機器賣到了南美和日本的醫院,以及國內許多地區。”早期作為研究員參與該項目的米磊說。

2013年,米磊從政府那裡獲得了回應:西安市政府決定實現他的願望併成立中科創星(CAS Star),一家獨立運營的初創企業孵化器,由當地市政和教育基金機構資助。

五年後的今天,中科創星的全職員工數量從7名壯大到260名,其中包括45名投資人員和一個6人的法律團隊,以及協助研究、開發和獲取新實驗室設備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們。該基金現已投資了230餘家公司,並得到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總理李克強的好評。

2016年,米磊的團隊與多個政府和大學部門一同設立了後為陳辰和他的團隊提供場所的OEIC。米磊的“硬科技”理念構成了西安市政府科技發展願景的核心——他的孵化器只是多項為把握“一帶一路”帶來的機遇所做出的計劃之一,其他項目還包括西安科技園和絲綢之路科技中心的建設。

西安市科技局局長李西寧表示,西安能夠追上甚至趕超中國其他城市。但他同時承認會面臨挑戰:“我們需要打破限制創新的障礙,鼓勵大家以科學突破為目標,”他說,“我們還需要推進研究的應用和創新的產業化。”他認為科學家的工資水平應該由其成果決定,而非現行制度中“非理性的收入分配和有缺陷的激勵機制”。

如何建設一條高科技絲綢之路

2015.5 西安交通大學與來自22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00所高校組成“新絲綢之路大學聯盟”。

2016.6 西安市政府表示,將在三年內建成為“一帶一路”(BRI)的創新中心。

2017.1 西安將鼓勵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國家開展工作的財政激勵措施納入其五年計劃。

2017.1 西安市人民代表大會稱該市為“絲綢之路科技中心”。

2017.5 公佈“一帶一路”人才引進策略。

2017.8 公佈西安市內及周邊為支持“一帶一路”所設立的陝西自由貿易區。

2018.3 將人才引進西安的個人可獲得高達100萬元人民幣(14萬美元)的獎勵。

人才引進

馬媛媛,一位致力於研究可用於治理水汙染的節能催化劑的納米科學家,在獲得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博士學位後來到了西安。她在一個名為前沿科學技術研究所(Frontier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的多學科研究中心工作了六年。馬媛媛表示,儘管西安擁有數目眾多的高校,人才在畢業後仍逐漸流失,因為市政府尚未制定可持續的政策來創造高質量的研發工作(R&D)崗位。

“相較於支持本土人才,西安一直致力於用高薪來吸引海外人才。如果一個城市無法為人才提供積極的展示平臺,他們就不會留下來,”她說,“但我認為現在情況的確正在發生變化。”

2017年,在西安市新任市委書記王永康的領導下,市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舉措。西安力爭將自己重塑為絲綢之路的科技中心,並批准了23項新的人才引進政策,承諾投入人民幣38億元(6億美元),旨在於未來5年內吸引一百萬名畢業生來到西安,他們中的大多數將是已定居中國的中國人。

“如果想定居西安的話,你可以花不超過30分鐘通過智能手機來提交申請,登記成為西安市市民。”方光華如是介紹3月推出的新政之一。這一政策大大簡化了外地人口登記成為西安市民的流程。

西安地球環境研究所副所長曹軍驥表示,研究趨勢的變化也提升了對人才的吸引力。據曹軍驥所述,去年他的團隊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空氣淨化器,他的研究方向對學生也愈發有吸引力。

“過去這個領域很難吸引人才來工作。現在來了許多年輕人才,因為年輕人很在意環境。並且,由於解決中國的空氣汙染問題在政治上優先程度很高,我們資金充足,也能夠提供高薪。”曹軍驥道。

曹軍驥說,中國缺乏高質量的地球科學課程,因此他不得不派遣許多本科生前往美國學習。但他表示,作為“一帶一路”的一部分,西安正開始在學界嶄露頭角,並與其歷史上的絲綢之路鄰國建立了合作伙伴關係。

例如今年5月,曹軍驥所在的研究所舉辦了首屆“一帶一路”氣候變化培訓班,聲明此舉旨在提高年輕學者的研究能力,促進合作,強化中國和泰國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技術水平。

據方光華介紹,西安也正在積極開展在吉爾吉斯斯坦等中亞國家的業務。李西寧表示,位於西安的海外公司對促進其科技進步起著重要作用。“這加速了整個行業的升級。”他說。

許多大型國際企業,如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博世(Bosch)和英特爾(Intel)已經在西安設立了研發中心;李西寧希望還能吸引更多企業前來。西安市市領導於2017年底宣佈,希望西安在2025年成為全球尖端技術中心。僅僅數月後,2018年1月,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公佈了在西安建立區域總部的計劃。

“告訴我,我們應該請哪些企業來和我們合作,”李西寧笑道,“如果一個城市想要成為一座國際化大都市,那麼無論過去還是現在,國際合作都是極為重要的一部分。”

發佈於2018年10月31日《自然》SPOTLIGH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