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一地成功入選「世界旅遊聯盟旅遊減貧案例」

現如今,大冶劉仁八鎮的龍鳳山,可以說家喻戶曉。那裡猶如一個“農業大莊園”,不僅有農耕文化、綠色果蔬、水產種養等,還有各式各項休閒娛樂項目,每年吸引著數以萬計的遊客前往體驗,帶動當地經濟快速發展,獲得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自2011年起,龍鳳山先後榮獲“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鄉村旅遊示範點”等榮譽稱號,成了聞名全省的鄉村生態旅遊地標。前不久,龍鳳山探索出的“三產融合”旅遊減貧模式,成功入選了“世界旅遊聯盟旅遊減貧案例”。


大冶一地成功入選“世界旅遊聯盟旅遊減貧案例”


提到這些榮譽,就不得不提龍鳳山的“開荒人”,他就是大冶市龍鳳山農業開發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合伍。


大冶一地成功入選“世界旅遊聯盟旅遊減貧案例”

大冶市龍鳳山農業開發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合伍

從五平方米起步 拼出資產過億利稅千萬

劉合伍出生在劉仁八鎮八角亭村劉貴灣,家境十分貧寒。讀書的時候,他經常摸黑起床,到山上砍柴回家,然後再背起書包上學校。18歲時,劉合伍離開家鄉去當兵,這一去就是3年。退伍後,他回到黃石,先後當過拖拉機駕駛員、製衣廠推銷員,也開過小商店、小餐館,經歷曲折、飽嘗艱辛。

“那時候一無所有,有時還被拖欠工資,但我絲毫沒有放棄。”劉合伍告訴記者,80年代末,他手提著帆布袋,來到鐵山開始艱辛的創業歷程,沒有資金,就從賒購小商品開始;沒有場地,就從擺地攤做起。最終憑著吃苦耐勞的精神,他將一個5平方米的小鋪面經營得紅紅火火。隨後,他把家鄉幾名木工兄弟組織起來,用石棉瓦蓋起簡易的木器加工廠,從事木器加工業務,並創辦了黃石富豪傢俱有限公司。經過十幾年的拼搏奮進,他把一個作坊式的木器加工廠發展壯大成為黃石地區最大的傢俱賣場,產品暢銷鄂東及省外。到1999年,劉合伍的公司資產已超億元,實現利稅上千萬。

盯準了一片荒山 誓要轉變觀念改變面貌

常年在外闖蕩拼搏,劉合伍幾乎很少回到劉仁八。2008年,當他穿著西裝、開著小轎車回到家鄉時,赫然發現這裡竟然幾十年沒有變,山還是那座荒山,路還是坑窪不平的泥巴路。正當他陷入沉思的時候,幾個小孩撿起路邊的石子朝他的小轎車砸來,緊接著嬉笑著跑掉,他頓時感到可恨又可悲。“這裡太窮了,青壯年都外出打工了,只留下孤寡老人和孩子,由於沒有得到很好的管教,很多孩子輟學,甚至還染上一些不好的習性。”劉合伍對此暗下決心,要把財富帶回家鄉,改變家鄉落後的面貌!

之後,劉合伍把傢俱生意交給家人打理後,風塵僕僕回到了家鄉創辦起龍鳳山農業開發集團有限公司,全力建設綠色家園、發展鄉村旅遊、帶動鄉親致富。然而讓劉合伍沒有想到的是,村民們對他的舉動並不買賬,甚至對著幹,“龍鳳山是一片荒山,我承包過來想種樹搞山莊,誰知前腳種,村民後腳拔,阻力相當大。”劉合伍神情黯然,最後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合作社逐漸走上了正軌。為了激發老百姓種地的動力,讓他們看到發展的希望,劉合伍通過“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吸引農民投入到共同發展中,並把原先8塊錢一畝都沒人願意種的地,提高到213塊錢一畝。

與此同時,劉合伍對農民提倡人性化管理,“你不種,我承包;你想種,我來教;你來種,我來銷;種和肥,我先掏;豐收後,再補交;合作富,富得牢;共同富,激情高。”這不僅讓農民種地無後顧之憂,還越種越起勁兒。胡遠軍是合作社的一員,原先守著五畝三分地過日子,年收入僅5000元。後來通過扶貧培訓學習,轉變了觀念,把土地流轉給合作社,一年下來,算上國家土地補貼、土地流轉費,年收入達到了3萬多元,比原來的年收入增了6倍多。

如今,合作社社員有2028戶,社員1萬餘人。在此基礎上,龍鳳集團還鼓勵村民擴大發展規模,自主創業,現有30多戶社員成為規模較大的專業種植戶和養殖戶,每戶可增加收入2—3萬元。


