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日報:八水繞長安 水靈景自生

黨的十九大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強調要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優化生態安全屏障體系,構建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過去的五年,特別是新一屆西安市委、市政府領導上任以來,西安市以生態恢復“八水繞長安”工程為核心,以“河長制”制度落實為抓手,以“示範河(湖)段”建設為重點,大力推進水生態建設。

生態恢復“八水繞長安”工程要求保護、開發、利用好西安的水資源,將庫、河、渠、湖、池有機連通,讓水在西安流起來、動起來、美起來,充分展現水的生產生活功能、生態功能、文化功能和美善價值,服務於西安國際化大都市建設。

經過近幾年建設,生態恢復“八水繞長安”工程為西安市新增生態水面面積1.4萬畝、溼地面積3.1萬畝,初步形成了“東有滻灞廣運潭,西有灃河昆明池,南有唐城曲江池,北有未央漢城湖,中有明清護城河”的城市水系新格局。城市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居民宜居度不斷提升,社會各界反響強烈。

“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下一步,西安市將按照十九大精神的要求,全面貫徹中央生態文明建設及省上“柔性治水”理念,按照涵養水、聚集水、用好水的思路,繼續加快河道防洪、水汙染治理、水生態修復等重點工作,全力構建安全、健康、優美的水系,實現“防洪安瀾、生態自然、人水和諧”,再現“八水繞長安”盛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