大冶一地成功入選“世界旅遊聯盟旅遊減貧案例”

龍鳳山


承擔起脫貧責任 帶動自主脫貧創業脫貧

2014年,隨著大冶鄉村園博會熱潮的掀起,龍鳳山生態規模逐漸壯大,經濟、社會效益不斷提升。“現在到處都是筆直堅硬的水泥路,昔日的荒山也早已蛻變成健康綠色的生態莊園。”望著眼前的變化,劉合伍顯得很激動。然而,在劉合伍心中,仍有一個結——脫貧致富。回鄉創業以來,劉合伍根據實際情況,慢慢摸索出一套“扶志、扶勤、扶技”的理念。

扶貧要扶志。今年42歲的村民劉文財患有風溼病,幹不了重活,住的土坯房一到下雨就漏,還有2個小孩等著錢吃飯上學,日子過得相當困難。劉合伍知道情況後,安排劉文財到龍鳳山做了一名護林員,連他的妻子也安排當了保潔員,並給他發雞苗鴨苗在家養殖,燃起了他對生活的希望。2017年,劉文財拿著這些年攢下的錢,蓋起了新房子,日子也越來越有奔頭了。

扶貧要扶勤。劉合伍通過對貧困戶摸底,對他們灌輸勤勞致富的理念,讓他們通過積極勞動改變自己。從2010年起,劉合伍先後安排農民固定工380餘人,臨時工和季節工每年1萬餘人次,人均每月增收1000—3000元,貧困戶也從最開始的30餘戶減少至現在的10戶左右。

扶貧要扶技。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劉合伍通過成立“扶貧培訓學校”,建立“陽光工程培訓基地”,邀請專家能手為農民上課。近年來,龍鳳集團先後舉辦了蔬菜種植、果樹栽培、水產養殖、禽畜養殖與疾病防治等專題培訓60餘期,同時還無償提供技術服務,增強農民的技術能力。目前已有80多戶社員成為規模較大的專業種植戶和養殖戶,每戶年收入突破10萬元。

眼下,劉合伍和他的龍鳳集團共幫扶基地周邊貧困村8個,貧困戶42戶,貧困人口101人,另外村容村貌、交通條件、居住環境、村民生活水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生態旅遊產業扶貧的先進經驗吸引著全國各地前來學習取經。


大冶一地成功入選“世界旅遊聯盟旅遊減貧案例”

農戶秋收

個人價值最大化 打造鄉村振興示範模式

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習近平主席曾多次強調,鄉村振興要靠產業,產業發展要有特色,要走出一條人無我有、科學發展、符合自身實際的道路。

對此,早在龍鳳集團成立之初,劉合伍就確立了依託鄉村旅遊來帶動一、二產業發展,將龍鳳山打造成湖北省最大、最具特色的鄉村旅遊體驗樂園的思路,堅持“農工旅”三條腿並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做好“紅色土地、黑色食品、綠色家園”三色文章。

截至目前,龍鳳集團僅投入綠化的資金就達5000多萬元,純人工造林面積3000多畝,綠化景點100多處,建有露天標準園、特色種植園等七個園。2017年,龍鳳集團繼續引進浙江商行白茶項目,種植白茶1100畝,總投資1000餘萬元。如今的龍鳳山鄉村旅遊體驗樂園,四季青山常綠、綠水長流、花果飄香,打造出集觀光采摘型體驗、自然教育型體驗、休閒度假型體驗、運動探險型體驗、會務培訓等於一體的形式多樣的鄉村旅遊體驗樂園。

與此同時,劉合伍還充分利用當地“勁牌水源地”這一品牌優勢,種植“黑五類”(黑花生、黑玉米、黑豆、紫薯、黑土豆)、水稻、油菜等有機作物,加工成原汁原味原生態的食品,產品附加值翻了幾十倍。此外依託革命年代紅三軍團位於劉仁八鎮的舊址開發旅遊區域,把紅色紀念館與龍鳳山景區連成一線。

劉合伍說,一個人的價值不是體現在有多少錢,而是體現在他的行動能有多大的影響。

的確,如今的龍鳳山像一塊巨大的磁鐵,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劉仁八籍在外商人回鄉發展生態農業,資產已達50億,為當地發展注入了新活力。龍鳳山模式也正逐步走向全國乃至世界。


大冶一地成功入選“世界旅遊聯盟旅遊減貧案例”

鄂東南紅色紀念館



大冶一地成功入選“世界旅遊聯盟旅遊減貧案例”

絡繹不絕的遊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